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奕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浙江 杭州310028 )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文科在校本科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特別是那種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水平的動手能力[1]。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高考應試教育文理分科素質培養產生斷裂和滯后,另一方面是高校文科教學實際動手能力培養的廣度和深度欠缺[2-3]。盡管在一些專業學科不乏“雙創”能力的訓練,但要尋找一條普遍適應全部文科乃至理工科所有本科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的途徑(課程)和方法(實驗平臺),并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收獲),這是一項積極而有意義的探索研究課題[4]。如果把暗房技術教學與現代人文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改變以往單純為學做照片而做照片,力圖通過暗房技術這種傳統的手工制作實驗,去鍛煉和培養蘊涵其中的現代人文精神素質,這就為攝影素質教育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研究方向,也為傳統暗房技術教學開拓了新的發展前景[5-6]。
傳統暗房技術教學與現代人文精神培養聯系起來的想法和研究,是筆者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尤其是借助攝影教學平臺——“黑白暗房技術”實驗課程長達20 年的探索和實踐。研究表明,這種新型的傳統暗房實驗課所著重開發培養的所謂現代人文素質,主要體現在4 個方面:①以學生為中心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思考精神和能力;②充分展示自由和個性的創造精神和能力;③將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專業科學精神與感性體味、完美追求、辨證思維、靈感頓悟等融為一體的人文綜合素質;④堅韌執著、戰勝困難、超越自我、肯定自己的現代人格精神[7-8]。
浙江大學迄今為止仍在開設教學的攝影選修課——“黑白暗房技術”,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門實踐(實驗)課程。“黑白暗房技術”實驗課程具有高度的實踐性、獨立性、思考性的特點:一方面,學生對自己動手沖洗照片的好奇性和濃烈的興趣以及暗房技術的審美魅力;另一方面,由于專業技術學習尺度的精確性和手工操作掌握的不確定性,由此帶來強烈的成功失敗喜怒哀樂等情感落差。充分利用上述這兩方面的主客觀矛盾,著重研究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學改革目標是以專業技術為平臺,以高標準嚴要求為主導,試圖在專業的氛圍中磨練一種專業精神,照片是否做的很好不是目的,而是通過力求在達到這個目的的過程中,將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專業科學精神與感性體味、完美追求、辨證思維、靈感頓悟等融為一體,挖掘和培養一種堅韌執著、戰勝困難、超越自我、肯定自己的現代人格精神。正如參加過課程實驗的學生所說的那樣:“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它就已經培養了我們的諸多能力”,“或許以后未必會從事攝影這一專業,但是如今所學的技術和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則必定會陪伴我們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9]
“黑白暗房技術”11 項人格因素分為ABCDEFGHIJK11 項,各項因素的高分傾向特征與低分傾向特征分別做出相關描述如表1 所示。
“黑白暗房技術”實驗教學涉及到的11 項人格因素,是在20 屆本科生參與暗房技術實驗教學過程中演繹而成。暗房里,在暗弱的燈光下沖洗著照片,咫尺之遙,或許我們看不清對方臉上的表情。然而,這一種獨特的教學方式卻把我們拉得更近,學生與老師,在心靈上碰撞,進行著交流。“暗房里,關于素質教育的對話”[9]一文構成“黑白暗房技術”11 項人格因素的基本內涵,文章總結了暗房技術這種專業性很強的實驗課程,帶給學生人文精神和人格素質涵養上的獨特培養意義和作用。
在數字技術時代,為什么還要去學如此“原始”的暗房技術?許多學生帶著好奇和困惑走進了暗房。走出暗房時卻留下了發自內心的感言。他們就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抗失敗挫折能力以及做人做事的人格精神等,表達了難以忘懷的課后體會。他們說,“暗房技術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門攝影的技能,它的吸引力在于給人審美上的陶冶感染,以及蘊含‘Do it Yourself’的‘DIY 精神’及在現代工業社會、消費時代中人類,這個文明的寵兒日益失去的動手能力、運用智慧與技巧解決難題的機會。”“暗房實驗其高度的實踐性、獨立性、思考性迫使我們不得不伸出雙手,開動腦筋,認真觀察和分析并獨自完成整個實驗過程,這就使我們在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實驗,我樂于動手,在玩中學;通過實驗,我更喜于動腦,在學中玩。周全的分析過程,獨立的思考過程,匠心的創造過程,這是實驗留給我最大的財富。”動手又動腦,就是把自由和個性還給學生,培養和建立起一種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精神和能力。在暗房做照片,表面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動手操作問題,其實,這個過程蘊涵著一種可貴的創造精神和強烈的成功欲望。因此,在教學方式上,要把以老師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欲望,培養并充分展示人的創造性的心理功能,這樣,動手能力的鍛煉才有實際意義。暗房課的教學理念得到了學生的認同:“暗房實驗課上,老師以我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碰到問題時,老師會讓我們自己想一會兒,摸索一陣子,再來說明問題的原因,我覺得這樣很好。或許有時因為問題解決不了而著急,甚至埋怨老師不說清楚,但是,當自己把問題解決時,那種喜悅是不可想象的,久而久之,會養成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精神。[9-11]”
成功與失敗猶如一對孿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你一踏進暗房的那一刻,你就得同時去擁抱他們。暗房功夫有多深,攝影水平有多高。如果說這種“深功夫”是失敗堆砌出來的,一點也不過分。指導老師用自己豐富的專業經驗和教訓言傳身教,而學生又經歷了刻骨銘心的自我體驗,深刻認識到“沖洗放大失敗也是一種挫折教育,如何從對自己能力的懷疑中走出來,實際上就是培養我如何分析思考問題從而超越自己肯定自己的一個過程。”“‘失敗是成功之母’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只有承認失敗,總結經驗教訓,屢敗屢戰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攝影如此,生活亦如此。”暗房課讓人聯系到生活、聯系到做人,有個學生的實驗報告題目就是“暗房教我如何做人”。他們覺得暗房課就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自己人格素質的方方面面:“暗房是一個考驗我們做事的認真態度、細致程度、有無條理性和控制能力的地方。”“這門課大大鍛煉了我的耐心和細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遇到困難容易急躁的毛病。”“暗房課首先教會了我做一件事就要好好地去做,而且最好要做好。”[9]

