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海
(黑龍江省路友工程招標代理有限公司)
GPS 技術應用于公路測量是公路外業勘測的一項重大技術革命,其應用及開發的前景十分廣闊。RTK(實時動態定位技術)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率等特點在高速公路測量中蘊含著巨大的技術潛力,以建三江至撫遠(黑瞎子島)高速公路洪河至前哨段縱橫段測量為例介紹RTK 技術在高速公路縱橫段測量中的應用。
RTK(Real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測量技術,是以載波相位觀測為根據的實時差分GPS(RTDGPS)技術,它是測量技術發展里程中的一個突破,它由基準站接收機、數據鏈、流動站接收機三部分組成。
RTK 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已知高等級點上(基準站)安置1 臺接收機為參考站,對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并將其觀測數據和測站信息,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實時地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GPS 接收機在接收GPS 衛星信號的同時,通過無線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數據,然后根據相對定位的原理,實時解算出流動站的三維坐標及其精度(即基準站和流動站坐標差△X、△Y、△H,加上基準坐標得到的每個點的WGS-84 坐標,通過坐標轉換參數得出流動站每個點的平面坐標X、Y 和海拔高H)。

圖1 RTK 作業流程
建三江至撫遠(黑瞎子島)高速公路洪河至前哨段公路起于洪河農場,樁號K93 + 000,止于前哨農場南,全長75.279 km。測區控制范圍大致位于東經131°04'34. 4405″131°53'53.8494″,北緯47°19'26.6279″ ~47°40'10.3748″之間。
中央子午線為131.3°,測區投影分帶為3°帶的第47帶。GPS 網的平面坐標系統選用北京54 坐標系,高程采用85 黃海國家高程基準。
GPS 控制測量采用南方測繪公司的靈銳S86 型GPS 測量系統,為24 通道雙頻動態接收機,其靜態相對定位精度:靜態平面精度為3 mm+1 ppm;靜態高程精度為5 mm+1 ppm。
縱橫斷面測量采用南方測繪靈銳S86 GPS RTK 工程之星軟件斷面測量功能,輸出的測量成果直接為所要求的緯地格式。
縱橫段測量采用RTK 工程之星軟件線路放樣功能進行縱橫斷面的測量。
放樣時,先輸入各主控點樁號,然后輸入起終點的方位角、直線段距離、緩和曲線長度、圓曲線半徑R,這樣就可以很輕松地放樣了,而且一切工作均由GPS 電子手簿來完成。這種方法簡單實用,比起傳統的極坐標法要快得多。如果需要在各直線段和曲線段間加樁,只需輸入加樁點的樁號就行了,剩下工作由GPS 來完成。縱斷放樣時,先把需要放樣的數據輸入到電子手簿中,生成一個施工測設放樣點文件,并儲存起來,隨時可以到現場放樣測設。橫斷放樣時,先確定出橫斷面形式,然后把橫斷面設計數據輸入到電子手簿中,生成一個施工測設放樣點文件儲存起來,并隨時可以到現場放樣測設。縱橫斷面測量之后,通過格式轉換得到常用的格式。轉換完成后會在相應的文件夾下生成* .hdm 和* .dmx文件,即橫斷面文件和縱斷面文件。
輸出的緯地縱斷面、橫斷面數據。
本次建三江至撫遠(黑瞎子島)高速公路洪河至前哨段施測中用來比測的控制點為2010年布設的D 級GPS 點,在RTK 測量過程中,每測一個點都有精度顯示。GPS 控制手簿內精度控制的缺省值采用平面0.015 m、高程0.020 m。所有比測的點均小于此誤差限,最大點位移為0.052 m,距基準站的最大距離為5.30 km,最大高程較差為0.087 m。
RTK 測點位移的中誤差為0.095 m,完全滿足了精度的要求。所有數據通過校驗后,將最終數據利用專業成圖軟件形成比較形象的數據,即所看到的成果——斷面圖,見圖2。

圖2 橫斷面圖
GPS RTK 高速公路縱橫斷面測量法較傳統的水準儀—皮尺法、全站儀法、經緯儀視距法、架置式無棱鏡激光測距儀法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省工程費用等優點比較明顯,RTK 測量成果能夠達到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雖然RTK 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受到衛星數目及分布、控制點點位分布的均勻程度、信號受遮擋等影響,但隨著GPS -RTK技術難關的攻破,國產儀器自主知識產權的成熟,移動信息技術在RTK 中的融合,儀器價位的走低以及觀測精度、速度的提高,RTK 能夠為高速公路縱橫斷面測量提供更高的測量精度,能夠創造更好的社會效益,普及速度會越來越快。
[1]劉基余,李征航,等. 全球定位系統原理及其應用[M]. 測繪出版社.
[2]公路勘測規范(JTG C10 -2007)[S].
[3]國家測繪局發布《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9)[S].
[4]國家測繪局發布《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CHT 2009 -2010)[S].
[5]徐紹銓,張華海,等. GPS 測量原理及應用[M]. 武漢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