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芝,張 莉,魯嘯軍,章劉成
(哈爾濱商業大學a.管理學院;b.實踐教學管理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學生畢業后受雇于一個組織已不是唯一的選擇,自主創業正逐漸成為重要的就業方式。從專業背景的角度看商科院校的學生具有創業的先天優勢與條件。但是作為未來企業家搖籃的商科院校學生的創業能力卻非常薄弱。黃敬寶對北京地區12 所高校大學生創業情況進行的調查表明了創業能力不足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的關鍵因素之一[1]。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是目前眾多商科院校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創業能力是創業者擁有的關鍵技能和隱性知識,它作為高層次的特征,其中包含個性、技能和知識,被視為創業者能成功履行職責的整體能力[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會議把創業能力作為學生的“第三本教育護照;柯林·博爾在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21 世紀的教育圓桌會議報告》中亦將“創業教育”作為繼學術能力、職業能力后的第三種能力[3]。
創業能力作為一個復雜多維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界定。對這個概念的明晰影響著如何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其中唐靖等的觀點最有代表性[4]。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總結和分析,認為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需要完成兩大任務:感知、發現和開發機會,運營管理新企業,構建組織能力并獲取企業成長。因此,可以將創業能力劃分為兩個部分,即相關的機會識別與開發能力(以下簡稱為機會能力),以及運營管理新企業創建組織能力任務相關的運營管理能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業能力的維度劃分。通過對企業中的管理人員、高校學生和1999 年以來新創企業的創業者的調查分析,構建了一個二階六維度的創業能力概念模型。創業能力的一階維度為機會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二階維度為機會識別、機會開發、組織管理、戰略、關系和承諾等能力,見圖1。

圖1 創業能力維度構成
這個創業能力構成模型的提出對目前商科院校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和方向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作家約翰·卡雷說,從書桌上了解世界是危險的。由前面創業能力維度構成可以看出,組織管理能力、戰略能力、關系能力、承諾能力等的培養絕不是單靠教師講解就能獲得的,需要創造一個讓學生親自參與的訓練環境。企業實習通常是商科院校培養這些實踐能力重要手段。高校的大規模擴招使近年來需要安排實習的學生數量大幅增加,企業在短期內接收大量實習學生非常困難。并且學生實習會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管理,使許多企業不愿接收在校學生。即使有一部分學生能順利到企業中實習,出于競爭和保密的需要,許多企業也拒絕實習學生真正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學生實習流于形式,并沒有將所學知識運用實踐去,傳統現場實習模式面臨重重困難。
如何使學生得到系統全面的創業教育與實踐的機會,提高創業能力,企業經營模擬仿真系統的使用便是一種較好的方式。企業經營管理模擬仿真系統起源于上世紀70 年代的歐洲,以現實案例和統計數據為依據,按照經濟學理論建立一個計算機動態模型,來模擬現實企業的市場競爭活動。它提供了一個仿真的市場環境,參與者通過經營自己的虛擬企業,分析各種信息、制定及執行企業競爭戰略,在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中逐漸獲得全面的企業經營決策的技能。
目前在一些商科院校中所使用的企業經營模擬仿真系統主要有ERP 沙盤、影子工廠、Top-Boss、商道等。以《商道》為例,這個商戰模擬仿真系統幾乎虛擬了現實環境中的所有關鍵商戰要素,濃縮了企業現實經營中的一些非常典型的問題。它通過虛擬商戰和角色扮演,由幾位經營者組成一家虛擬公司,與其他生產類似產品的公司組成一個行業,在真實的競爭環境中進行為期6 ~8 年的模擬經營。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考慮自己企業的經營對策,而且還要預測競爭對手的經營對策,以至全行業的趨勢。包括滬深300 波動、行業競爭激烈程度、預期進入市場的公司數目等。每個學生都能直接參與企業的模擬運作,親身體驗復雜、抽象的經營管理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這是企業現場實習中無法做到的。
運營管理能力包括組織管理能力、戰略能力、關系能力和承諾能力。出色的運營管理是企業生存以至取勝的關鍵要素之一。
大量相關調查數據表明,這個維度所包括的能力不足是創業學生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 ~3%左右。麥可思《2010 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研究進一步顯示,創業者有效的口頭溝通、說服他人、判斷和決策、談判技能是重要性排在前4 位的能力。這些能力通常被看作組織管理能力、關系能力、戰略能力和承諾能力的核心表現形式。通過對使用《商道》學生的觀察與反饋,發現這個仿真系統能從以下幾方面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創業能力.