表1 “黑白暗房技術”實驗課11 項心理因素簡述[10]
盡管學生都是帶著對攝影暗房技術濃厚的興趣而來,走出去卻是這樣的感慨:我發現這門課與以往的課有很大的不同,它更注重地是對我們綜合素質的培養。像發現美一樣的去挖掘我們的潛質,從而散發出劃破長空的光芒。教學合一,殊途同歸。
通過實驗教學來檢驗論證11 項人格因素的開發培養,這是本課題研究的關鍵部分,對如何實現本項目的改革目標,建立起現代人才素質培養的新型實驗模式,提供有說服力的實驗科學依據,系借助浙江大學“黑白暗房技術”課程2009 ~2010 學年春季教學班的實驗教學,以參加選修課程的全校文理工醫各專業學生20 人為實驗樣本注①注①測量樣本:浙江大學“黑白暗房技術”2009-2010 學年春學期教學班07-08 級人文/社科/工科/理/外語/計算機/醫學等20 人,開展“黑白暗房技術”11 項人格因素開發培養的實驗論證,以確立浙江大學“黑白暗房技術”現代人文素質培養的主要實驗模型。建立“黑白暗房技術”11 項人格因素實驗論證體系與評估方法,通過設計“黑白暗房技術”11 項人格因素課前+課后測驗試卷,量化實驗操作觀察測量點評價標準,科學評估實驗樣本課后關于11 項人格因素的發展變化,論證“黑白暗房技術”在開發培養現代人文精神和人才素質的影響和作用。這套論證體系包括:“黑白暗房技術”課前+課后心智測驗體系與方法和“黑白暗房技術”實驗操作(表現)觀察測量體系與方法二大部分。下面著重對“觀察測量體系”作出闡述和分析。
“黑白暗房技術”整個實驗教學過程,由二大類五個實驗項目組成,按照本課題教學改革目標和實施要求,將實驗技術要領的掌握和操作步驟全過程細化為100 余個觀察測量點,每個測量點的表現和評估(打分)與11 項人格因素相對應,由本課題項目研究生助教全程現場從旁對每一位實驗對象實施觀察測量(記錄打分),建立起每一位實驗對象實驗學習表現的“人格因素檔案”。
“黑白暗房技術”11 項因素與部分觀察測量點對應關系一覽表見表2。觀察測量時,以abcd 等符號代表不同的觀察測量評價(表現),a,一般表示操作(技術)規范、正確、符合要求,要領掌握快,學習有成效,反映了“11 項人格心理因素”中高分傾向的描述特征。bcd 等表示不同程度的操作(技術)失當和錯誤,增加了學習困難,影響學習效果,但也有最終能達到較理想效果(成果)的。在“11 項人格心理因素”中,一方面顯示出低分傾向的描述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分傾向的積極部分,例如H-I-J-K 等因素)。通過歸納統計每一位實驗對象的觀察測量評價,得出abcd 等測量評價在不同實驗項目中百分率,縱向比較每個人兩大類5 個實驗項目中abcd 百分率的升降變化和穩定性。

