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今年的7月27日是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署60周年,但也是韓國人不太可能感到輕松的一天。”《韓民族報》26日的報道顯得憂郁,因為“朝鮮半島永久和平的前景依然不明朗。”同一天的英國《每日電訊報》說,“(朝鮮半島)戰場上的槍聲沉寂了60年,但沖突依舊沒有正確解決”,“新的敵意隨時可能爆發”。俄羅斯《消息報》預測道,8月份美韓將舉行新一輪軍演,半島緊張局勢將再次點燃。
“簽署一份關于朝鮮半島的和平協定不僅利于朝韓,而且將造福世界和平。”加拿大作家科塞多夫斯基26日在首爾發表演講稱,朝鮮半島60年來一直處在交戰狀態,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試圖利用這個地區作為戰爭跳板。數十年來,美國一邊夸大朝鮮威脅一邊增加軍費,為軍事介入朝鮮半島辯白。
《韓國先驅報》25日稱,專家認為,和平協定需要以“2 2”的方式進行,即包括朝、韓、中、美。不過,報道稱,半島和平協定前景依舊渺茫。首先,簽署和平協定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平壤的無核化。但這場艱難的會談隨著朝鮮堅持要以“核威懾”對抗敵對勢力而毫無進展。朝鮮迄今已經進行了三次地下核試驗,并且,它已在憲法中宣布是擁核國家,采用同時發展經濟和核軍備的政策。報道說,去年11月,當時作為總統候選人的樸槿惠暗示,無核化應作為簽署任何和平協定的前提,“真正的和平不會因為只簽署了一份和平協定就會到來”。
在韓國《世界日報》看來,沖突似乎是朝鮮半島的宿命。該報26日的評論文章寫道,60年前的朝鮮戰爭可以說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場戰爭,意識形態的對立和冷戰思維是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這場戰爭既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理念戰爭,也是韓朝之間的民族戰爭,同時還帶有強國介入的國際戰爭性質。即使60年過后的今天,韓國仍是希望進入大陸的海洋勢力和希望進入太平洋的大陸勢力利益沖突的地方,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意義仍舊沒有改變。【環球時報駐韓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記者 王剛 蕭達 孫秀萍 青木 楊明 環球時報記者 崔杰通 汪析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