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培,王寶珠,藺彥麗, 衛丹丹
(山西醫科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1)
幸福感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及理想得以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人們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1]。而主觀幸福感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最重要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自身對健康需求日益提高[2],所以護理人員不僅承擔著繁重的工作,同時還要確保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由于工作壓力等因素導致的負面效應,正嚴重影響著護士的身心健康。因此,調查臨床護士主觀幸福感,采用主觀幸福感來客觀反映護士的工作熱情和護理工作質量,并探討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太原市兩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臨床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主要研究對象為臨床護士,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3份,有效回收率為97%。本次調查的科室包括神經外科、內分泌科、門診、手術室、婦科、兒科等共30個臨床科室。其中男性6人,女性187人;年齡在18~55歲之間。
1.2.1 一般資料問卷
采用自行設計編制問卷,包括學歷、職稱、職務、婚姻狀況、用工形式、月收入和參加夜班情況等一般資料。
1.2.2 總體幸福感量表
總體幸福感量表是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制訂的一
種定式型測查工具,用來評價受試者對幸福的陳述。該量表共有33項,理論最高分值為162分,得分越高,幸福度就越高。國內段建華對該量表進行了修訂,此量表分別對健康的擔心、精力、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這 6個方面進行評分[3]。
1.2.3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 SPSS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采用統計描述、方差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臨床護士193名,其中男6人,女187人;其中從事內科護理工作人員為53人,外科為70人,急診5人,手術室1人,重癥監護室5人,婦科、兒科等其他科室共59人;工作年限1~37年;年齡段在18~55歲,平均年齡(29.24±6.87)歲;婚姻狀況:未婚89人,已婚103人,離異1人;學歷:中專3人,大專51人,本科132人,碩士為7人。
臨床護士主觀幸福感總分與相關影響因素多元回歸分析見表2。

表1 護士主觀幸福感單因素分析

表2 臨床護士主觀幸福感多元回歸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臨床護士幸福感總分在 61~139分,平均分為(106.33±13.49),處于中等水平,顯示護理人員的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結果比較樂觀。臨床護士主觀幸福感與諸多因素有關,尤其跟護士的職務、職稱。
3.1.1 職務對臨床護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分析
表1顯示,本次調查護士174人,主觀幸福感得分為(105.51±13.46);副護士長7人,主觀幸福感得分為(112.71±12.83);護士長 12人,主觀幸福感得分為(114.50±11.45),提示護士的職務越高其主觀幸福感得分就越多,幸福感就越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臨床護士是與患者直接接觸最多的醫務工作者,其工作量比較大,工作壓力也很大,護士經常忙于常規的治療和護理,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和提高,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問題。還有很多工作時間較短的護士難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會出現很多問題,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甚至出現職業挫敗感,直接影響護士的主觀幸福感。除此之外,臨床護士還要面臨著倒夜班的問題,李曉雯等人在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對416名倒夜班護士進行總體幸福感的調查,結果顯示57.69%的護士感到生活幸福,40.38%的護士感到一般,1.92%的臨床護士感到不幸福[4]。說明倒班對臨床護士的幸福感確實產生一定的影響。副護士長一般年齡偏大,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掌握臨床護理技能相對嫻熟,專業理論知識豐富,在業務能力方面比較有自信心。協助護士長進行管理工作,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合理性的建議,具有較強的職業認同感,因此總體主觀幸福感較強。護士長的護理工作往往偏重于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基本不參加臨床倒班工作,所以護士長在工作強度上相對臨床護士較小。護士長相對臨床護士則有更多的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尤其是高精尖的技術和先進的護理理念,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護士長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護理科研上,在護理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滿足和幸福感。
3.1.2 職稱對臨床護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分析
表1數據顯示,本次調查對象中職稱為護士的共95人,幸福感總分為(105.51±13.46);護師共66人,幸福感總分為(102.29±13.70);主管護師共27人,幸福感總分為(107.74±12.27);副主任護師和主任護師共5人,幸福感總分為(116.20±15.67)。可見護師和主管護師的主觀幸福感總分最低,其原因為護師及主管護師的工作壓力和家庭有關。其中,在工作壓力方面,護師和主管護師由于工作年齡比護士普遍偏大,而且他們大多數又是科室里的護理骨干,因此,承擔著護理技術難度較大的臨床護理工作,同時他們還要主動去幫助新護士熟悉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并面臨著晉升職稱的壓力。宋廣艷[5]在調查醫院護士主觀幸福感中得出這樣的結論:主管護師職稱的護士體驗到主觀幸福感最低,她們在醫院里處于比較微妙的中間狀態,既要做好繁忙的護理工作,又要完成領導要求的其他各項任務,還要在專業上有所建樹,加之醫院重視結果,輕視過程的管理方式,使他們體驗到更多的壓力,從而降低了她們的幸福感。此外,在家庭方面,職稱為護師和主管護師的護理人員,大多都已婚,她們要承擔著妻子、母親、護士等多重社會角色,家庭里繁瑣的事情也會降低她們的幸福感。如果不能協調好工作和家庭的關系,則會出現很多負面影響。職稱為副主任及主任護師的幸福感得分最高,她們多在40歲以上,這個時期的護士已完成了副高級職稱的晉升,心理壓力相對較小,家庭也相對穩定。因此自己在事業、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都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能夠明顯感到自己的優越感和自我滿足感,因此其幸福感較強。
由前述可見,在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護師和主管護師的幸福感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
改善醫院護理工作環境,尤其是護士站、治療室、病房等,為護士提供安全、舒適、更為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不斷優化排班模式,保證臨床護士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工作疲倦;提高臨床護士的工資待遇,保障其物質生活質量;積極鼓勵臨床護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適當為臨床護士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資助;重視臨床護士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工作負荷及壓力比較大的科室如:急診室、重癥監護室等,定期隨訪為臨床護士免費提供心理咨詢和治療。同時,應重視臨床護士的職稱晉升,提高醫院臨床護士尤其是合同制護士的福利,從根本上保證其切身利益,提高她們的社會地位,增加臨床護士為護理事業獻身的使命感和光榮感,從而提高她們的主觀幸福感。
另外,已有研究表明來自社會的支持對主觀幸福感也有預測作用,臨床護士應通過多種不同的措施,用以增加患者的社會支持,從而提高其主觀幸福感。護士幸福感現狀應當引起醫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根據統計調查分析得到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和管理對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臨床護士的自我效能感和社會認同和支持,提高護士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創造良好的護患環境,達到提高護士主觀幸福感的目的。
[1]李 焰,趙 君.主觀幸福感研究概述 [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28):22-25.
[2]邱 莉.綜合性醫院醫務人員健康與總體幸福感[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06.
[3]汪向東,王希林.心理衛生評定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
[4]李曉雯,袁 欣,谷金君.綜合醫院倒班護士總體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0):1-3.
[5]宋廣艷.醫院護士主觀幸福感的調查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1,19(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