表2 11 項因素與觀察點對應關系
實驗學習過程中,對每一位實驗對象做了全程觀察測量,并做出統計與分析,從另一角度獲得11 項因素高低分傾向特征和各項因素習得情況。
“黑白暗房技術”實驗操作(技術)觀察測量統計表見表3。
據測量樣本統計,比較分析每份樣本abcd 各項因子在兩大類五個實驗項目中的增長變化,可以看出11項因素的發展情況。根據測量樣本的不均衡情況,可分為不同評估水平的三大類型:①測量點a 因子百分率由低至高,bcd 因子百分率由高至低;②測量點a 因子百分率由低至高,bcd 因子百分率高低波動;③測量點abcd 因子百分率均高低波動(見表4 ~表7)。
按照實驗項目全程展開的時間順序,a 百分率呈現由低至高上升趨勢,而其余因子(bcd)呈現由高至低的變化,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樣本情況,反映出實驗課程對實驗者11 項人格因素高分傾向的開發培養或改善提高,有著明顯的影響和良好作用。
a 百分率呈現由低至高上升趨勢,而其余因子(bcd)呈現高低波動非線形變化,這是一種總體呈現進步但相對不穩定情況,反映出實驗課程對實驗者積極的影響和良好作用,同時映照出11 項人格因素低分傾向特征的消極制肘(見表8,表9)。
abcd 百分率均出現高低波動非線形變化,說明實驗過程中,由于11 項人格因素高低分傾向特征互為滲透、互為影響十分活躍,一方面反映了實驗者課前11項人格因素的習性根植基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學習過程中11 項因素低分傾向特征,通過差錯率的降低或增高在磨練中,向高分傾向特征過渡的曲折、反復程度,高低波動的幅度反映了這種“過渡”的程度。
“黑白暗房技術”二大類五項實驗共設有128 個觀察測量點,有效統計點98個。每個測量點對應于相
關的11 項因素中2-10 項不等,就是說,每個測量點上犯的差錯性質對應的不僅僅是11 項因素中的單項。有效測量點涉及到16 種類型錯誤,每一類型由2 ~10項因素構成。統計顯示:98 個測量點共計差錯表現220 處(個),人均犯錯11 個,其中犯錯最多的類型(DEFG H)為95 個,占犯錯總數的43%,最少類型犯錯1 個。涉及16 種類型各項因素的差錯總和1 102處(個),人均55.1 處(個),人均差錯率5%(參見表10)。人均差錯率的這一指標可作為定量分析11 項因素各項差錯率高低之基準。

