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萼輝
(湖南科技大學 商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研發作為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源頭,在知識經濟時代尤為重要。雖然對跨國公司而言研發投資在其總投資中占比很小,但它卻是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關于跨國研發投資的研究較FDI 理論要晚得多,隨著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活動日益增多,涌現大量相關理論與實證研究成果。

表1 關于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投資區位部分研究成果
從以上分析可知,學者們對于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投資的區位選擇影響因素的具體變量看法不一,但綜合來看可以從東道國的三大方面來考量:經濟因素、科技因素與政策因素。
選擇變量與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應盡可能簡練、準確、全面地刻畫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與核心內容。本文在已有文獻基礎上,從經濟因素、科技因素、政策與公共環境因素三大方面探討影響外商在東道國研發投資的相關因子。
經濟因素從FDI 存量、經濟發展水平、市場規模與市場潛力三項指標體現。(1)現有的大量文獻資料表明,FDI 在一國經濟中的滲透程度反映了該國投資環境狀況。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與FDI 密切相關,FDI 吸引能力強的國家往往對研發投資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FDI存量(X1)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2)經濟發展水平體現了一國的總體經濟運行情況,只有經濟發展良好才能對外資有足夠的吸引力,本文選取GDP(X2)作為一國經濟發展衡量指標。(3)市場規模與潛力,通常也被認為是吸引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投資的重要因素。東道國的市場規模和潛力與該國人口數量、人均收入密切相關。因此,選擇人均國民收入(X3)、總人口(X4)、城市人口(X5)三項指標來說明。
科技因素從信息基礎設施、科技人力資本及研發投入與產出三項指標反映。(1)關于信息基礎設施指標較多,如個人電腦、互聯網用戶數等。一國信息技術發展水平會對該國經濟增長產生顯著影響。筆者認為,互聯網用戶數(X6)對于體現信息水平最具代表性。(2)科技的競爭其實質是人才的競爭,研發的根本動力在于科技人員。本文選取了一國從事研發人員數量(X7,每百萬人)來衡量科技人力資本。(3)一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往往被視為吸引跨國公司研發投資能力的重要因素。而科技發展水平又往往由投入產出的一系列指標來體現。本文選取一國研發投資比例(X8,研發占GDP 的百分比)、發表于科技刊物上的論文(X9)、高技術產品出口(X10)來反映該因素。
盡管關于知識產權對FDI 流量影響的研究存在爭議,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研發活動的直接產品是知識產品,需要有健全的知識產權法對其予以保護,跨國公司不會將其關鍵性的研發放在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家。本文選擇使用專利申請量(X11)來表示一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此外一國的教育、文化和法律等方面對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投資亦有較大影響,可用人類發展指數(X12)來表示。
綜上所述,本文建立了包含12 項具體指標的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投資因子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對世界范圍內的主要研發投資地區的區位因子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跨國公司的海外研發活動一方面是為了從東道國獲得技術溢出和享受其現有技術設施。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支持東道國子公司的生產活動,爭取更大市場份額。因此,本文采用的數據對象是美國、歐盟(不包括盧森堡、馬耳他、塞浦路斯)、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韓國、中國等31 個發達國家及新興經濟體。主要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2011年世界發展指標》,FDI 存量來源于UNCTAD 數據庫,人類發展指數指標來源于聯合國數據庫。所有指標選取2009年數據。
根據因子分析原理,建立相關系數矩陣并得到其特征根與特征向量。從所得到的相關系數矩陣發現大多數簡單相關系數都大于0.3,因此進行因子分析是可行的。由所生成的表2 可知,前3 個公共因子對樣本方差的累積貢獻和為89.481%。它表明,這3 個公共因子可以解釋原始變量89.814%的信息,于是本文選取3 個因子加以分析。為使得提取的因子更具命名可解釋性,采用方差最大化法(Varimax)進行因子旋轉,簡化因子載荷矩陣結構,經旋轉之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3。

表2 公共因子解釋方差比例
從表3 可發現,第一公共因子在X3、X6、X8、X9、X12這5 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主要反映人們人文生活水平、科研基礎,可將其命名為“人文科研因子”;第二公共因子在X4、X5、X10這3 個指標上有較大的載荷,主要反映市場規模及潛力、產出水平,命名為“市場因子”;第三公共因子在X1、X2、X7、X11這4 個指標上有較大的載荷,主要反映一國經濟總量、科研投資及政策環境,可將其命名為“政策穩定因子”。可以看出,因子命名與之前構建指標體系中的三大類劃分基本吻合,這不僅驗證了構建指標體系的合理性,也說明了因子分析結果的可信度。
第一公共因子,代表一國的人文環境與科研條件。相對而言,發達國家的人文環境與科技基礎要優于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要想獲得更多研發投資,在加快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應更加注重人文環境和基礎科研設施建設。
第二公共因子,體現市場信息。當一國已具備龐大的市場或較大的市場潛力時,跨國公司為占有市場份額而在該國加大投資及研發力度。一方面,東道國可獲得更多更好的產品,吸收跨國公司所帶來的先進科學與管理技術,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另一方面,于跨國公司而言,獲得經濟利益是最直接的表現,與此同時,也能從東道國獲取自身所不具備的一些科學技術與管理知識。
第三公共因子,主要反映的是一國的政策環境。只有當一國的政策規范且穩定時,經濟發展才能穩步向前。研發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政策環境的特殊要求,穩定的政策環境是吸引海外研發投資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表3 旋轉載荷矩陣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影響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投資的因素很多,但總的來說包括人文科研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穩定性三個方面。
企業進行海外研發可分三類:一是技術支持性研究與開發,目的是將跨國公司技術本地化和提供技術支持;二是本地化產品設計開發與技術轉移,高素質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及技術基礎設施是影響該類研發的重要區位因素;三是基礎研究,這是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組成部分,需接近著名大學與研究機構。無論從哪一類來看,研發對科研技術人員、人文環境、信息基礎設施等都有著強烈的需求。
市場環境可由市場規模與市場潛力來體現。現有市場規模不僅反映了東道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跨國公司所面臨的市場大小。當市場規模越大時,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就越多。市場潛力則反映將來的市場規模,這有利于跨國公司的長遠規劃。
首先,穩定的政策是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其次,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風險規避者,更喜歡獲得相對穩定的投資收益;第三,穩定的社會政策有利于跨國公司進行長遠發展規劃。研發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運用在生產上的時間周期較長,穩定的政策更有利于保證研發收益。
[1]Hankanson L.,Nobel,R.Determinants of Foreign R&D in Swedish Multinationals[J].1993,22(1993):397 -411.
[2]Kumar,N.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Market Orientation and Location of Overseas R&D Activities b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World Development,1996,(24):673 -688.
[3]喻世友,萬欣榮,史衛. 論跨國公司R&D 的國別選擇[J].管理世界,2004(1):46 -54.
[4]樓俊強. 跨國公司在華R&D 投資區位選擇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8(5):99 -108.
[5]羅鵬,史言信. 跨國公司海外R&D 的區位投資路徑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比較視角的買面板數據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11):84 -90.
[6]蔡蘭. 美國跨國公司海外研發投資區位選擇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