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森,王前強
(廣西醫科大學人文管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鄉鎮衛生院是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重要樞紐,承擔著基層的醫療、預防和保健等重要任務,是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前沿。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加大了對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1]。本文以 2002~2011年全國鄉鎮衛生院的人力資源現狀為依據,系統分析其人員結構的變化,尋找并發現其發展趨勢,從而為加強基層衛生人力資源建設建言獻策。
全國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的相關數據及指標主要來自2002~2011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與《中國衛生統計摘要》,通過對其整理并進行系統分析。
全國鄉鎮衛生院每年平均診療人次達到 7.665億次,其中2002~2006年的診療人次維持在7億左右,從2007年開始有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2007~2011年年均診療人次較之前5年的年均數值增加超過1億人次,增幅達到21.40%。10年來年均入院人數為2515.2萬人,其中2002~2006年5年間入院人數一直較為穩定,2007年入院人數開始迅速增加,2007~2011年年均住院人數較之前5年的年均數值增加超過1700萬人,增幅達到81.51%。10年間全國鄉鎮衛生院的診療人次與入院人數總體呈現為遞增的趨勢,特別是近5年來鄉鎮衛生院的入院人數增加幅度較明顯的高于診療人數的增加幅度,見表1。(注:2002~2010數據來自《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1年數據來自2012《中國衛生統計提要》)。

表1 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及入院人數
鄉鎮衛生院人員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總體呈增加趨勢,在2002~2006年這5年間緩慢減少,但從 2007 年開始增加,至2011年全國鄉鎮衛生院人員數達到116萬人,衛生技術人員數達到98.1萬人。執業(助理)醫師的數量變化不大,10年來年均數量保持在40.7萬人左右;10年間注冊護士數均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至2011年注冊護士數達到23萬人,見表2。

表2 鄉鎮衛生院人員數 人
2002~2011年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占衛生人員數的比例維持在 85%左右;執業(助理)醫師占衛生技術人員的比例較為穩定;注冊護士占衛生技術人員的比例在2011年達到23.5%,較 2002年(17.6%) 增加了5.9個百分點。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的占比略有增加,2011年為1∶0.56,較 2002年(1∶0.39)有所增加。
2002~2011年平均每院衛生技術人員數呈現緩慢增加趨勢(見表2) 。2011年平均每院人員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均有變化,較 2002年的人數分別增加了 32.1%和54.2%。2002~2011年年平均每院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數量呈現出緩慢遞增的變化,截至2011年每院執業(助理)醫師平均達到11.0人,注冊護士為6.2人。
2002~2011年全國鄉鎮衛生院每千農業人口衛生人員的數據呈現小幅波動特征,其中2002年為1.18人,到2011年達到 1.32人,增長較為緩慢。
表3和表4數據顯示,衛生技術人員與執業(助理)醫師年齡在35歲以下占比呈下降趨勢,35~55歲占比明顯增加。從學歷上看,取自4年的衛生技術人員與執業(助理)醫師數據在大專、大學及以上學歷占比表現為增加,中專、高中及以下人員占比為減少。衛生技術人員與執業(助理)醫師的技術職務大多為中級與初級,其中衛生技術人員的中級技術職務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至2011年,中級衛生技術人員的比例為14.5%,初級比例為76.5%;執業(助理)醫師絕大多數為中級與初級,初級執業(助理)醫師明顯多于中級,4年的數據顯示中級以上技術職務人員占比明顯上升,至2011年,中級執業(助理)醫師比例為21.3%,初級比例為73.8%。

表3 衛生技術人員的年齡、學歷和技術職務構成比 %

表4 執業(助理)醫師的年齡、學歷和技術職務構成比 %
2002~2011年全國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與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均增加,尤其是衛技人員中的注冊護士數增加較為明顯。從各項指標的年均值來看,全國鄉鎮衛生院平均每院的各項分指標呈逐年緩慢增加趨勢;衛生技術人員與執業(助理)醫師的年齡、學歷與技術職務的構成有所改善。但我國鄉鎮衛生院仍面臨著人員數量總體不足,特別是每千農業人口衛生人員數仍顯不足,醫護比依然不合理,遠低于合理的要求。
近年來隨著農村衛生資金的投入加大,新醫改的深入,尤其是新農合的實施,農民看病報銷有了保障,其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增加,使得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量明顯增加,尤其是近幾年鄉鎮衛生院接受住院的人數顯著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鄉鎮衛生院在我國農村地區的醫療服務能力與水平均有所提高,鄉鎮衛生院在基層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盡管近年來我國鄉鎮衛生院的各項人員均有所增加,但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國內有研究對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供需平衡狀態研究結果也顯示,執業( 助理)醫師數量上不能滿足農村居民對衛生服務的需要,護士數量也供需失衡,短缺嚴重[3]。
鄉鎮衛生院存在的最大問題其人員的學歷、職稱較低,必須鼓勵其加強學習,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為農村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的技術和能力。近年來,全國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構成狀況有所改善, 得益于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盡管總體上的學歷狀況有所提高,但全國鄉鎮衛生院仍有近50%(截至2011年)的執業(助理)醫師僅有中專及以下學歷,這與《中國2001-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4]要求至2015 年醫生要全部達到大專以上學歷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健康意識的覺醒, 農民對衛生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鄉鎮衛生院作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主要力量,其衛生人員隊伍的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鄉鎮衛生機構在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其建設和運轉狀況關系到為廣大鄉鎮居民提供最基本的衛生服務,關系到衛生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5]。目前, 須逐步加大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的建設力度,一方面各級政府須完善相關的配套服務工作,諸如增加財政收入、政策引導及必要的支持等,在衛生人員的總量上有質的提高,努力縮小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城鄉差異;另一方面須進一步優化衛生人力資源的隊伍結構,加強崗前培訓,注重繼續醫學教育,積極促使衛生人員綜合能力的提高,從而使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水平與質量更進一步。
[1]賈 環.我國鄉鎮衛生院資源現狀與利用分析[J].中國農衛生事業管理,2010,(9):716-719.
[2]張雪莉.2001-2010年全國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發展狀況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2):111-114.
[3]師娜娜.鄉鎮衛生院人力配置淺析[J].中國衛生人才,2009,(9):60-61.
[4]衛生部.中國2001-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Z].2002.
[5]張 晉.湖北省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資源現狀分析及其政策建議[J].衛生軟科學,2005(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