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楊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機場工程與保障系(2210 00)
火的使用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人類歷史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火也具有其危害性的一面——火災。火災是火失去控制而蔓延的災害性現象,尤其在當今社會,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共同難題。世界火災統計中心研究的結果表明,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每年發生的火災有700多萬起,平均每天發生2萬多起,每年有近75 000人死于火災。近二十年來,我國火災數量居高不下,尤其多起特大火災的發生,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例如,2010年上海靜安區一幢28層高住宅樓發生嚴重火災已造成53人死亡。2010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新址辦公樓火災在社會引起較大轟動。2003年衡陽火災中,20名消防員被突然倒塌的大樓掩埋,最終壯烈犧牲。
火災中濃濃的煙塵、大量有毒氣體等危害著人的生命安全,火災中產生的高溫環境還會對建筑物鋼結構造成較大破壞,導致其承載力下降,使用壽命減少,甚至出現突然性垮塌,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這里研究鋼筋混凝土結構在火災中的性能變化,通過總結鋼筋混凝土結構高溫實驗數據,確定結構在火災中具體變化情況和耐火極限,從微觀角度分析造成高溫損傷的原因,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火災撲救提出一點指導。
從定性角度分析,火災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初期、旺盛期、衰減期。在火災初期,防火分區內的平均溫度較低,但燃燒區溫度較高,使附近的可燃物發生熱解,進一步形成燃燒,造成火勢擴大,室內空氣溫度不斷上升,加之火焰輻射作用,室內可燃物表面的溫度迅速上升,最終導致防火分區內可燃物全面燃燒。火災由初期轉變為全面燃燒的瞬間,成為轟燃,它的出現標志著火災進入旺盛期,此后火災分區內平均溫度急劇上升,旺盛期后,火場可燃物燃近,火場溫度逐漸降低,直至熄滅。通常把火災溫度降到最高值的80%開始作為衰減期[1]。

圖1
本試驗選取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縱向鋼筋為HRB335,上側為 3φ12,下側為 3φ16,箍筋HRB235,φ10@5。 試驗構件尺寸為 1 000 mm×500 mm×500 mm的長方體。水泥的強度等級為42.5,石子的規格為 5~40,塌落度為 4~6 每立方的材料重量(kg),配比為(水泥∶砂∶石∶水)366∶635∶1178∶190。 試件成型后經過7 d水養,自然養護至28 d,常溫下放置1 d晾曬,然后進行高溫試驗。
試件加熱采用武漢華中電爐設備有限公司研制的RX3-20-12型箱式電阻爐,升溫速率為10℃/min,最高溫度可達到1 200℃,達到目標溫度后恒溫3 h,使試件內外溫度一致,達到穩定溫度場,也使不同溫度場下試件中物理化學反應更加充分。
在升溫過程中,200℃左右,爐口有少量明顯可見的水蒸汽逸出,這主要是混凝土中的游離水蒸發引起的,隨著溫度的升高,混凝土內部的C-S-H凝膠和鈣礬石AFt開始脫水,從爐口處可發現有大量白色的水霧,且慢慢變濃。大約在350℃時逸出的水霧最大,而后逐漸減小到500℃,爐口的白霧基本消失,此時混凝土的大部分水分已經失去。
高溫下鋼筋的屈服強度和極限強度采用相關公式[2-3]進行計算,具體為∶

式中的fy,fu分別是常溫時的鋼筋的屈服強度和極限強度;fTy,fTu分別為溫度為T時鋼筋的屈服強度和極限強度;k為系數,對Ⅰ-Ⅳ級鋼筋分別取1.368、1.131、1.180、1.278。
高溫下鋼筋的應力應變關系采用相關公式[4]進行確定∶
其中εSσ為鋼筋應力引發的應變。
普通混凝土的高溫特性根據相關公式[2-3]進行確定,具體為∶

其中fc,ε0分別為常溫時混凝土的峰值抗壓強度以及對應的峰值壓應變;fTc,εT0分別為溫度為T作用下混凝土的峰值抗壓強度以及對應的峰值壓應變;σc為混凝土的應力,對于普通混凝土式(9)中K=6.97×10-8,T>800 ℃時,瞬態熱應變取 T=800 ℃時對應的值。
[1]何喜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火性能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5:1~3.
[2]過鎮海,史旭東.鋼筋混凝土的高溫性能及其計算[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7~65.
[3]胡海濤,董毓利.高溫時高強混凝土瞬態熱應變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2,23(4):32~47.
[4]沈聚敏,王傳志,江見鯨.鋼筋混凝土有限元[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