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蕊蕊
(聊城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山東聊城 252059)
鋼筋工程是決定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剪力墻結構中。本文從鋼筋進場開始,詳細介紹鋼筋工程的各個施工過程,尤其是鋼筋連接中的綁扎和直螺紋連接技術的具體操作過程,并提出解決工程施工中鋼筋質量通病的方法。
1)鋼筋進場時必須由現場材料員檢驗鋼筋出廠合格證、爐號和批量,鋼筋進現場后,試驗員立即做鋼筋復試工作,鋼筋復試通過后,方能批準使用。
2)所有構件的鋼筋加工在現場加工棚內集中加工制作,成型后由塔吊運到施工作業面。鋼筋配料工作由負責土建施工的專職配筋人員嚴格按照規范和設計要求執行。
3)標識注明使用部位、規格、數量、尺寸等內容,鋼筋標識牌要統一一致。由于工程鋼筋量大、種類多,鋼筋進場后根據級別、型號分開有序堆放,并對冷軋帶肋鋼筋和三級鋼進行刷漆標識,嚴禁混用。
剪力墻鋼筋直徑小于16 mm的鋼筋采用綁扎搭接,直徑不小于16 mm的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連接性能等級為Ⅱ級,接頭的質量、構造要求等應符合相應的機械連接規范要求。同時將閃光對焊連接的接頭依據規范要求用于適當位置。
1)綁扎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墻鋼筋綁扎工藝流程
2)施工要點。a.根據彈好的墻、暗柱位置線,將墻、柱鋼筋按比例調整到位,滿足保護層的要求,保證墻體鋼筋、暗柱鋼筋垂直,不歪斜、不傾倒、不變位。b.綁扎過梁鋼筋:過梁筋綁扎時,用水準尺進行調平,考慮建筑地面作法,箍筋要求間距均勻,垂直于梁主筋,箍筋大小標準一致封頂梁時,箍筋滿綁。c.綁扎墻體鋼筋:先綁扎墻體豎向定位梯子筋,豎向定位梯子筋間距為1 200 mm~1 500 mm一道,排列均勻,遇到暗柱間距小時,可以視情況放在兩個暗柱中間;定距框間距與水平筋間距相同,頂模撐上中下各一道,刷防銹漆,比墻厚小2 mm,一側各小1 mm;要求梯凳筋高度一致,見圖2。d.墻體豎筋綁扎完畢后,綁扎墻體水平鋼筋,水平鋼筋間距依據豎向定位梯子筋的梯凳距離拉通線進行綁扎,第一道起步筋距頂板面50 mm,同時保證搭接段有三根水平筋,要求扎絲長度一致,無毛刺,扎絲綁扎時,從對面綁扎,保證絲頭在墻體鋼筋內,如圖3所示。

圖2 墻體鋼筋綁扎示意圖

圖3 剪力墻鋼筋間距控制示意圖
1)直螺紋加工:鋼筋下料使用砂輪切割機,鋼筋端頭截面與鋼筋軸線垂直,不翹曲。
將鋼筋兩端卡于套絲機上套絲,套絲時用水溶性切削冷卻潤滑液進行冷卻潤滑。直螺紋連接示意圖見圖4。

圖4 直螺紋連接示意圖
對大直徑鋼筋要分次車削到規定的尺寸,以保證絲扣精度,并采用通規、止規進行檢查,檢測工具見圖5。
2)直螺紋施工工序見圖6。

圖5 絲頭質量檢查工具

圖6 直螺紋連接施工流程
3)直螺紋連接:連接鋼筋前,將下層鋼筋上端的塑料保護帽擰下來,露出絲扣,并將絲扣上的水泥漿等污物清理干凈。
連接鋼筋時,將已擰套筒的上層鋼筋擰到被連接的鋼筋上,并用力矩扳手按規定的力矩值把鋼筋接頭擰緊,直至力矩扳手在調定的力矩值發出響聲,并畫上油漆標記,以防鋼筋接頭漏擰。力矩扳手每半年應標定一次。
1)鋼筋制作尺寸誤差較大。
常見為鋼筋的長度和彎曲角度與圖紙不一致。為了預防此項質量通病的出現,應對鋼筋加強配料管理,提前確定各種形狀的鋼筋下料長度調整值;對于形狀比較復雜的鋼筋,如進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實樣,并根據具體條件預先選擇合適的操作參數(畫線、板距等),以作為示范。
2)鋼筋綁扎與安裝。
a.綁扎時應將多根鋼筋的端部對齊,以防某號鋼筋偏離規定位置及骨架扭曲變形,造成鋼筋骨架外形尺寸不準。b.綁扎時鐵絲應綁成八字形,左右口綁扎時發現箍筋遺漏或間距不對要及時調整,以防鋼筋骨架綁扎完成后傾斜。c.在骨架還沒有綁扎前要檢查鋼筋接頭的數量,如超出規范要求,要對同截面鋼筋接頭的數量進行調整才能進行綁扎。
[1]建質[2010]70號,關于做好《建筑業10項新技術(2010)》推廣應用的通知[Z].
[2]ZJQ08-SGJB,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企業技術標準[S].
[3]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中建總公司施工工藝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