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鵬飛 張長玉 趙詠梅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ICU,河南鄭州 450000
ICU患者中,呼吸衰竭需機械通氣占很大比率,特別是腦血管意外、重癥肺炎等患者,需較長時間機械通氣,此類患者大部分自主咳痰能力極弱,常需人工吸痰,達到充分痰液引流,為抗感染提供支持,部分患者痰液量大且部位較深,普通吸痰管無法到達,常需纖支鏡吸痰,但臨床工作中,有些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吸引,甚至阻塞氣道,影響了機械通氣的效果,支氣管肺泡灌洗能更好清除氣道痰液,通過對比,有較好療效。
只選擇2012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51~93歲,平均72歲。隨機分為兩組,即纖支鏡灌洗組(治療組)和常規纖支鏡吸痰組(對照組),每組14例。所有患者平臥位靜息條件下呼吸室內空氣測得動脈氧分壓(PaO2)<60 mmHg,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Hg,排除原發性心排量減低合心內分流等情況,2組病人治療前血氣結果及氣道峰壓對比無明顯差異(見表1)。入ICU時 APACHE II評分平均為(17.5±4.3)分。
所有患者,在氣管插管并機械通氣的基礎上,給予合理抗生素使用、營養支持、維持內環境穩定,機械深度排痰等綜合治療。通氣模式前期采用壓控A/C模式,后期適當時轉為壓控SIMV模式。呼吸機參數設置:潮氣量6~8 mL/kg,頻率l2~l6次/min,吸入氧濃度(FiO2)0.4~0.6,加用呼氣末正壓(PEEP)4~10 cmH20。隨患者臨床表現和血氣結果調節各項呼吸機參數。行纖支鏡治療時,兩組均應用咪達唑侖適當鎮靜,用量3 mg/h持續靜脈注射并應用2%利多卡因5 mL行氣道粘膜局部麻醉。治療組通過纖支鏡吸痰治療后,對病變部支氣管肺泡進行灌洗,每次注入灌洗液6~10 mL,保留約3 s后吸出,總量80~100 mL,1次/d,每次治療約10 min;對照組只應用纖支鏡吸痰治療,1次/d,每次治療約5 min。兩組其他治療及護理無差異。觀察病情好轉,行脫機訓練,觀察0.5 h和2 h患者生命體征及血氣情況,酌情拔出除氣管導管,改鼻導管吸氧,穩定24 h后轉出ICU,轉入相關科室繼續治療。
兩組同步觀察:①觀察兩組治療第l天、第4天血氣分析結果和氣道峰值壓的變化;②比較兩組患者平均入住ICU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再次插管率及病死率。
治療后兩組比較,灌洗治療組較對照組,血氣改善更明顯,氣道峰壓下降更明顯(表2),入住ICU天數、機械通氣時間、再次插管率、死亡率均明顯降低(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呼吸指標的比較

表2 兩組治療4天后呼吸指標的比較
機械通氣從僅作為肺臟通氣功能的支持治療開始,經歷多年來醫學理論的發展及呼吸機技術的進步,已經成為涉及氣體交換、呼吸做功、肺損傷、胸腔內器官壓力及容積環境、循環功能等,可產生多方面影響的重要干預措施,并主要通過提高氧輸送、肺臟保護、改善內循環等途徑成為治療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重要治療手段[1]。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經保守治療后效果不佳而且在繼續發展者、呼吸停止、及某些特殊治療目的,均為機械通氣的適應癥。特別是對重癥肺炎、特別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有不可替代的治療作用[2]。危重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復發作、長期臥床、營養不良等,特別是意識障礙,常咳痰困難,而痰液順利排出,對控制感染,糾正呼吸衰竭極為重要。吸痰管常只能吸除大氣道內分泌物,而對肺葉以下支氣管內沉積的分泌物則無法到達進行吸引[3]。機械通氣過程中,常有氣管導管內壁痰液附著形成痰痂,而致使氣管導管管腔變小,氣道阻力明顯增加,甚至堵塞氣道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均與氣道痰液位置較深、吸痰不徹底相關。臨床應用纖支鏡檢查加治療逐漸興起,纖支鏡下能充分觀察氣道內分泌物的性狀,氣道粘膜的情況,吸痰徹底,對重癥肺炎等呼吸衰竭患者逐漸成為重要治療手段。但臨床亦常見患者因痰液粘稠,不易充分吸引,甚至阻塞纖支鏡的情況,影響纖支鏡治療效果,我們臨床實踐中,行纖支鏡吸痰同時,給予氣道內灌洗,更充分的清除氣道分泌物,能更仔細觀察各葉、段支氣管,并且可深部取樣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為選擇用藥提供病原學依據[4],臨床治療效果增強,并且未見有明顯并發癥的發生,如氣道痙攣,肺不張等。經對比,行灌洗后,患者治愈率更高,住院時間縮短,并發癥減少,死亡率降低。
纖支鏡灌洗對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有良好療效。
[1]劉大為.實用重癥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18.
[2]Vasilyev S,Schaap RN,Mortensen JD.Hospital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moder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s:an international,multicenter,prospective survey[J].Chest 1995,107:1083-1088.
[3]李超榮.經纖支鏡灌洗治療急性呼吸衰竭13例[J].醫學文選,2000,19(4):517.
[4]Tobin MJ.Advances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J].N Engl J Med 2001,344:1986-1996.

表3 兩組療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