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鳳
(廣西大學圖書館,廣西 南寧 530003)
蔣德鳳 女,1976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面臨著網絡信息服務帶來的讀者誠信問題。目前,各高校圖書館普遍比較重視讀者違規使用電子資源的處理,但對讀者正常使用電子資源的行為還缺乏引導激勵機制。因此,筆者通過對高校圖書館讀者網絡利用行為的研究,將網絡誠信行為與傳統的借閱誠信行為統一歸入高校圖書館讀者閱讀積分卡,以激勵吸引為主、懲戒防范為輔的誠信管理方式來加強對讀者借閱行為的管理。
許多高校圖書館對讀者借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圖書借閱超期、冒證借閱、圖書遺失等不良行為,基本通過罰款的方式來督導讀者。但“罰款”作為圖書館書刊流通的管理方式,還缺乏法律依據,有違圖書館公共服務精神。這些處罰方式無法真正制止或杜絕讀者在圖書館的各種違規行為,而且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讀者利用圖書館的積極性。據各高校圖書館反映,每年投入大量的經費購買電子資源,但有些數據庫資源的利用率卻不高,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鼓勵讀者的積極利用行為。
有的高校圖書館根據借閱書籍的多少,對讀者進行榮譽鼓勵,如授予“最佳用戶”、“金牌讀者”等稱號,借以鼓勵讀者利用圖書館,但是這種活動評選方式有較大的局限性,激勵效果不佳。如“激勵目標設置不明確、激勵過程不明晰、激勵效果難衡量”[1],限制了榮譽對讀者的激勵作用。
目前已有少數圖書館在開通一卡通之后逐步實施閱讀積分卡,就是將讀者在圖書館中的借閱行為以積分來反映,實施量化管理,再根據積分結果來進行懲罰或鼓勵。
但是傳統的閱讀積分卡在設計上存在較大缺陷,“無法對高校圖書館讀者利用數字資源進行統計和積分獎勵[2]。”“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讀者通過點擊圖書館網站、瀏覽圖書館主頁、下載閱讀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來享受圖書館服務。根據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統計結果,近幾年入館人次、外借圖書數量持續減少,而電子資源檢索、圖書館主頁訪問數量、點擊量、文獻下載量卻大幅增長[2]。”在數字環境下,更多的讀者會選擇通過數字圖書館獲取所需知識信息,傳統的借閱行為會越來越少。據很多高校圖書館反映,圖書館的圖書借閱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進館的讀者很多只是來圖書館自習。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讀者的閱讀注意力開始轉變,由圖書館的傳統閱讀轉向其他網絡閱讀,圖書館只有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提升信息服務的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
網絡發展帶給讀者便捷的同時,也導致了網絡誠信問題的出現,身份的虛擬性和網絡傳播的隱藏性,使得大學生網絡誠信意識淡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存在大量的非誠信行為。有些讀者在數據庫試用期內惡意下載數據導致網絡堵塞,最終導致數據庫無法使用。清華大學圖書館公布自2003年6月以來該校發生的讀者侵權事件有58起,其中超時、超量下載45件,占77.59%[3]。東方網2012年12月5日消息:在一小時內連續從學校圖書館的外文數據庫下載200多篇論文,復旦大學一位博士生日前被判“惡意下載”,收到了學校圖書館發出的“禁止入館及取消借閱權限兩個月;封禁使用電子資源權限3個月”的處罰通知。有些高校圖書館面臨著電子資源惡意下載的苦惱,還有一些對圖書館網絡的惡意攻擊,各種不良行為影響圖書館的正常運行。因此,如何規范和引導讀者正確利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是高校圖書館亟待解決的難題。“盡管滬上各大學在新生教育或圖書館講座時,多會提醒同學在使用電子資源庫時要注意相關規定,謹防一不小心踩到知識產權‘雷區’,但一些受訪學生仍表示‘沒在意過這些’,或對相關的處罰規定不知情[4]”。
高校圖書館應該把讀者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中的網絡誠信行為當成新技術背景下的一項新業務納入日常工作范圍,并使之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在其微博中回應:在我們還沒底氣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庫的前提下,該守的規矩還要守。高校圖書館應通過建立誠信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盡量避免讀者“無信”行為,提高讀者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從而達到令讀者依據制度規范自己的誠信作為。
高校圖書館讀者的網絡誠信行為就是讀者在利用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以及網絡服務平臺中產生的誠信行為。通過對各高校圖書館“違規使用電子資源的處理情況”的通報、各高校圖書館讀者利用電子資源的規范以及讀者與高校圖書館網絡互動的行為調研,發現這些行為主要涉及高校圖書館網絡資源利用誠信行為、數字文獻資源利用學術誠信行為、與高校圖書館網絡建設之間的互動誠信行為、在高校圖書館網絡中產生的普通網絡誠信行為等4個維度,見表1。

表1 高校圖書館讀者網絡利用誠信行為
3.2.1 傳統讀者閱讀積分制
