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暉,錢黎明,錢蒨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 200025)
為了保護患者的安全,并維護醫院的權益,2009 年頒布的《消毒供應管理規范》中要求無菌物品發放應具有可追溯性[1]。根據ANSI/AAMI ST79 的定義,復用醫療器械是指設計為在不同患者之間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2]。而在重復使用前必須經過恰當的去污等處理流程。2008 年5 月,瑞金醫院成為國內首家成功應用無菌物品跟蹤管理系統(T-DOC 系統)的醫療機構。該系統通過條形碼的掃描與應用完成了對復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物品生產、使用的全程跟蹤和追溯管理[3]。該技術通過條形碼信息的掃描和提取,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自動識別和物體追蹤方法,從基本的關于任何事物的識別信息(例如:員工編號、產品序列號)到他們(例如:生產環節的時間、地點、操作人員以及當前狀態、有效期限等)的詳盡信息[4]。復用手術器械有效期管理一直以來都是管理中的一個難點,由于復用手術器械使用的頻率高且去向多,導致到期包查詢會存在被疏漏的現象。然而,由于擔心系統對復用手術器械的無菌有效期查詢不及人工查詢完整和確切而遲遲未被開發使用,依舊保持傳統查詢方法,即手術室供應室專科護士每日3 次手工查詢無菌物品的有效期。直至2010 年12 月,T-DOC 系統的無菌物品有效期查詢功能在臨床被應用,現將T-DOC 系統在復用手術器械有效期管理中的應用與效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2011 年9 月15—29 日中的10 個工作日,選擇我院手術室的復用無菌手術器械包735 種,共計1 571件。
1.2 分組方法 A 組(人工組):1 名護士按傳統方法逐一檢查無菌包的有效期,并查出當日到有效期的無菌包,在查出的當日到期包標簽上做好標記A。B 組(實驗組):1 名護士通過T-DOC 系統查詢并打印<到期無菌包統計報表>,并查出當日到有效期的無菌包,在查出的當日到期包標簽上做好標記B。人員要求:手術室供應室專科組護士2 名,擔任該崗位工作達1年。每日按簡單隨機分組法將兩人分成A、B 兩組進行查包,連續10 個工作日。
1.3 計時方法 A 組:從護士進入無菌物品存放室開始按有效期順序查包,到取出所有到期包所需的時間。B 組:從進入T-DOC 系統查詢并打印統計報表,到護士按統計報表取出所有到期包所需的時間。
1.4 記錄內容 記錄兩組查包所花費的時間、到期包的數量和漏查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 兩組記錄情況 見表1。
2.2 兩組每次耗費時間的比較 見表2。

表1 兩組記錄情況 (n=1 571)

表2 兩組每次耗費時間的比較 (min)
3.1 T-DOC 系統能提高無菌物品有效期的查詢效率 表1 和表2 顯示,利用T-DOC 系統可以大大節省護士查包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及時了解手術器械的使用情況。2011 年9 月19 日的1 件到期包被A 組漏查,分析原因為該件到期包被當日某臺手術的洗手護士提前取走,備用在手術房間而未被發現。因此,無菌包有效期檢查的1 日1 次清在以往的日常工作中很難保證。為了杜絕過期包在臨床的應用,手術室供應室專科組護士每日需要分早、中、晚3 班進行無菌包有效期的檢查。由此可見,在實際工作中,手術室護士花費在無菌包有效期檢查中的時間是B 組耗時的3 倍以上。T-DOC 系統中到期無菌包統計報表這一功能讓工作人員不必在無菌物品存放室人工翻查無菌包的有效期,它提供了任何時間段到期包的種類、數量和去向的查詢資料,可直接取出報表上統計的到期包。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立即分配使用,或按流程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大大節省護士的工作時間,節約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3.2 杜絕過期包的臨床應用 表1 顯示,A 組存在到期包的漏檢情況。在未使用T-DOC 系統前,手術器械有效期檢查的1 日1 次清很難保證。我院手術室有21 間手術房間,每日承擔手術70~90 臺,消毒供應中心24 h 標準化處理手術器械。手術開始前,手術房間的護士需要做好手術器械的準備。因此,同種手術器械可能被多臺手術同時需要而分配在不同的手術房間。手術結束后,該臺手術的巡回護士會將沒有使用的手術器械歸還至無菌物品存放間的指定位置。這一流程可能造成當日到期的手術器械包在手術室供應室專科護士查包前被取走備用,如果手術過程中沒有被使用,手術巡回護士會將此包物歸原處,導致該包在次日成為過期包,從而存在過期包被使用的風險,同時這一問題也成為管理流程中的漏洞和盲區。T-DOC 系統不僅能查詢到期包的種類和數量,同時也具備標示該物品當前位置和使用者信息的功能,協助手術室供應室專科組護士做好到期包的跟蹤和管理,杜絕過期包被應用的風險。
3.3 T-DOC 系統在復用手術器械管理中的應用 通過掃描條形碼標簽,同步記錄人、時、物、狀態、各種清洗消毒和滅菌參數的變化等。與人工輸入數據相比,該技術的應用使信息采集方便,有效地提高記錄和追溯速度,減少差錯率。條形碼技術可將差錯率由1/300降低到1/1 700 000,速度提高5 倍[5]。因復用手術器械的使用去向復雜,可能被不同手術房間的手術護士取用或備用,很難及時明確使用過程中的手術器械去向,造成管理人員對手術器械去向不明、使用情況不明,難以做到合理調配和財產清點。T-DOC 系統的應用,使任何1 套手術器械的去向和當前狀態都十分明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該系統查詢手術器械的去向和使用情況,確保手術器械的合理調配、使用及財產清點。
3.4 減少過度滅菌 T-DOC 系統可以即時查詢各個無菌包的各種信息(有效期、使用次數、實時狀態),可以了解無菌包是否因為到期未被使用而被重復滅菌。一旦發現同一種類的某套手術器械使用次數明顯低于其他器械,手術室供應室專科組護士即可進行手術器械使用頻率的調整。避免手術器械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不平衡狀態,導致有些器械未使用而反復滅菌,有些器械高頻使用而頻繁報廢、更換。
3.5 保障備用期間的無菌包質量 作為醫務工作者,不僅每一個人都要重視無菌包消毒滅菌環節,還要重視儲存管理,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有偏頗[6]。在未使用TDOC 系統時,護士需要通過反復多次對無菌包的翻動來逐一檢查有效期,令無菌包在備用期間因每日的多次翻查而導致包裝松散或包裹落地等情況。一旦工作人員因各種原因造成細菌超標,細菌超標的手接觸無菌物品將污染無菌包[7]。減少無菌包被翻動和觸摸的次數將有效保障手術器械在備用期間的無菌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310.1-200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規范[S].2009.
[2]AAMI.ANSI/AAMI ST79,Comprehensive guide to steam sterilization and sterility assurance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M].AAMI,2010.
[3]王雪暉,錢蒨健.消毒供應中心的無菌物品全程跟蹤與追溯管理[J].護理研究,2010,24(2C):532-533.
[4]李曉蕓,葉楓,楊艷.醫院物品消毒滅菌質控跟蹤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系統應用,2007,(12):78-81.
[5]劉俊華,竇延平.自動識別技術在質量追溯中的應用[J].計算機仿真,2005,22(2):225-227.
[6]王良瓊,楊鳳娥.無菌包管理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07,21(7B):1819-1820.
[7]趙立國,曾凡林,楊素鳳,等.對供應室無菌包再污染可能因素的監測及對策[J].中國衛生工程學,2006,5(6):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