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芹,朱南松,祁永利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天津市 300074)
解放大橋位于山東省滕州市東北側荊河與小清河交匯處,跨越荊河,是滕州市兩河治理關鍵景觀節點,是荊河兩岸生態休閑長廊建設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放路貫穿城市東西主干道的咽喉。
解放大橋全長405 m,其中主橋采用跨徑為40 m+36 m+34 m+175 m=285 m的獨塔單索面混合梁斜拉橋,見圖1。引橋為2×3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面全寬34 m。

圖1 解放大橋
由于地處兩河治理的關鍵景觀節點,解放大橋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基礎上,應與環境相融合,努力成為該區域景觀亮點。橋型方案設計遵循以下原則:
(1)結構安全、耐久,技術先進,既能滿足現狀交通,又能適應遠期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
(2)造型美觀、新穎,既能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又能體現滕州市蓬勃發展的城市風貌。
(1)橋跨確定
橋址位于兩河交匯處,河面較寬。根據規劃,在此兩河治理的關鍵景觀節點上,橋梁需要一跨跨越主河道,所以本橋不設水中墩,采用一跨跨越荊河。另外綜合考慮輔路、沿河路的通行空間,橋梁主跨跨徑最終確定為175 m。
(2)橋型選擇
跨度175 m的橋型有連續梁橋、連續剛構橋、拱橋與斜拉橋等。
連續梁橋、連續剛構橋造價低,技術成熟,但梁體高度大,造型平庸壓抑,景觀效果差。另外,由于梁體高度大,若要滿足行洪要求,必須抬高橋面,這對兩頭接線會產生很大影響,使擋土墻過高,這是橋址旁的五星酒店不能接受的。
系桿拱橋造型豐富,在城市橋梁中,為了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一般會采用鋼拱鋼梁,這樣造價會大幅攀升,拱肋為壓彎構件,若采用鋼管混凝土結構,其耐久性受到質疑。
斜拉橋氣勢磅礴,造型優美,采用組合結構橋塔,可以有效控制投資,混合梁相比鋼梁更經濟,結構剛度更好,因此是本橋首選橋型。
新一輪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以來,甘肅省永登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不等不靠、攻堅克難,優化頂層設計、創新監管舉措,探索建立了縣鄉兩級機構高效運轉、監管責任有效落實的監管機制,初步形成了能夠適應新形勢、新體制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各項工作成效明顯,轄區連續5年未發生較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3)橋型布置
對于175 m跨度,單塔斜拉橋優于雙塔,且處于經濟跨徑之內,氣勢更加雄偉。
本橋軸線與荊河呈斜交,拉索若采用雙索面布置,在視覺上會顯得凌亂,索面布置則讓人感覺簡潔、明快。
獨柱式主塔有效減少了占用橋面的空間,塔尖的特殊處理增加了主塔的力度與動感。橋塔采用鋼管混凝土結構。相比混凝土橋塔,節省了支模及模板費用,減小了結構尺寸;相比于鋼箱橋塔,充分發揮了混凝土的受壓性能,降低了造價,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整個主塔外觀挺拔、纖細,形式新穎、別致,結構受力合理。
綜上,本橋采用鋼管混凝土獨塔單索面混合梁斜拉橋,符合橋梁的景觀定位,滿足各項要求。
解放大橋全長405 m,其中主橋長285 m,兩側引橋分別長60 m。主橋采用塔墩梁固結的獨塔單索面混合梁斜拉橋,主跨采用正交異性橋面板鋼箱梁,邊跨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鋼混結合段設置在主跨距主塔中線10.5 m位置。引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立面布置見圖2。
斜拉橋在邊跨設置兩個輔助墩,主梁在的邊墩和輔助墩設置盆式支座,形成多跨連續梁體系。拉索與鋼箱梁在中央錨固區采用鋼錨箱連接;拉索與混凝土梁在中央錨固區采用混凝土楔形錨塊連接;拉索上端穿過鋼管混凝土橋塔后,錨固于中塔拉索錨固段。
橋梁橫斷面布置為:3.0 m人行道+3.5 m非機動車道+8.5 m機動車道+4 m中央分隔帶(布置橋塔和斜拉索)+8.5 m機動車道+3.5 m非機動車道+3.0 m人行道,全寬34 m。
橋面采用雙向1.5%橫坡,坡度由主梁頂面設置橫坡形成。橋面鋪裝采用澆筑式瀝青混凝土。
主橋塔高90 m,采用鋼管混凝土結構,見圖3。橋塔分下塔、中塔、上塔三部分,高度分別30 m、40 m、20 m。
下塔采用分離式雙鋼管混凝土塔柱形式。鋼管外徑3.6 m,壁厚50 mm,內填C50微膨脹混凝土。兩鋼管中距5.6 m。
中塔為斜拉索錨固段。兩塔柱之間通過50 mm腹板連接成整體。同時用鋼板將兩中塔柱包裹成橢圓型,以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斜拉索錨槽鋼板均焊接在腹板上,錨槽鋼板依斜拉索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厚度為20 mm。由錨槽鋼板和鋼管構成的空間澆筑微膨脹混凝土;由錨槽鋼板和腹板構成的空間不澆筑混凝土,形成拉索安裝空間。
上塔為裝飾性橋塔,采用分離的兩鋼管結構,鋼管外徑為3.6 m,管壁厚度為20 mm。塔頂安裝避雷裝置。
鋼箱梁采用正交異性板的大懸臂扁平鋼箱梁結構。鋼箱梁全長164.5 m,懸臂翼緣至鋼梁底高度為2.8 m,橋梁中心線處梁高為3.055 m。鋼箱梁頂寬34m,梁底寬23.6m,兩側懸臂各3.0m。梁頂板設置1.5%的雙向橫坡,梁底水平。梁體斷面為單箱五室截面,通長設兩道邊腹板、兩道中腹板及兩道錨腹板,邊腹板為向橋梁外側傾斜37.7°,見圖4。
箱梁頂板標準段厚度16 mm,斜拉索錨點附近加厚到24 mm;底板厚度14 mm,斜拉索錨點附近加厚到24 mm;箱梁錨腹板厚度30 mm,中腹板厚度20 mm,邊腹板厚度20 mm。
全部邊跨以及主跨靠近主塔10.5 m長度范圍內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梁。預應力混凝土梁梁高與鋼箱梁相同為2.8 m,全寬亦為34 m。箱梁為單箱五室截面,箱梁底寬23.6 m,箱頂寬34 m。箱梁頂板厚度30 cm,底板厚度30 cm,錨固箱室頂板厚度為80 cm,邊腹板和中腹板厚度70 cm,錨腹板厚度為100 cm,見圖5。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內布置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鋼絞線一端錨固于鋼混結合段的封頭板上。