我國目前已經有部分公共圖書館采用了閱讀積分制,將讀者積分制系統分為基礎分、積分計算和積分實現3大部分,讀者誠信可分為加分誠信行為和減分誠信行為。加分誠信行為有:按時歸還書籍、沒有污損書籍行為、沒有冒用證件或將證件借予他人、沒有丟失書籍現象、參與圖書館義務勞動和捐書活動、為圖書館建設提供友善建議、圖書借閱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拾金不昧等。減分誠信行為有:借閱超期、書籍污損、證件冒用、書籍丟失、存包占箱、喧嘩、抽煙、偷竊、占位現象等。由于各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情況不同,在制定讀者誠信行為評價指標上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2.2 甄選讀者閱讀積分卡的網絡誠信行為評價指標
為了避免選取指標時過于隨意,不利于計分,應遵循以下原則:①適用性原則。評價指標要適用于高校圖書館以及讀者網絡行為。②關鍵性原則。抓住最能描述誠信狀況的關鍵指標,減少考慮指標的個數,避免過于陷入細節。③可獲取性原則。要考慮網絡利用和各類數據獲取的復雜性,選用的數據要能通過現有的設備獲取。④利于量化原則。讀者的網絡利用行為獲取后要利于量化,不能模棱兩可、不便于計入計分系統。⑤突出讀者需求原則。讀者積分卡要加強對不同層次讀者借閱需求的研究。
根據以上評價指標的選用原則,我們對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網絡利用誠信行為進行甄選,最后確立了能納入高校圖書館閱讀積分卡的讀者網絡誠信行為評價指標,如表2。

表2 高校圖書館讀者借閱行為激勵評價
3.2.3 建立以激勵為主的逐級獎懲制度
高校圖書館讀者傳統誠信積分體系與讀者網絡誠信行為在基礎分上應各占一半,即50分,在此基礎上逐級累加或逐級累減,然后再根據積分的多少進行獎勵或懲罰。每個項目要規定最高積分額以及最低積分額,避免讀者為了增加積分無目的地使用網絡數據庫或者進行其他網絡行為,也避免出現讀者無法借閱的情況。
“在相關讀者積分制的研究和實踐中增加積分項目及相應的分值遠遠小于減分積分項目及相應的分值,即在積分制設計和實施中強化警示作用,而弱化了利用加分的激勵作用[1]。”為提高讀者借閱積極性,我們在每個項目的評價分上傾向于提高“加分項目”的分值,盡量減少“減分項目”的分值。當然鑒于某些網絡借閱行為違規后果的嚴重性,尤其是學術不端行為和侵權行為,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還是保留較高減分分值,如涉及法律侵權,還是要追究法律責任,這也是為了鼓勵正當的網絡資源利用行為。
對于誠信積分較高的讀者,可采取一些物質或精神激勵措施,可以借鑒其他公共圖書館已實行的激勵辦法,如增加借閱冊數、延長借閱期限、免費提供咨詢服務、免費查詢信息、為畢業生開具誠信證明。對一些違規行為較嚴重的,誠信積分已減到一定程度,則依據誠信積分數,采取一些處罰措施,如減少借閱冊數、縮減借閱期限、暫停借書證、記入學校學生誠信檔案管理系統。
使用生動的教學方式,對“讀者違規使用網絡數據庫”以及各種不良網絡行為進行實例宣傳教育,加強網絡資源、電子資源利用的教育,加強對本科生、研究生電子資源著作權方面的教育,在全校范圍內普及著作權法律知識,提高讀者的法律意識。比如,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合理使用網站”被稱為“優秀的第一站”,其功用就是開展著作權教育,幫助讀者評估使用電子資源的法律風險,指導讀者采取正確的選擇[5]。
采取讀者自我教育的方式,比如開辟誠信論壇。采用大學生喜歡的交流方式,在高校圖書館主頁或服務博客、微博上開展誠信討論,讓大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觀點,積極探討社會熱點,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加強對讀者網絡誠信行為的管理,不僅要靠教育,還要靠管理制度約束。要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隨時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記錄、評判和約束。加強與讀者管理部門的溝通,使管理部門在學生競聘、申請獎學金、評優、入黨時將誠信檔案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6]。
高校圖書館構建兼容網絡誠信行為的閱讀卡,首先要對讀者各種違規的網絡行為進行監測,要防微杜漸,“利用軟件適當的設置可以攔截和監測各種各樣的有害網絡行為,一旦監測到可能的違規下載行為就會立即報警”[7]。加強電子資源訪問監控系統的監測,在館內設置通用的電子資源訪問網關,通過程序監控用戶訪問特定資源的時間和數量。通過系統監測及時制止和提醒可能無意識違規的讀者,防止讀者無意地侵犯其他用戶的合理使用權[7]。
[1]李卓卓,等.從“最佳用戶”到用戶積分制:試論高校圖書館用戶激勵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11(5):71.
[2]祝朝安,等.讀者積分制:看起來很美——兼與余和劍先生商榷[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1):154.
[3]清華大學圖書館.違規使用電子資源的處理情況.[2012-12-02].http://lib.tsinghua.edu.cn/database/copyrightcase.html.
[4]復旦大學一位博士生惡意下載論文被學校通報處罰.[2012-12-03].http://sh.sina.com.cn/news/k/2012-12-05/0856238 80.html.
[5]楊婭.高等學校圖書館管理電子資源下載量的著作權政策建構[J].圖書館學研究,2011(4):96.
[6]汪昱含.大學圖書館讀者誠信教育探索[J].長江大學學報,2011(4):185.
[7]時彤,等.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惡意下載現狀及對策[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1(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