表3 “黑白暗房技術”實驗操作觀察測量統計表

表4 “黑白暗房技術”2010 春季班觀察測量

表5 “黑白暗房技術”2010 春季班觀察測量

表6 “黑白暗房技術”2010 春季班觀察測量

表7 “黑白暗房技術”2010 春季班觀察測量

表8 “黑白暗房技術”2010 春季班觀察測量

表9 “黑白暗房技術”2010 春季班觀察測量

表10 《實驗操作(技術)觀察測量點(差錯)統計表·2010 春季班》示例
結合實驗操作測量點差錯表現的統計分析,總體呈現正確無誤大勢,因為人均有效測量點近90%為a點表現,這是和期末考查91%取得優良成績相吻合的。對應11 項人格因素課前課后的增長變化規律,可以看出實驗操作觀察測量點的優劣表現與之內在聯系和印證關系(詳見“各項因素分析”)。
綜合課前課后測驗和實驗過程中的觀察測量,對2010 春季班11 項素課后高低分傾向作同步增長統計分析,總結規律以獲得11 項因素實驗習得的最終結論。
統計顯示,11 項人格因素中各項因素實驗習得是不均衡的(以平均值為準衡量高低):有的增長率高、增長占有率高、差錯率很低,如CI 因素;有的因素增長率高、增長占有率低,差錯率高,如D 因素;有的因素增長率、增長占有率高,差錯率也高,如EFGH 因素;有的增長率、增長占有率低,但差錯率卻表現良好,如JK因素(參見表11)。

