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青
(貴州省交通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貴陽至惠水高速公路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黔南州惠水縣境內,由貴惠高速公路、惠興連接線組成。路線全長40.31 km,項目區域處于川黔經向構造帶體系南部西緣,構造形跡主要為南北向。沿線主要地質構造形跡是褶皺和斷裂。受地層巖性、構造、地形、氣象水文的綜合影響和控制,區內不良地質類型有:表層滑坡、巖質順層、巖溶、軟土等,其中沿線典型軟基路堤段共17 段,分布面積較大,厚度2 ~6.5 m。因此軟基處理是工程中需要解決的一道難題,也是制約本項目進度的一項控制性工程。
十七段軟土路基中,有四段采用CFG 樁進行處治,其余十三段全部采用換填處治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論文選擇K1 +432 ~K1 +569 段作為設計方案評價對象。K1 +432 ~K1 +569 段路線跨越山間U 型槽谷,填方最高為25.45 m。地基上覆黑褐色淤泥質粘土、粘土夾碎石,厚4 ~6.5 m。下伏基巖為三疊系中統青巖組漁慶亞組雷打坡頁巖組褐黃色、灰綠色、灰色薄層狀頁巖。
路基設計對其下覆軟土,采用CFG 樁及土工格柵加筋聯合處治方式進行處理,填方邊坡坡比采用1∶1.5 ~1∶1.75,邊坡坡面采用襯砌拱防護。CFG 樁長5 ~8.5 m 不等,采用梅花形布置,樁徑0.5 m,樁距1.2 m。土工格柵布置10 層,每層間距1.0 m,要求格柵的強度不小于45 kN/m。經計算,未處理地基計算沉降量141 cm,安全系數為0.78;處治后計算工后沉降量11 cm,安全系數為1.39。其地基處治主要工程數量為:CFG 樁10554 根,合計70 254 m,土工格柵94 427 m2,砂墊層5 555 m3。
本段軟土層較厚,其上路堤較高,為軟土地基上的高填方路堤。路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路堤穩定與路基沉降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設計采用CFG 樁,從理論上講是合理的。但就實際情況和設計計算存在如下問題:
(1)設計提出地基未處理的情況下,安全系數為0.78,明顯是采用的快剪強度參數,且沒有考慮固結的情況下得到,此種條件對應的是快速填筑方式,顯然與實際施工過程不相符合。其原因在于,路堤填筑總是分層填筑,根據本段情況,路基填筑完成至少需要100 d 左右。而隨著路堤的填筑,地基土固結,其強度逐漸提高,其安全系數也相應提高。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路堤的穩定安全系數遠高于設計計算值。從這一方面而言,設計偏于保守,從而產生投資浪費。
(2)設計提出未處理地基沉降為141 cm,姑且認為這一沉降數據正確。眾所周知,對于公路路基,我們最關心的是工后沉降,按規范對于一般路段其工后沉降允許值為30 cm,采用CFG 樁處治后,其工后沉降為11 cm,遠遠高于規范沉降標準。從這方面說,設計偏于保守。
(3)本段共采用CFG 樁10 554 根,合計70 254 m,施工難度大,施工進度難以滿足要求。由于貴州地區很少采用CFG 樁,故一方面缺乏施工經驗,另一方面缺乏合適的施工機具。這必然造成施工工期不能滿足要求。根據調查和功效計算,實施完成CFG 樁,至少3 個月,再加上CFG 樁達到齡期和強度要求,至少1 個月,也就是說CFG 樁實施完成開始填土需要4 個月時間。對于近26 m 的填方,施工期至少3個月,這樣路基施工完成需要8 個月時間。而本項目2012年6月份正式開工,2013年6月就要通車,總施工時間為12個月,根據要求路基必須在2012年12月前完成,顯然,這個方案不能滿足施工要求。
(4)工程投資高
首先CFG 樁需要樁體材料173 091 m3,按C15混凝土計算接近5 000 萬元,鉆孔及施作需要近40 000 萬,而換填需要2 000 萬,征地需要600 萬,總共費用需要1.2 億左右,對于本項目而言投資較高。
有鑒于此,就有必要結合具體的場地條件、施工條件和工期要求,在充分調查、試驗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更經濟合理,且滿足工程需要的處治方案。
軟土地基處治方案的關鍵在于搞清軟土的性狀。為此,在通過充分的現場調查的基礎上,對K1 +432 ~K1 +569 段進行取樣試驗。其具體參數見表1

表1 分析計算參數
軟土地基路堤設計其設計標準主要為穩定和沉降標準。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參照有關經驗,其設計標準為:
路堤穩定安全系數:施工期FS≥1.2,運營期FS≥1.4;路堤沉降標準:工后沉降:S≤0.2 m。
3.3.1 分析模型
K1 +432 ~K1 +569 段是一段比較典型的軟基路堤段,取該段K1 +500 進行計算。
考慮到施工工期及現實條件,綜合考慮穩定與沉降問題,本段填方施工135 d。其規劃的填土加載曲線如圖1。

圖1 K1 +500 斷面加載圖(時間-填土高度圖)
3.3.2 優選方案分析
該段路基原設計采用CFG 樁+ 土工格柵聯合處治方案,由前述可知該方案第一投資大,第二工期不能滿足需要。因此,我們采取強夯置換+土工格柵方案,為此,我們采用有限元對其進行設計計算。
強夯置換是采用強夯將碎石打入軟土中,根據試驗,對于本段,其置換深度可達3.0 m。根據碎石的有關參數為:
內聚力CG=10 kPa,內摩擦角φG=35,彈性模量EG=15 MPa 則復合地基層的有關參數為:

強夯設計采用直徑為2 m 的錘,間距4.5 m,梅花形布置,則m=0.179 1。則強夯置換層參數為:
內聚力C=19.6 kPa,內摩擦角φ=23.6,彈性模量E 如下表2。

表2 碎石樁復合地基土彈性模量 kPa
(1)變形分析
圖2 為路基中心點、1/4 路基點、路肩點對應的各時期沉降曲線。表3 為特征點不同時間沉降及剩余沉降。

圖2 地基表面點沉降曲線(時間-沉降曲線)

表3 特征點不同時間沉降及剩余沉降
由圖及表可知,路基填筑施工期結束時,地基完成沉降95%以上,剩余沉降在5 cm 左右,工后90 d 沉降基本結束,滿足規范對沉降的要求。這說明強夯置換碎石其處治效果明顯。因此,從沉降的角度看,如2012年5月開始施工,2012年完成路基填筑,則采用強夯置換碎石進行處治可以滿足要求。
(2)穩定分析
圖3 -圖5 分別為第2、4、6 步加載(對應的填土高度為10 m、18 m、25.45 m)時路堤的穩定分析成果圖。表4 為各時間點安全系數。

圖3 填土高度為10 m 時路堤穩定分析成果圖

圖4 填土高度為18 m 時路堤穩定分析成果圖

圖5 填土高度為25.45 m 時路堤穩定分析成果圖

表4 不同填土高度路堤穩定性計算成果
由圖及表可知,路基填筑施工期及運營期其安全系數均大于1.4,說明工程是安全的,采用強夯置換法進行處治是合適的。
貴惠高速公路軟土地基是典型的山區局部軟基,本論文根據軟土取樣試驗成果結合現場調查,在仔細研究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軟基處治優化方案。提出的方案不僅充分利用填土時間、土體填土預壓固結原理,解決了施工操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且施工操作簡單,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滿足工程建設工期的需要。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投資,對工程建設起到了實質性的作用。
[1]張里中,張媛媛. 土工格柵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 公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