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遼寧省葠窩水庫管理局,遼寧 遼陽 111000)
葠窩水庫位于遼寧省遼陽市太子河干流上,1972年落閘蓄水,1973年投入運行。最高洪水位102.00 m,最大庫容7.91 ×108m3。太子河上游觀音閣水庫建成后,防洪標準調整為300 a一遇洪水設計,10 000 a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102 m,相應庫容7.91 ×108m3,正常高水位96.6 m,對應庫容5.43 ×108m3。水庫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水庫最大泄洪能力23 150 m3/s。電站裝有5 臺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4 ×104kW,設計年發(fā)電量1.12 ×108kW·h。電廠最大泄量186 m3/s。水庫下游45 km 為鞍山市、55 km為哈大高鐵。葠窩水庫承擔鞍山以下堤防的防洪標準為50 a一遇。有效灌溉面積112萬m2。工業(yè)供水1.22億m3,退水調度年發(fā)電量8 000~12 000萬kW·h[1]。
葠窩水庫主汛期為6月25—8月20日;過渡期為8月20—9月10日;后汛期為9月10日—9月25日。葠窩水庫2012 汛限水位控制見表1。
具體分3個方面:
2.1.1 主汛期
如預報24 h無雨或小雨,控制汛限水位不高于上限;如預報24 h有中雨以上量級降雨,則在12 h內分級下泄。
2.1.2 過渡期
根據(jù)流域預報和實時的水、雨、工情信息,進行動態(tài)控制。
2.1.3 后汛期
如預報24 h無雨或小雨,控制汛限水位不高于上限;如預報24 h有中雨以上量級降雨,則在12 h內分級下泄。
12 h分級預泄:前6 h以1 200 m3/s泄流,后6 h以1 700 m3/s預泄。分2 方面闡述:
2.2.1 主汛期洪水調度規(guī)則
1)水位在下限~99.7 m,主要通過底孔控制下泄流量,使河道組合流量<5 050 m3/s。
2)水位在99.7~100.5 m時,底孔開5 孔,溢洪道開7 孔3 m。
3)水位在100.5~101.2 m時,底孔開5 孔,溢洪道開7 孔3 m和6 孔6 m。
4)水位在101.2~101.5 m時,底孔開5 孔,溢洪道開2 孔3 m和11 孔6 m。
5)水位在101.5 m以上時,底孔開5 孔,溢洪道13 孔全開。
2.2.2 后汛期洪水調度規(guī)則
1)當水位低于89.80 m時,不泄流。
2)當水位位于89.80 m~99.20 m時,開3 底孔。
3)當水位位于99.20 m~100.00 m時,開4 底孔,溢洪道2 孔開3 m高度。
4)當水位位于100.00 m~101.30 m時,開5 底孔,溢洪道2 孔開3 m高度。
5)當水位超過101.30 m時,開5 底孔,溢洪道10孔開3 m高度。
其中:1#、3#、4#底孔閘門啟閉水位按設計≤96.6 m。另外由于今年金屬結構改造,有一孔溢洪道和一孔底孔不能開啟。
葠窩水庫調度目標是在解決大壩安全度汛問題前提下,保證水庫下游防洪安全,同時對洪水進行合理調度,以滿足灌溉、發(fā)電、工業(yè)供水及生態(tài)用水需求,實現(xiàn)興利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要實現(xiàn)水庫調度目標就要解決防洪安全與興利兩者之間的關系。從防洪安全角度看,準備將水庫水位降到汛限水位,當洪水到來時,希望能夠合理保持水位,保證各級防洪目標的實現(xiàn)。從興利的角度看,希望水庫能多蓄水,達到正常高水位,從而滿足水庫電站發(fā)電的需要和工農(nóng)業(yè)用水及生態(tài)用水需求。所以,如何協(xié)調好防洪與興利之間的關系是調度要解決的重點[2]。
水庫在主汛期洪水如何調度,如何讓資源實現(xiàn)最佳配置,讓下游工農(nóng)業(yè)用戶多收益,讓洪水的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是水庫調度追求的終極目標。為了提高水庫和下游的效益,調度決策者憑以往水文資料并適當考慮天氣狀況對退水適當截留,以爭取多發(fā)電和滿足后期蓄水,從而滿足工農(nóng)業(yè)的用水[3]。退水調度應主要考慮以下4個方面:①根據(jù)天氣預報,預測下次降雨發(fā)生的大致時間及降雨量;②預測下次降雨開始時的庫水位;③水庫本次洪水到下次降雨來到時,水庫應儲備的水量;④對攔蓄的水量如何調度。
葠窩水庫水情自動測報系統(tǒng)肩負著葠窩水庫的雨情、水情測報任務。包括遙測雨量站點10 處,水位站點1 處,中繼站點3 處,中心站點1 處。