表11 十一項因素課后高低分傾向同步增長綜合統計表
統計表明,實驗班大部分的同學在A 因素上習得有助,也就是說,在動手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開發培養上成效突出。實驗中出現涉及A 因素的高差錯率也表明,雖然在課前測驗,A 因素在總共五項因素(ABCEJ)的高分傾向得分中位列第二,這一方面顯示了課前被測驗者A 因素一定的客觀狀態;另一方面也有答題的主觀因素。但在實踐檢驗中(課程實驗)還是暴露出不足,有半數人差錯率呈現高低波動變化,最終都難以克服。但也有另半數人通過堅持不懈的磨練得以提高,他們的差錯率最終平均降低了40%,其中二分之一的同學平均降低60%,個別人達到93%。
從11 項因素增長占有率的情況,可以看出,高分傾向增長占有率不怎么突出的CD 因素,在課后高分傾向增長和低分傾向降低兩邊都得到良性彌補:占有率高分傾向不到平均數的C 因素(10 人),得到了平均160%的高分增長率,結合C 因素低分傾向60%較高的降低占有率(12 人),這說明全班半數(12 人)人以上,課后在C 因素呈現出充分展示自由和主動的創造精神與能力的高分傾向特征:喜歡接受新事物,有強烈的實踐欲望和探求精神。但常粗心大意,忽視細節。而這里的“常粗心大意、忽視細節”恰恰符合D 因素低分傾向特征,并與D 因素比較低的增長占有率(包括高分傾向零增長和負增長12 人,低分傾向降低2 人,零降低和負降低12 人)和增長率(高分傾向平均32%)相吻合。
同時統計顯示,全班近半數以上人D 因素的高分傾向增長率呈現零增長或負增長,而60%(12 人)的低分傾向降低率呈現零增長或負增長。這說明實驗班(春季)課前較突出的D 因素低分傾向特征: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細致的觀察,忽略細節,做事浮夸,不夠冷靜。值得注意的是,D 因素低分傾向降低占有率僅為10%的2 人,他們的課后低分傾向降低率卻分別高達100%,也就是說通過本課程實驗他們的D 項人格因素得到了非常理想的提升。
實驗操作差錯率統計顯示,人均56 個差錯點,其中最為突出的一種類型有475 個(項)錯誤(行為),其相關因數為DEFG(H),這表明由于實驗者DEFG(H)因素的低分傾向特征造成了錯誤的產生。如果將涉及到DEFG(H)因素的錯誤點都包含進去,發現共有999個(項)錯誤(行為),占到總錯誤(1101 個/項)的90%,都與DEFG(H)因素的低分傾向有關。
粗心大意、心浮氣躁、丟三落四、做事毛躁,似乎當代大學生的這些通病在本暗房課里得以體現,同時又不得不在實驗中努力去克服并加以改正,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后的實驗成功。
從觀察測量bcd 差錯率降低的情況看,全班半數人員在二類5 項實驗中,前后平均降低40%,這就為最后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半數的同學abcd 測量點百分率呈現高低波動非良性變化,說明實驗過程中表現不夠穩定,正確的不能保持到底,錯誤的不能完全避免。從觀察測量bcd 差錯率降低的情況看,這部分同學(10人)在二類5 項實驗中,差錯(bcd)前后平均降低僅為10%,遠遠低于前部分同學(10 人)。對這部分同學來說,在暗房課里,充分表現出11 項因素習得的曲折和復雜性,因而磨練和培養也是刻骨銘心的。
課前與課后測驗分別計出11 項因素高分傾向與低分傾向的得分,通過前后得分的對照統計(課后11項因素增長變化統計表)顯示,完全高分傾向無低分傾向集中在DFGHIK 因素,但半數以上集中在FIK 因素,最突出的是在Ⅰ因數,有18 人,占全班總人數的90%。聯系課后高分傾向增長率排行表的統計,Ⅰ因數18 人其中9 人略有11%的增長率,其余有7 人零增長,剩余2 人負增長。在課前與課后均無低分傾向,且僅有高分傾向得分增長,可以看作是最理想的人格因素習得表現之一,它說明,實驗者無論課前課后在這些項因素上擁有的良好素質和保持的穩定性。
全班90%的實驗者在課前Ⅰ因數上的良好基礎,課中、課后又保持發揚和進步,這就構成了他們在堅韌執著的人格精神和素質方面所共有的特征:不動搖、不改變、追求完美,一旦認定必堅持到底。事實上,同學們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選修“黑白暗房技術”課程,實驗中為完成作業,證明自己的能力,尤其對不擅于實驗室學習的文科學生來說,一次實驗能夠連續堅持10 余小時不放棄,堅忍不拔,執著追求成功,證明了這一點。
“黑白暗房技術”11 項人格因素實驗模型與實驗論證體系的建立,表明了傳統攝影暗房技術對現代人文精神和人格素質的獨特培養意義和作用。為高校人文精神培養提供一個新的手段和途徑,也可以為中小學的素質教育提供示范和發揮作用。[12]
[1] 舒 達.素質教育全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2] 劉文奕.試論高校攝影教學的誤區[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96(1):8-11.
[3] 劉文奕.新攝影教育觀——攝影作為人才素質培養的手段[N].中國攝影報,1999-06-14.
[4] 劉文奕.淺析讀圖現象與攝影教育[J]. 照相機,2009(12):84-85.
[5] 劉文奕.攝影教育與人才素質培養[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2):153-159.
[6] 蔣弘磊.什么是人文精神?——“我們要什么樣的大學”之三[J].新聞周刊,2003,36:70.
[7] 冬 臨.什么是人文素質教育[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S1):53.
[8] 雷泓磊.“人格證書”透出導向意義[J]. 才智(才情齋版),2010(1):42.
[9] 劉文奕. 黑暗是如此美麗——暗房里,關于素質教育的對話[N].中國攝影報,2001-10-26(3).
[10] 雷蒙德·卡特爾(美國).卡特爾16 種人格因素量表1979 中文版,百度·百科. http://www. cnpsy. net/Read News. asp?News ID:4437.
[11] 阿恩海姆.視覺思維[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12] 劉文奕.基于傳統攝影教育現代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上),2012(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