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德國之旅,愛上跑車
在汽車大家庭里,不僅有許多牌子、各種型號、各種類型的汽車,還有許多專業術語,如:賽車、跑車等。過去不大關心汽車賽事,起因是上個世界70年代初,筆者當海員船去德國夜半看汽車大賽電視節目,有一輛賽車出事鏡頭實在是太血腥,便覺得汽車這樣的賽事不大適合我們。
其實,賽車也是一種運動,起源距今已有超過100多年的歷史了。最早的賽車比賽是在城市間的公路上進行的。許多車手因為公路比賽極大的危險性而喪生,于是專業比賽賽道應運而生。第一場賽車比賽據載是于1887年4月20日在巴黎舉行的。
到德國斯圖加特旅行,參觀奔馳汽車博物館,都不但加深了我對奔馳汽車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對跑車的感情。跑車屬于一種低底盤、線條流暢、動力突出的汽車類型,其最大特點是不斷追求速度極限。按類型可分為轎跑車、敞篷跑車、雙門跑車等,按價值可分為平民跑車、豪華跑車、超級跑車等。
可以這么說,每個汽車廠家成名都是與生產出的跑車有著直接關系。跑車的車身一般為雙門式,即只有左右兩個車門,雙座或2+2座(兩個后座特別狹窄),頂蓋為可折疊的軟質頂篷或硬頂。由于跑車一般只按兩個駕乘設置座位,車身輕便,而其發動機一般又比普通轎車發動機的功率強大,所以比普通轎車的加速性好,車速也較高。
跑車設計時較注重操縱性,舒適性相對要差一些,越高級的跑車,此特點越明顯。前置發動機式跑車的車頭較長,后面的行李箱較?。缓笾煤椭兄冒l動機的跑車甚至沒有行李箱,只是在車頭的前蓋下面有一個能放備胎的小空間。跑車的共同特點是動力強勁,外觀動感,造型流暢。
市場上的跑車可分為三大類:一種是價格昂貴、速度性能極佳的高檔跑車,如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的大部分車型;二是中高檔的跑車,這類車型的舒適性往往優于其動力,以奔馳SLK、寶馬Z4、奧迪TT為代表;三是相對低檔的跑車,一般只注重外形的塑造,如馬自達MX-5,現代coupe等車。
走進斯圖加特,巡禮百年奔馳
奔馳汽車,一個幾乎全世界無人不知的汽車品牌。從汽車誕生到今天,奔馳汽車的發展史不僅僅是一個傳奇,更是代表了人類汽車工業的發展史。現在,奔馳汽車已駛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旅程,然而它的名字依然響亮。愛車之人沒有不知道奔馳車的,但知道奔馳車的人不一定都知道它的總部所在地或者說不完全了解那個地方。奔馳汽車的總部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來自世界各國的游人走進這里多數是為一睹汽車博物館而來。
進入斯圖加特,有一個很醒目的標志讓人過目不忘,這個標志便是奔馳的車標,它高高豎立在一座高樓的頂端,并緩緩地轉動著。夜幕降臨,這個標志變得白色通明,光耀四方,引人注目,而往往游人卻不記得斯圖加特的市標是什么。
汽車制造業是德國的支柱產業,德國的奔馳、寶馬、大眾、保時捷、歐寶等都是享譽世界的名牌汽車。其中,以奔馳的歷史最為悠久,名氣也最大,是汽車家族中真正的大哥大。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處處可以看到奔馳轎車,甚至許多公交車、重型載重汽車、消防車、挖掘機等也是奔馳公司生產的。
奔馳汽車公司是德國第一大汽車公司,目前擁有12個系列,百余種車型,年產量達近百萬輛。雖然大眾汽車公司不斷努力,仍然難以超越奔馳,屈居第二。在歐洲一百家大企業中,奔馳公司名列第四(大眾第五,菲亞特第六)。美國“幸福”雜志公布的全球五百家最大工業公司中,奔馳公司名列第十,在全球最大汽車工業公司中,奔馳公司僅次于美國的通用、福特和日本的豐田而居第四位。這一串的數字說明奔馳公司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實力和地位,尤其是其經過了百年的風雨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更是叫人驚嘆不已。
近年來,由于經濟疲弱,其他大公司連年虧損,甚至不得不走上了聯合與兼并的道路,而奔馳公司不僅盈利,而且盈利的穩定性也較高,從而避免了聯合與兼并之路,保持了奔馳公司世界第一品牌的獨立性。做到這一點并不是輕而易舉的。除了世界知名品牌的號召力外,真正的法寶是它的高品質。質量是取勝的關鍵,這是奔馳百年的承諾,也是閃閃發光的三角星的真正內涵。今天,奔馳汽車已是高質量、高檔次、高地位的象征。它不僅成為社會名流必備的代步工具,甚至許多國家都采用奔馳汽車作為外交用車的標準車輛。
現在,奔馳公司資產超過500多億美元,每年的凈利潤達12億多美元。公司員工約40萬人,如果加上這些員工的家屬,可達70-80萬人,而市區注冊人口卻僅有58.7萬人,無疑,多出的人口都靠汽車輪子住在郊區或外地。由此可見,斯圖加特幾乎可以變成“奔馳市”了。
