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衛紅
(上海市浦東新區光明中醫醫院,上海 201300)
闌尾炎手術患者腸功能恢復慢,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延長,影響及早進食,不利于機體恢復,切口愈合,進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我科對闌尾炎患者術后采用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按摩,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2 年1—12 月在我科連續硬膜外麻醉下行急診闌尾切除術且術后均未使用鎮痛泵的患者100 例。納入標準:急診闌尾切除術患者,年齡20~60 歲,無其他合并癥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肺腎臟器功能不全者。其中男61 例,女39 例,年齡21~60 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6 h 內指導患者床上翻身活動,進行腹部按摩6 h 后協助下床活動,術后常規治療。觀察組:術后即給予耳穴埋豆和穴位按摩。耳穴埋豆選擇右耳的神門、耳中、闌尾和三焦,貼上華佗牌磁珠4 枚,每穴1 枚,并且每個穴位按壓2 min,20 次/min,用垂直按壓的方式,以患者感覺酸脹熱感為宜,每6 小時操作1 次;穴位按摩選擇大都穴、三陰交和陰陵泉,雙側同時進行,每個穴位按摩3 min,20次/min,用拇指指腹按摩,力度以患者酸脹麻為適宜,每6 小時操作1 次。
1.3 觀察內容 觀察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經秩和檢驗和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 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 ()

表1 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 ()
Z=-4.363,P <0.001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3.1 手術導致腸功能受損 闌尾手術后,由于麻醉及手術創傷等因素,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腸麻痹,一般依次經過腸蠕動消失期4~8 h,不規則腸蠕動期12~48 h 及腸蠕動恢復期48 h 以后[1]。而腸蠕動恢復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內毒素產生并吸收過多,同時也導致惡心、嘔吐、腹脹和便秘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嚴重時影響呼吸及循環功能,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促進闌尾術后腸功能恢復就尤為重要。
3.2 手術后腸功能的早日恢復有助于患者康復 闌尾切除術后腸蠕動出現和建立肛門排氣,是標志著腸功能恢復的重要指標,也決定患者能否進食的可靠依據。闌尾手術后早進飲食后能更加促進腸蠕動恢復,而且補充體內所需的能量,可加快傷口愈合,避免因禁食所引起的電解質紊亂,避免和減少胃腸道應激性潰瘍的發生,腸蠕動的恢復可避免術后腸粘連的發生,患者能自主進食是機體開始康復的象征。在心理上減輕了患者及家屬焦慮緊張感,大大增加了安全感和戰勝疾病的信心,為患者的早日康復奠定了精神和物質基礎。
3.3 耳穴的作用 耳與經絡的關系被大量散載于中醫經典著作中,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關刺激耳廓治病的記載。《靈樞·口問》云:“耳者宗脈之所聚也。”《靈樞·經筋》記載,足陽明之筋,手太陽之筋,手少陽之筋斗循環于耳部。由此可見,十二經脈均直接或間接與耳部發生關系。現代實驗研究與臨床實踐亦證實了耳與臟腑的聯系,有研究顯示,人體各個臟器和各部分在耳廓上都有一定的代表區,這些代表區是臟器患病時在耳廓上的反應點[2-3]。耳穴與各內臟之間不僅存在著相關性,而且具有相對特異性,耳與臟腑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選取了神門、耳中、闌尾和三焦進行耳穴埋豆操作,這些穴位具有治療腹脹、惡心嘔吐、梗阻等作用,耳穴埋豆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來調整臟腑的功能,達到緩解癥狀促進康復的目的[4]。使用磁珠進行穴位刺激,同時磁珠也發揮了磁場作用,以達到疏通理氣、通經活絡,促進腸功能恢復,促進肛門排氣,耳穴埋豆也是常用的中醫護理操作項目。耳穴埋豆操作時需暴露耳廓,用金屬探棒定位找準穴位敏感點,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膚,避免感染。操作后對患者進行效果評價,以及時了解療效。
3.4 穴位按摩的功效 穴位按摩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祖國醫學理論為指導,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中醫認為,穴位是各個臟腑經絡之氣通過體表、肉、筋骨之間的地方。通過按摩穴位具有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激發人的經絡氣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的機能、祛邪扶正、調整陰陽的作用。中醫認為,惡心、嘔吐、腹脹、便秘是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所引起,術后出現這些癥狀是屬于外邪侵擾引起臟腑氣機紊亂導致胃氣三焦,氣化升降失調。我們選擇大都穴、三陰交和陰陵泉3 個穴位進行按摩,這3 個穴位都位于足太陰脾經,都具有治療腹脹嘔吐作用,運用手法力量滲透,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理氣的作用,促進腸功能蠕動,恢復腸鳴音,達到通氣的目的。
3.5 雙重護理加強療效 觀察組采用兩種中醫護理技術,通過體表的穴位按摩和耳穴的刺激,從不同的方面來干預,能夠使闌尾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縮短,胃腸功能恢復加快,減少患者術后惡心、嘔吐、腹脹和便秘等并發癥的發生,此方法簡單方便,易于操作,安全,療效顯著,患者易接受。
[1]王明才.實用外科急腹癥學[M].第2 版.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484.
[2]姚招娣,耿志英,史華芬,等.耳穴貼壓在闌尾切除術后減輕傷口疼痛及促進肛門排氣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10A):2581-2582.
[3]殷秀珍,黃永稽,主編.現代康復醫學診斷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305.
[4]孫桂萍.耳穴磁療治療老年人腰背痛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7,27(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