通過水庫汛限水位控制,并結合天氣預報提前預泄,能夠較好地發(fā)揮水庫的調節(jié)作用,確保了下游防洪安全,后汛期又抓住有力時機,及時進行了回蓄。結合前期的農(nóng)灌用水,入汛以后,即將庫水位降到了汛限以下。并根據(jù)水庫的實際情況,參照觀音閣水庫的實時水位,對庫水位一直按照汛限水位的下限控制,為可能發(fā)生的洪水,預留了足夠的調節(jié)庫容。
2012年8月,根據(jù)氣象部門的預報,臺風梅花將從遼寧沿海登陸,根據(jù)省防的指令,從8月5日19 時開始,水庫按500 m3/s的流量預泄,一直持續(xù)到梅花登陸,預泄水量1.52億m3,庫水位降到86.12 m,低于最低防洪限制水位。8月7—31日,連續(xù)發(fā)生了3次較大降水過程,使土壤迅速飽和,產(chǎn)流量增加,由于已過主汛期,抓住時機,及時回蓄。從8月10日開始,水庫出流減到3.2 m3/s,開始回蓄;后續(xù)兩場洪水發(fā)生后,水庫也只是按下游用水需要進行泄流,到9月4日,水庫順利回蓄至正常高水位。
根據(jù)水庫水位控制過程線,確定底孔和弧形門的關閉時間。實際調度中結合天氣預報對水庫水位在控制過程附近進行可控調度。以利于興利蓄水和發(fā)電用水,最理想的調度方式是:根據(jù)天氣預報情況,暫時將庫水位蓄高一部分,隨時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如果下次降雨沒有到來或來的量沒有預期的大,這些水量的大部分,可以作為后期的工農(nóng)業(yè)用水,充分運用了洪水興利。如果下次降雨將到來或量更大,立即泄流排出這部分蓄水。因為對天氣的變化預測不可能精確到每次都正確,只能參照使用,并且在參照時,將防洪安全放在首位。
對后汛期洪水,隨著汛情越來越弱,洪水的威脅減少,退水調度注重于工農(nóng)業(yè)的用水,加強蓄水。同時確保防汛要求。確保水庫和下游的工農(nóng)業(yè)要求,實現(xiàn)效益的最大化。

表1 葠窩水庫汛限水位控制規(guī)則
做好預防洪水的首要工作是保證大壩的安全運行,在這個前提下,做好對天氣預報的判斷分析,參考中期天氣預報進行退水調度,大多數(shù)情況是能夠取得滿意的興利效益,而不會對防洪產(chǎn)生威脅。
1974—1991年,水庫加固初期,受大壩裂縫的影響,一直以低水位運行,因此水庫的調度方式也被重新確定。
1)當水庫流量<4 120 m3/s時,根據(jù)水庫流量開啟2個底孔和電廠發(fā)電泄流。
2)當水庫流量>4 120 m3/s 時,(或水位超過92 m)時,逐步加開底孔或弧形閘門,達到總泄量3 720 m3/s。
3)當水位>95 m時,來多少量泄多少量。
4)當水庫流量>15 600 m3/s時,全開泄流設備。
1995年觀音閣水庫建成以及葠窩水庫的加固工程完成,調度決策者較注重蓄水興利。
1)庫水位<94 m或入庫流量<4 200 m3/s時,開啟兩個底孔和電廠發(fā)電泄流。
2)庫水位在94~100 m時,根據(jù)入庫流量逐個開底孔,直至全開。
3)庫水位在100~101.5 m時,根據(jù)入庫流量逐步開啟弧形門,直至全開泄流設備。
葠窩水庫2010年8月11日、17日洪水到來前泄水調度成功實例如下:洪峰流量分別是2 780(m3/s)和2 430(m3/s),為下游錯峰8月11日庫水位蓄至98.91 m,出現(xiàn)水庫歷史最高水位。之后水庫最大放流1 920(m3/s),12日4 時20 分,水庫放流降到640(m3/s)。最小放流為418(m3/s),最大放流為1 920(m3/s),17日8 時水位降到91.79 m,成功地將洪水泄出。當17日12 時,2 170(m3/s)入庫洪峰到達葠窩水庫,此時庫水位為92.23 m。
葠窩水庫調度的根本任務是確保防洪安全、興利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參考天氣預報,抓住防洪與蓄水、蓄水與發(fā)電之間的轉化規(guī)律進行調度,是水庫調度的關鍵。
[1]王國利,袁晶瑄,梁國華,李敏.葠窩水庫汛限水位動態(tài)控制域研究與應用[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8,48(06):892-896.
[2]大連理工大學,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水庫防洪預報調度方法及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3]遼寧省水利廳.防洪調度新方法及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