據當地導游說,奔馳員工的工資比德國其他中小企業的員工高出10%以上。不僅如此,奔馳的員工還能享受以極優惠的價格購買一輛奔馳轎車。兩年之后,如果這一員工仍在奔馳汽車公司工作,則可以用那輛用過兩年的舊車,免費換一輛同一級別的新車。如果要換更豪華的新車,只需補上兩車之間的差價即可。這一優惠待遇吸引著無數年輕人加入奔馳公司行列。
奔馳公司待遇高,條件好,自然就有競爭,加上外籍工人紛紛涌進奔馳公司,所以在奔馳公司上班總是緊緊張張的。這也養成了員工高度的敬業精神,上班時間極其認真,別說遲到早退,就是工作期間手機都不能打。
感受驚險測試場,驚嘆汽車博物館
奔馳汽車的銷售大樓四壁全是透明的玻璃,樓里燈光通明,所以從外面看進去,大樓仿佛是透明的水晶宮。在這里有各種型號、各種款式、各種顏色的新車整齊地陳列著,供顧客任意挑選。但是,奔馳公司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在產汽車百萬輛中,其中轎車只限量生產五十五萬輛,不管市場需求如何緊張,這是為了保證高質量和“物以稀為貴”的一種硬性手段。
銷售大樓都那么吸引人,可惜我們只是游客不是買主,目的是去設在公司內的奔馳汽車博物館,令我們沒想到的是,公司有意安排讓游客體驗一下有驚無險的旅程。旅游大巴進入廠區后,停在一個指定的專用位置,換乘公司最新型的奔馳大客車,約10分鐘后,進入奔馳公司的試車場,那里有10余種專供測試汽車性能的復雜且奇特的路面,全長加起來16公里。路面狀況最崎嶇的一段路是專為測試汽車的堅固性而設置的。另外,還有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道路狀況而建造的凹凸不平的溝坎,以檢測在這種道路上行駛時車輪的受力情況和轉向器的靈活程度;還有一段坡形的加速跑道,是專為測加速裝置而設計的;另一段經常要用洗滌劑沖刷的路段,則是為測量剎車系統及輪胎防爆而特設的。那一條條人造的各類怪異的道路,跌宕起伏。一會兒左高右低,一會兒右高左陷。有段路上,專門鋪設著形態各異的怪石。還有的路面排列著時而整齊規則時而凹陷不均的溝坎。在這樣的“路”上行車,好像置身于驚險的游樂車中一樣。在一段40米長的路面一側,有依次排列的人工風洞,其風力可達8級。車開到這里,似乎車體就要被狂風吹翻一樣,但奔馳車還是以每小時近100公里的時速穿越了狂風區域。
隨著路面的變化,汽車一會像遭遇強烈地震,一會又好像置身洶涌的浪濤之中。時而,汽車前部高高昂起,猛地沖上75度陡坡;時而,車頭低陷,猛然俯沖,如墜深淵。最驚險的是,當汽車在一段坦途上加大油門,時速達到130公里后,突然開到了如同“飛車走壁”一樣的近似直角的斜面上了。在那一時刻,車上的人們全都隨車體的垂直傾斜而倒向一邊,大家頓時驚叫不已。事后,不少游人都是冷汗直冒,著實體驗了一把有驚無險的旅程。奔馳汽車測試場太有創意了,奔馳汽車性能真是名不虛傳。只可惜,這16公里驚險的旅程是不能拍照的。話說游客為了保護自己都來不及,哪有條件去拍照。
下車后,開始參觀奔馳汽車博物館。解說是個年輕德國女郎,但卻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原來她是這里的漢語解說員,可見這家博物館非常重視中國龐大的汽車市場。在奔馳汽車博物館入口處,豎立著兩尊青銅塑像,左面的是戴姆勒,右面的是本茨。原來,奔馳公司是由戴姆勒和本茨(德文DAIMLER UND BENZ)共同創辦的,準確點說公司的前身是戴姆勒汽車廠和本茨汽車廠于1926年合并的,所以“戴姆勒-本茨汽車公司”創建應該是1926年。不知道中國人為什么只譯成奔馳,而刪去了戴姆勒,要不是到奔馳的故鄉,多數中國人只知道奔馳,而不知戴姆勒。更準確一點說該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是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爾?本茨。
整個博物館分3層,樓層之間沒有臺階,是平緩地、螺旋式地向上延伸的,有點像賽車的跑道,汽車可以直接開進各展臺。第一層展示的是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和早期汽車,還有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第一輛賽車。第二層陳列的是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生產的各式豪華轎車和賽車。第三層則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生產的各種新型的現代車,其中有德國總理、日本天皇等不少國家政要名人乘坐的高級公務轎車。所有這些展車,都是奔馳車。
到斯圖加特,不僅是多數奔馳汽車公司的員工開自己生產的奔馳車,城內停的,路上跑的,多數是奔馳車,就連出租車、公交車、加重大貨車也都是奔馳牌子的多。難怪有人管斯圖加特叫奔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