趙榮華,樊修武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谷子(Setaria italica)栽培歷史悠久,耐旱、耐瘠薄,是北方的旱作優勢作物[1],也是小雜糧中的主要作物。優質小米的價格多年來一直在高位運行(每千克8~10元),加之國家對發展小雜糧生產優惠政策的實施,近年來谷子種植面積恢復增長較快。隨著谷子種植面積的增加,谷子害蟲粟葉甲的發生與為害情況也呈發展趨勢,在許多省地頻頻發生,為害嚴重,在山西省局部也呈偏重發生態勢。由于粟葉甲蟲害頻發且程度偏重,致使相當面積的春播谷田幾近毀滅,嚴重減產,部分地塊甚至毀種,損失巨大。筆者對谷子粟葉甲的危害與防治技術進行匯總研究,以期為粟葉甲的適時防治和谷子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參考和指導。
粟葉甲(Oulematristis(Herbst))又稱谷子負泥蟲,屬鞘翅目負泥蟲科[2],其幼蟲稱為舔蟲,主要危害谷子,同時也為害糜、黍、小麥、高粱、玉米和多種禾本科雜草[3]。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陜西、山西、山東、河北、北京等省市。該蟲以成蟲潛伏在谷茬、田埂裂縫、枯草葉下或雜草根際及土壤內越冬。成蟲產卵期從6月上旬一直延續到7月上旬,在上述地區的發生特點均為1 a發生1代。成、幼蟲均可造成危害,成蟲沿葉脈啃食葉肉,呈白條狀,不食下表皮;幼蟲為害較重,鉆入心葉內舐食葉肉,使葉面出現寬白條斑,受害嚴重時,造成枯心、爛苗或整株枯死[4]。尤其是東北、華北、西北的旱作區,在谷子主產區平均百株蟲量50~100頭,被害株率30%~55%;嚴重地塊百株蟲量可達300~600頭,單株蟲量多至20頭上下,被害株率達90%以上,產量損失可達10%~15%,已上升為谷子的主要害蟲之一[5]。
發生現狀及數據的獲取,采用查閱中國農業信息網資料庫及其他省份相關網站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在太原市垣曲縣東凌井鄉河村采用5點取樣法進行實地調查。在幼蟲發生期調查,每點取樣10株,解剖葉片,記錄幼蟲數。
近年來,我國谷子主產地粟葉甲蟲害發生頻度高[4-16],為害嚴重,并呈逐漸加重趨勢,直接導致減產、農民收入下降,影響了谷子產業的良性發展。粟葉甲成蟲和幼蟲均可危害谷子葉片,其為害直接導致植株的光合面積減少和營養物質積累不足,從而影響谷子的穗分化,造成大幅減產。2011—2012年連續2 a在太原陽曲縣東凌井鄉河村實地測產結果表明,粟葉甲發生嚴重時產量可減少30%~40%。我國谷子主產區近年來粟葉甲的發生頻度與為害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2009—2012年我國谷子主產區粟葉甲發生為害調查
從表1可以看出,各地谷子被害株率高達30%~90%,粟葉甲已成為當前谷子主產區的一種主要害蟲。
據實地觀察,各谷子產區粟葉甲成蟲發生期極不整齊,同一生態條件下,其發生期前后相差可達25 d左右,多世代重疊。在山西中部陽曲縣境內,從5月下旬開始,粟葉甲成蟲便大量發生并為害谷子幼苗,可一直延續到6月中下旬,在此時段,成蟲、幼蟲混合為害,防治工作難度大。
近年來,由于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大量秸稈為粟葉甲成蟲安全越冬提供了適宜的溫床條件,越冬基數大,導致粟葉甲發生為害態勢加重,同時也給該蟲害的防治帶來一定困難。
蟲害防治的前提是要了解害蟲的生活史及其習性,實時防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省地對谷子粟葉甲的生活史及其習性已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的研究。
(1)河北省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張樹發等[17]研究發現,粟葉甲在當地1 a發生1代,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土活動,于苗期取食谷子、玉米等寄主作物的嫩葉。6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成蟲產卵期,卵期6~9 d。6月中下旬幼蟲開始孵化,在心葉或葉鞘內為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幼蟲為害盛期,幼蟲期約20 d左右,蛻皮3次,4個齡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化蛹期,8月上旬為化蛹盛期,蛹期為16~21 d。7月下旬出現當代成蟲,成蟲于9月中下旬隨天氣變冷,漸入越冬期。越冬代成蟲取食后才交尾,交尾后1~2 d內產卵,越冬成蟲能多次交尾多次產卵,一頭雌蟲一生可產卵5~11次,一次可產卵6~11粒。當年羽化成蟲不交尾產卵。成蟲有趨光性、假死性和短距離遷飛習性。
(2)遼寧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張海金等[18]觀察發現,粟葉甲在遼西地區1 a發生1代。成蟲5月下旬開始出土活動,取食谷子、玉米寄主嫩葉;6月上旬為卵盛期,卵期5~7 d,6月中下旬開始孵化、為害,幼蟲期20 d左右;7月中下旬開始出現當代成蟲;9月下旬漸入越冬期。
(3)山西省陽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王海珍等[19-20]研究發現,粟葉甲發生與幾方面因素有關:(1)與谷苗生長勢有關,播種早、長勢好的谷田發生嚴重,而長勢差、播種遲的谷田發生則輕。這是由于播種早的谷田先期為成蟲提供了豐富的食源。(2)若遇12月至次年2月氣溫較低的年份,越冬成蟲的死亡率增加,來年為害則輕;若冬春氣溫高,越冬成蟲的存活率相應也高,則為害加劇,特別是5—6月份的高溫有利于成蟲活動為害。(3)由于粟葉甲多數在谷茬及附近田塊的枯枝落葉下越冬,所以連作田及附近輪作田發生嚴重。