圖2 解放大橋立面圖(單位:cm)

圖3 主塔斷面圖(單位:mm)
鋼混結合段設置在主梁彎矩和剪力均較小、主跨距主塔中心10.5 m處,結合段長2.5 m。鋼箱梁端部設置多格室結構,并在格室內填充無收縮混凝土,通過剪力鍵傳遞軸力、剪力和彎矩。鋼混結合段增加π形加勁,以使剛度過渡平穩。為了使鋼箱梁與混凝土箱梁緊密結合,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預應力束均錨固在結合段鋼梁的封頭鋼板上,在頂底板也設置了48根Ф25長精軋螺紋鋼筋。
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單側分布13對,全橋共計斜拉索52根。斜拉索上端錨固于中塔內部的斜拉索錨槽內,下端錨固于中央分隔帶。塔上拉索錨固點豎直間距由下到上依次為4×3 m+8×2 m。主梁主跨側錨固點水平間距為12m;主梁邊跨側錨固點水平間距由橋塔起依次為5×9 m+7×4.5 m。橫橋方向斜拉索錨點距橋中心線0.5 m。
斜拉索采用直徑7 mm的低松弛高強度環氧噴涂平行鋼絲成品索,外層防護采用熱擠雙層高密度PE防護套,斜拉索兩端采用冷鑄鐓頭錨具。拉索張拉端設置在塔上。
拉索是斜拉橋上部結構的關鍵構件,是一種柔性大、質量小、阻尼小的高應力結構,易發生各種類型的橫向振動,包括風雨振、渦振、交通荷載引起的振動等。拉索的振動會引起過往人員的不舒適感,對橋梁的安全性產生懷疑。拉索的經常性大幅振動容易引起錨固端的疲勞,或者損害拉索端部的腐蝕保護系統,縮短拉索的使用壽命,造成拉索失效,影響橋梁安全。同時,根據抗震計算結果,全橋68對拉索均在底部設置永磁調節式磁流變阻尼器。
本橋選用的永磁調節式磁流變阻尼器,具有全振幅,提供的最大阻尼力可達3 kN,疲勞壽命200萬次以上,在控制拉索微幅振動下,使用壽命可達10 a以上,其運營期間基本不需要維護。
鋼管混凝土要求具有一定的膨脹性能,混凝土膨脹率影響混凝土與鋼管之間的密實程度,進而影響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而膨脹率大小取決于混凝土中所用膨脹劑種類和摻量。因此,必須選用合適的膨脹劑和摻量,以保證混凝土的膨脹與強度增長能匹配協調發展。

圖4 鋼箱梁斷面圖(單位:mm)

圖5 混凝土箱梁斷面圖(單位:mm)
另外,為便于鋼管混凝土澆注,滿足施工工藝,要求混凝土早期強度高、坍落度大、緩凝、低熱、自密實及可泵性好等性能。
本橋主塔鋼管和鋼混結合段格室結構內,均需填筑微膨脹混凝土,本橋對微膨脹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限制膨脹率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見表1所列。

表1 微膨脹混凝土配合比和限制膨脹率試驗結果
(1)鋼管混凝土橋塔為軸壓構件,充分發揮了鋼管對混凝土的套箍作用,承載能力高、穩定性好。鋼管兼做混凝土澆筑時的模板,施工便捷、能有效節省投資,同時其外觀纖細優美,可在斜拉橋橋塔的設計中推廣使用。
(2)本橋主跨采用鋼箱梁,自重小、強度高、跨越能力大,且外觀流暢輕盈。邊跨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梁,既為平衡主跨提供了所需的重量,又節省了工程造價。同時明顯提高了結構剛度。鋼箱梁與混凝土梁通過鋼混結合段實現受力過度連接。
(3)拉索采用低松弛高強度環氧噴涂平行鋼絲成品索,承載能力高,防腐性能好。單索面扇形的布置方式,外觀簡潔、明快,且韻律十足。
該橋現已投入運營,不僅大大緩解了滕州市的交通壓力,促進東西城區經濟互動發展,而且對城市環境的美化、城市品位和檔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已成為滕州市地標性景觀建筑。
[1]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滕州市橋梁工程解放路大橋施工圖設計[Z].2009.
[2]林元培.斜拉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周茗如,郭士剛,陶嵐,等.祁家黃河大橋C55鋼管微膨脹琨凝土配合比放驗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9(5):44-46.
[4]羅律.永磁調節式磁流變阻尼器在瀏陽河大橋的應用[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9(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