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習
(泉州市龍門灘引水工程管理處,福建 德化 362500)
泉州市龍門灘引水工程機組分一、二級兩個電站,都屬于懸式混流立式水輪發電機組。一級2 ×9 MW,額定轉速為500 r/min,設計流量為15.42 m3/s;二級2 ×13 MW,額定轉速為600 r/min,設計流量為16.6 m3/s。
2005年一級站大修單盤時,把發電機軸擺度盤到符合國標,而后連軸。但整體盤車時總有幾點,大軸不會靈活。
查找有關檢修記錄,發現上迷宮的總間隙最小,為70°經分析,是在聯軸法蘭處產生曲折,通過曲度簡易計算,4→8:0.32 mm。
而在單盤時,下導架表處最大全擺度在盤車點8上,為0.08 mm時連軸。假設軸線是理想的“直”,水導架表處的全擺度就應該是:
0.08mm×2.1=0.168 mm
但軸有曲度,故實際水導架表處盤車點8 的實際全擺度就應該是:
0.32+0.168=0.488 mm
其旋轉的直徑是:
0.488mm×2=0.976 mm
所以產生了“整體盤車時總有幾點,大軸不會靈活”的結果。
1)計算全擺度比:
至下導架表處的全擺度比δQ下比=2 ×2 953/830≈7
至水導架表處的全擺度比δQ水比=2 ×6 145/830≈14.8
2)圖1 為2005年一級站2#機大修的盤車記錄。
3)由δQ下比和δQ水比可以看出,水導架表處的全擺度值是下導架表處的全擺度值的2.1 倍。假設機組軸線是理想狀態的“直”,那么2005年一級站2#機大修時水導架表處的全擺度值應該是如圖2 的數值[1]。
4)比較圖1 和圖2,軸線的曲折為:
方向:盤車點的2、3、4、5 所在的半圓向6、7、8、1所在的半圓的方向折。其具體數值如下:
δQ2→6:17-8=9
δQ3→7:23-(-7)=30
δQ4→8:25-(-7)=32
δQ5→2:27-11=16

圖1 2005年一級站2#機大修的盤車記錄

圖2 2005年一級站2#機大修時水導架表處的全擺度值
由上面的數值可以看出,最小的夾角,是上、下、水導盤車點8 號的連線;最大的曲折度,是上、下、水導盤車點4 號的連線。
以泉州市龍門灘引水工程管理處二級電站1#機2008年大修的盤車記錄為例說明。
查找圖紙,計算:
下導架表處擺度比δQ下比:7.3
水導架表處擺度比δQ水比:14.8
1)利用機組軸線曲度的計算,確定單盤時下導架表處全擺度的位置。
由3 節所述方法計算二級1#機2008年大修的水導架表處軸線曲折的方向:
2、3、4、5 所在的半圓向6、7、8、1 所在的半圓折,
即下導架表處的全擺度點要回到2、3、4 的位置。
2)確定單獨盤車時下導架表處全擺度應保留的數值。二級站的發電機軸和水輪機軸是通過法蘭盤連接的,屬于剛性連接。“并且實踐證明,法蘭處的連軸直度在長期運行中幾乎不變”[2]。
水導架表處軸線曲折的數值:
δQ2→6:20
δQ3→7:34
δQ4→8:34
δQ5→1:1
按如下公式:

計算下導架表處全擺度應保留的數值:
δQ下2=20/(14.8/7.3 +1)≈20/(2 +1)=20/3≈7
δQ下3=34/(14.8/7.3 +1)≈34/(2 +1)=34/3≈11
δQ下4=34/(14.8/7.3 +1)≈34/(2 +1)=34/3≈11
即,要把下導架表處的全擺度調整到2、3、4 的位置,且保留以上計算數值,連軸后水導架表處的全擺度才會合格。
4.2.1 計算全擺度值
根據第一次單盤的實際結果,充分考慮下導架表處全擺度應保留的位置和數值(加或減),計算全擺度值。
假設第一次單盤后下導架表處全擺度的數值如圖3。

圖3 第一次單盤后下導架表處全擺度的數值
把圖1 的數值減去4.1 計算的對應點的數值,就是實際要刮削的下導架表處的全擺度的數值,見圖4。

圖4 下導架表處的全擺度值
由圖4 可見,最大全擺度為軸號3,數值為54(注意:不是65)。
反之,如果圖3 的擺度值是在5、6、7、8 點上,則應加上4.1 計算的對應點的數值。
4.2.2 計算精準的刮墊數值
可按下列公式計算最大刮墊值:
Hmax=δmaxQ下/δQ下比,即:
Hmax=δmaxQ下/δQ下比=54/7.3≈7(0.01 mm)
2007年二級2#機大修,沒有軸線曲度的計算,也就不清楚軸線曲折的方向,純粹把下導擺度調整到符合國標,但連軸后水導的數值遠遠超標。使刮墊產生了盲目性,即單盤時刮墊的方向,連軸后又要反方向再刮回來,使整體盤車時間花去了6個工作日,大大降低了檢修的工作效率[3]。
泉州市龍門灘引水工程管理處機組檢修的實踐證明,通過曲度的計算,清楚了軸線曲折的方向和數值,進而確定單獨盤車時下導架表處全擺度的位置和應保留的數值,使刮墊數值的計算結果更為精準,整體盤車時間縮短到2個工作日,大大提高了檢修工作的效率。
二級2#機擺度增大處理前和大修后振動對比見表1。

表1 二級2#機擺度增大處理前和大修后振動對比
[1]陸寵惠,劉儉,劉惠民,等.水力發電廠技術標準匯編第七卷檢修與試驗標準:下冊立式水輪發電機檢修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中心,2002:1383-1398.
[2]姜正權,孫亦林,張宗源,等.水輪機及其檢修[R].沈陽:遼寧省職工教育教材編審委員會,1987.
[3]劉文習,黃善書.泉州市龍門灘引水工程管理處規程匯編:檢修規程[S].泉州:泉州市龍門灘引水工程處,200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