綜上研究和觀察結果分析表明,從遼西、冀西北、內蒙古和山西情況看:(1)粟葉甲越冬成蟲出土時間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其最佳防治期在6月上中旬,因此,要密切監測其發生動態,及時預警,抓住防治適期及時防治。(2)粟葉甲卵期為5~9 d,卵孵化末期是防治的最佳時期,由于剛孵化的幼蟲耐藥性很差,防效甚好。(3)一頭雌蟲可產卵60~120粒,若遇氣候條件適宜,孵化率提高,蟲口基數增加,為害程度亦重。(4)粟葉甲幼蟲孵化時間極不整齊,不同齡期幼蟲并存的情況非常嚴重,防治適期難以確定,加之害蟲齡期不一,耐藥性存在很大差異,單次施藥防治差,須多次噴藥防治。(5)由于粟葉甲成蟲具遷飛習性,防治有較大困難。
粟葉甲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消滅蟲源,降低蟲口基數,即通過實施農業、物理和化學等綜合防治技術措施,達到控制其為害的目的。
合理輪作,避免連茬連作;秋后或早春,結合耕地,清除田間農作物殘株落葉和地頭、地埂的雜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蟲源。
有計劃地提前播種小面積誘集田,將越冬成蟲誘集到長勢較好的誘集田,集中消滅,減少防治面積[21]。
在成蟲盛期利用其具有假死的特性,人工捕捉,集中消滅。在谷子心葉有枯白斑時人工捕殺幼蟲,用手從下向上捏心葉或葉鞘,可消滅70%以上幼蟲[3]。
以消滅越冬代成蟲為主,兼治幼蟲[21]。在粟葉甲成蟲、幼蟲為害期(谷子4~5葉)以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37%高氯·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500~8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藥液盡量施于谷苗心葉內。噴霧時應選擇早晚無大風、無雨天氣進行,切勿中午施藥,以免發生作物藥害以及施藥人員中毒事件。同時應考慮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目前,生產上對粟葉甲抗性較好的品種有長農35號、太選8號和03-992,這些品種粟葉甲蟲率相對較低,但抗蟲性均達不到理想效果。當前谷子新品種選育過程中,抗蟲性品種的選育還未引起高度重視,從環保與經濟角度考慮,選育抗蟲性品種應作為谷子新品種選育的目標之一,采用抗蟲品種是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中最簡便、有效、環保的途徑。
[1]樊修武,池寶亮,張冬梅,等.不同水分梯度和種植密度對谷子雜交種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8):20-23.
[2]張淑華.谷子粟葉甲及其防治[J].新農業,2009(1):21.
[3]張蕊.谷子粟葉甲的危害及防治[EB/OL].[2011-07-01]http://www.jpzw.gov.cn.
[4]汶蓮蓮.谷子負泥甲發生趨勢預報(米脂)[EB/OL].[2012-07-19]http://www.snzb.com.
[5]柳讓,曹廣勇.北方旱作田粟葉甲重發原因及防治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1(18):22.
[6]趙紅梅.粟葉甲成“殺手”河承谷子受害[EB/OL].[2011-07-17]http://www.hebnews.cn.
[7]承德縣農牧局植保站.注意防治谷子粟葉甲[EB/OL].[2012-06-14]http://www.farmers.org.cn.
[8]安塞縣農業局.關于加強粟葉甲防控的緊急通知[EB/OL].[2012-06-12]http://www.fansai.sxny.gov.cn.
[9]于鳳鈴.克旗植保站特別提醒廣大農民及時防治粟葉甲[EB/OL].[2011-06-17]http://www.kqagri.gov.cn.
[10]呼和浩特市農牧業廳.做好谷子監測工作 積極開展粟葉甲的防治[EB/OL].[2012-07-21]http://www.nmagri.gov.cn.
[11]羅國軍.寧城縣立即做好粘蟲和粟葉甲的防治工作[EB/OL].[2012-07-13]http://www.ncxx.org.
[12]閻鵬鵬,嵇能煥,王進.澤州縣積極防治谷子粟葉甲[EB/OL].[2009-07-07]http://www.news.idoican.com.cn.
[13]蘭玲.大面積谷田遭受粟葉甲蟲害 [EB/OL].[2009-07-12]http://www.sxrb.com.
[14]左權縣農業管理員.谷子粟葉甲發生情況及防治措施[DB/OL].[2011-07-01]http://www.jznlw.gov.cn.
[15]晉城市農業委員會.陽城縣谷子嚴重遭受粟葉甲危害[EB/OL].[2012-06-20]http://www.sxnyt.gov.cn
[16]忻州市植保植檢站.粟葉甲發生趨勢及防治適期預報[EB/OL].[2012-06-04]http://www.sxnyt.gov.cn.
[17]張樹發,陳素馨,潘進仁,等.冀西北谷子害蟲粟葉甲的危害與防治[J].張家口農專學報,2001,17(1):53-54.
[18]張海金,黃瑞.谷子粟葉甲發生與藥劑防治[J].河北農業科學,2011(3):36-38.
[19]王海珍.粟葉甲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J].農業科技通訊,2009(3):113-114.
[20]靳立偉,張成鎖.谷田粟葉甲發生原因淺析[J].山西農業,2005(5):36-37.
[21]吳建剛.苗期粟葉甲蟲的危害特點與防治方法[EB/OL].[2012-07-02]http://www.nykj.xn1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