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靜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為了解校園暴力發生的真實狀況,于2009年對某地醫專護生進行了抽樣調查,以分析其發生特點,尋求解決對策,現報告如下。
以某地醫專護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參考2006年對該校中專護生校園暴力的調查結果[1],取20%作為預期發生率,計算樣本量為712。考慮不應答因素預計調查784人,實際發放調查問卷861份,收回有效問卷(問卷內容填寫完整,無缺項漏填和邏輯錯誤的為有效)796份,有效回收率92.5%。796名護生中,男生37人,女生759人。年齡最小15歲,最大24歲,平均(19.66±1.31)歲。
校園暴力主要指在學校教育和管理學生期間,發生于校園內或校園周邊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及非學校人員對學校師生所實施的暴力行為[2]。參考2006年對該校護生校園暴力發生情況的調查結果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將暴力行為分為6類:(1)身體暴力;(2)勒索、搶掠;(3)精神暴力;(4)故意毀壞物品;(5)言語性騷擾;(6)軀體性騷擾。凡實施或遭受上述暴力行為中的一種即為發生校園暴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暴力的定義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生活行為方式和過去一年內校園暴力的發生情況(發生與否、次數、暴力類型、暴力來源、處理方式及影響等)等部分。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培訓,統一調查方法。調查對象在調查員的指導下自行填寫問卷,經調查員審核后統一回收。數據錄入前統一確定問卷有效標準,剔除無效問卷,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用SPSS12.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Forward:LR)分析,所有統計均采用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1 不同性別護生的施暴行為發生率 796名護理大專生中實施校園暴力行為者79人,施暴行為發生率為9.9%,95.0%可信區間(CI)為7.8%~12.0%。其中37名男生中施暴者16人,發生率為43.2%,95.0%CI為39.8%~46.6%;759名女生中施暴者63人,發生率為8.3%,95.0%CI為6.3%~10.3%,男生高于女生(χ2=44.357,P=0.000)。
2.1.2 不同性別護生實施校園暴力的類型 過去一年不同性別學生的施暴類型有一定的差異,男生以身體暴力多見,女生以精神暴力多見;各種暴力類型中,僅身體暴力和勒索搶掠的施暴發生率男生和女生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護理大專生實施各類型校園暴力情況[n(%),人]
2.2.1 不同性別護生的受暴行為發生率 796名學生中遭受校園暴力者147人,受暴發生率為18.5%,95%CI為15.9%~21.1%;其中37名男生中遭受暴力者21人,發生率為56.8%,95.0%CI為40.8%~72.8%;759名女生中遭受暴力者126人,發生率為16.6%,95.0%CI為14.0%~19.2%,男生顯著高于女生(χ2=37.783,P=0.000)。
2.2.2 不同性別護生遭受校園暴力的類型 過去一年內男生和女生最多見的受暴類型均為精神暴力。各種暴力類型中,精神暴力、故意毀壞物品和軀體性騷擾這3種類型的受暴發生率男生與女生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護理大專生遭受各類型校園暴力情況[n(%),人]
本次調查顯示,某地醫專護生中男生的施暴行為發生率為43.2%,女生為8.3%;男生的受暴行為發生率為56.8%,女生為16.6%;無論是施暴行為還是受暴行為男生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女生(P<0.05)。
調查發現,男生與女生在施暴和受暴行為類型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其中身體暴力與勒索搶掠兩種類型的施暴發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分別是29.73%、8.11%,女生分別是2.64%、0.92%,P值分別是0.000、0.009)。其他4種類型(精神暴力、故意毀壞物品、言語性騷擾、軀體性騷擾)施暴發生率的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精神暴力、故意毀壞物品、軀體性騷擾這3種類型的受暴發生率男生顯著高于女生(男生分別是24.32%、10.81%、21.62%,女生分別是 8.96%、2.11%、3.16%,P值分別是 0.006、0.011、0.000),其他 3種類型(身體暴力、勒索搶掠、言語性騷擾)受暴發生率的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男生實施暴力行為最多的類型是身體暴力(29.73%),其次為勒索搶掠(8.11%)和精神暴力(8.11%);女生實施最多的暴力類型是精神暴力(3.82%),其次為身體暴力(2.64%)和故意毀壞物品(1.32%);男生遭受暴力侵害最多的類型是精神暴力(24.32%),其次為軀體性騷擾(21.62%)和故意毀壞物品(10.81%);女生遭受最多的暴力類型也是精神暴力(8.96%),其次為軀體性騷擾(3.16%)和勒索搶掠(2.64%)。可見男生施暴以身體傷害多見,女生則以精神傷害為主。男生與女生在受暴類型上有一定的一致性。說明現在的大學生更重視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與滿足,更在意情感上的幸福程度。這提醒我們在大學教育中,要重視和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和承受能力。同時,還要注意給他們補好性教育這一課,傳授基本的性知識,培養大學生形成健康的性道德觀,教育他們遵守基本的性道德原則和規范,學會正確與異性交往的方法與技巧。
[1]孫靜.護理女生校園暴力情況調查和干預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22):4439-4440.
[2]季成葉.預防校園暴力:一項值得高度關注的公共衛生課題[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3):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