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電影《殺戒》5月31日在全國公映,該片被媒體稱為“中國首部虐心愛情大片”。
一提到心理學大家最熟悉的人莫過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則認為我們內心想法的主體位于潛意識當中。理解潛意識行為,特別是對變態行為的影響,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關鍵。
影片《殺戒》對于男主人公肖立昆的心理溯源做了弗洛伊德式的解釋,以一種看似荒謬,實則發人深省的方式對人性的惡之源進行挖掘。與《沉默的羔羊》等影片相比較,有很多共通之處。
從精神分析的客體心理學分析
榮格曾經提出陰影并不總是壞的,它是我們本能中智慧的象征,你如果合適地和它交流,它是可能帶有智慧老人的性質告訴你一些什么的。
影片《殺戒》中的肖立昆,童年中關于“殺豬”的記憶,始終在影響著他的思維與記憶,每當遇到困惑和刺激的時候,總能夠猛然跳出“殺豬”的血腥畫面,有了這種內心的焦躁與癥結,也就有了他后面的種種遭遇。當兒子在學柔道的學校,遭受別的小朋友欺負,被說是“殺豬的出身”時,他作為一個家長不能夠心平氣和地解決,卻粗暴地推倒那個小朋友,這種不冷靜的做法,明顯看出肖立昆的內心陰影。
電影《沉默的羔羊》從精神分析的客體心理學分析,變態殺人犯“野牛比爾”的殺人和剝取女性人皮以完成女性服裝的事件最大的可能來自其幼年時的沖動,就是“野牛比爾”的母親多數在養育上存在很大問題,甚至可能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野牛比爾”在被關懷和性別分化上存在嚴重的問題,這導致他的心理發育根本還停留在幼兒期,因而試圖通過一種幼稚的行為來達到其內心沖動的滿足。
中國影片大多數把注意力過分放在了表面的、外在的相對淺層次的東西上,影片很少對犯罪心理及其原因進行深入剖析,而且很大程度上把暴力更多的闡釋為釋放壓力、解決仇恨的途徑,尤其是香港的一系列賭片和古惑仔片,更是成為很多青少年競相模仿的偶像。
肖立昆給我們的最大啟迪
影片《殺戒》甚至可以看到希區柯克《精神病患者》《后窗》,以及《沉默的羔羊》《天生殺人狂》等影片的影子,對人的潛意識分析,對肖立昆內心的掙扎與困窘的層層分析,都顯示了影片的功力。
《殺戒》中的男主人公肖立昆的沖動以一種非正常方式出現。如果童年能給予一種關懷,他就不可能出現那種病態后果。
當肖立昆決定以殺豬刀來進行人生挑戰的時候,才發現是一個夢境,這種驚悚的幻覺,醒來之后,雨夜之中發現自己對于愛人與孩子已經原諒……
這是《殺戒》中肖立昆給我們的最大啟迪,原諒與寬容最終在肖立昆矛盾的心中占了上風,殺豬的血腥的屠刀最終沒有將噩夢重演。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變態殺人犯“野牛比爾”在被害者嘴里所放的蛹充分說明了他希望自己變成女性的一種希望。其實變成女性是他自己希望獲得母親之愛的象征,他通過自己變成女性來滿足其自體意象的需要。
在他的意念中,他和被害人是一體的或者至少是無法清楚區分的。所以當他殺害那些被害人時他的主觀中可能是覺得在處理他自己的問題。
國內的一些影片,如《無間道》,也表現主人公在善惡間掙扎的苦悶,但沒有對犯罪心理進行社會化的剖析。至于成龍電影雖始終以懲惡揚善、體現小人物正義感為立足點,也僅僅是對犯罪表面的以暴制暴的制止和對警察偵破案件的烏托邦式描寫……《殺戒》對于肖立昆的內心的層層分析,內心細微的刻畫……應該說,屬于比較精致的作品。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