(1) 對學生戰略能力的鍛煉。真正的企業家首先是一個優秀的戰略管理者。商道融會貫通了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運營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內容,它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各門課程的分裂式學習,學生能深切體會到戰略的制定與戰略的執行之間的動態關系,學會從全局的戰略的角度來考慮解決問題,把課堂教學中所講授的各個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經營中去[9]。
(2) 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組織管理能力是組織多種內外部人力、物質、資金和技術資源,包括團隊建設、領導員工、培訓和控制的能力。這些能力往往需要有實戰的經驗才能得到煅煉和提高。目前各商科院校不具備實戰的條件,大多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訓練。企業經營模擬為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學生分別扮演企業總經理、財務總監、營銷總監、生產總監等不同部門角色,每個成員既要從自己的角度獨立思考,各抒己見,提出自己部門的“經營”方案;又要從全局出發將各自擬訂的方案上交企業董事會討論,形成大家認同的決策方案并遵照執行。通過戰略的反復制定、修改與反饋,對對每一個細微的環節要進行分析、判斷、總結和決策,經過多次的模擬經營,學生在組織管理能力上得到長足進步[10-13]。
(3) 對學生關系能力的培養。關系能力是指能否建立個體對個體,個體對群體的良好互動關系。從本質上看關系能力比較類似于溝通能力、說服他人、談叛技能等。這是創業者獲得他人支持的重要前提條件。企業經營模擬中角色變換、換位思考的特色,使學生有機會了解不同部門的業務特點,增進團隊內部的理解與溝通,培養學生間的協作精神,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執行部門間的協作任務。而在決策過程中的分歧與爭論,又使學生學會與人和諧相處,懂得和理解他人,提高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發現自己在關系能力方面的不足與優勢,明確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4) 對學生承諾能力培養。承諾能力是指能否一直經營企業、實施對供應商、員工、顧客、風險投資商等各種利益群體的承諾。大多數學生有著強烈的創業沖動與夢想,但往往忽視創業過程的艱辛。雖然創業失敗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面臨失敗時自我激勵能力,自信心、勇氣和執著卻是許多年輕創業者們所普遍缺乏的[14]。在模擬經營中,每輪決策前都需要做大量準備工作并熟悉相關規則,還要在變化多端的經營環境里用很短的時間,對大量的決策數據進行分析、匯總,預測競爭對手找到最佳方案,經營經常會持續到深夜,一些學生忍受不了這種辛苦而退出。這對學生的毅力和耐心是一種極大的訓練與考驗。體驗在承擔巨大壓力下,對要完成自己的承諾所付出的代價。
機會能力包括能夠采取種種手段來識別市場機會,并能將識別出來的機會進行落實。創業中機會隨時都有,但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再好的機會也不屬于你。市場經濟發展日益規范的今天,依靠投機或是直覺來識別并實現市場機會越來越不可行。機會發現和實現是建立在深厚的專業知識理論基礎之上的。但這恰恰是在校學生最容易忽視的問題。新東方的俞敏洪說過,如果對創業的專業領域不熟悉,就不要創業。學生操作企業經營模擬仿真系統的過程就是對相關學科知識深入理解、系統整理和實踐運用的過程,模擬運營的競爭結果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學生每輪的模擬決策實際上是一個在困境中尋找市場機會,并將它落實的過程。這使學生能像企業家一樣發現、思考和行動,掌握尋找市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發現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的缺乏及對所學知識積累的不足,深刻地體會到知識是實踐的基礎。最終提高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15]。
運用企業經營模擬系統進行訓練,不僅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創業能力和意識,而且還會產生系列的鏈鎖效應。以哈爾濱商業大學為例,實踐教學中心在全校經管類專業開設“公司創建與運營”、“ERP 沙盤模擬實務”、“企業模擬運營與競爭”、“創業學”等課程,經過訓練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普遍得到極大提高,在國內外各種大賽中取得了累累碩果:先后獲得全國“挑戰杯”銀獎、全國大學生ERP 沙盤企業模擬運營暨創業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大賽二等獎、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文科)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等200 余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和學科競賽獎勵。
學生的創業訓練從另一方面又促進了實踐教師與教學管理團隊建設。教師利用實踐平臺開展教學改革、科學研究與社會應用實踐,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教學中,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支持和孵化了一批專業教學科研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實驗室文化氛圍。2008 年經管綜合實踐中心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2010 年中心實踐教學團隊獲得黑龍江省優秀教學團隊,同年中心獲得黑龍江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稱號;2007 年和2009 年中心的建設成果兩次獲得黑龍江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9 年中心的“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商科院校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系工程,使用經營模擬仿真系統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途徑。學校需要構建一個企業實習、課程設計、社會調查相結合的多元化立體實踐教學體系,商科院校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才能真正體現出商業的特點。
[1] 黃敬寶.我國大學生創業狀況調查分析[EB/OL]. http://www.chinareform. org. cn/society/obtain/Report/201007/t20100728 _38207.htm
[2] 李燕凌.創業人才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分析[R].北京,2008:1-19.
[3] Man T W Y,Theresa Lau,Chan K 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J].Journal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123-142.
[4] 唐 靖,姜彥福.創業能力概念的理論構建及實證檢驗[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8):52-58.
[5] 林木輝,張 杰,包正委.開展學科競賽改進教與學方式[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1,27(3):99-101.
[6] 柏連陽,蔣建初,盛正發. 基于學科競賽的新建本科院校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8):46-48.
[7] 張瑞東,趙 學. 加強學科競賽隊伍建設 提高綜合教學水平[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0):169-172.
[8] 陳 力,楊萬福,劉 躍,等.論企業經營模擬演練在教學中的運用[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5(4):600-601.
[9] 姚昌炯.高校管理學科開展“企業經營模擬對抗”的實踐和體會[J].財會月刊(理論),2007(3):94-96.
[10] 黃玉杰,何銳鷹.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實驗模擬探討[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6(6):74-77.
[11] 尹鐵巖,王玨輝,姚國權.管理決策模擬方法及其應用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05(10):117-118.
[12] 徐宇瓊.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學科競賽機制構建探討[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14(2):12-14.
[13] 萬 敏. 構建以學科競賽為契機的大學生能力培養模式[J].西昌學院學報,2011,25(1):145-147.
[14] 蔣西明,鄧 明,徐 云.構建學科競賽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2):130-132.
[15] 李飛標,陳劍啟.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獨立學院學科競賽管理模式[J].科技信息,2011(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