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開敏
彰顯政治動員力 構筑組織保障
——都江堰市委有效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做法與啟示
●文/羅開敏
政治動員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圍內,政治權威主體自下而上地發動民眾參與某種特殊的政治活動,對公眾行為的引導或調控,以實現特定的政治目標的過程。政治動員力主要描述政治動員程度和動員客體范圍的大小。綜合各地在危機應對中的經驗和做法來看,地方政府始終是危機應對的主體和政治動員力發揮的主體,危機狀態中發揮政治動員力的程度則是有效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和危機的關鍵所在。都江堰市委在近年來歷次的自然災害中不斷提升政治動員力,有效應對了多次突發性自然災害。下面以“7·10”暴雨泥石流災害為例進行闡述。
面對突發的暴雨泥石流災害,都江堰市委第一時間成立抗洪救災指揮部,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各級黨組織在指揮部的統一協調下,緊急集結,吹響了抗洪搶險的“集結號”。第一階段,救人成為主要導向。泥石流災害發生后,指揮部對救援轉移任務迅速部署,最大限度號召全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投入抗洪搶險,明確要求救援排查不留死角。第二階段,緊急轉移過程中,明確了做好安置的任務導向,在指揮部統一協調下,各鄉鎮(街道)根據受災點位分布科學部署,在兩天的時間內,建立了以學校、村(社區)活動中心為主的集中安置點,確保群眾及時就近安置。第三階段,險情預警解除后,面對大量的傷亡群眾及受損房屋現狀,市委明確了恢復重建的任務導向,認真做好受災群眾的及時安撫和受損房屋、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恢復建設。
上下級之間的聯動。按照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市委紀律檢查部門、組織部門、宣傳部門、統戰部門分別建立了聽從統一指揮,動態向上匯報,隨時執行監督的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組織部門負責人員調配和黨組織動員;宣傳部門負責執行統一口徑的對外新聞和數據信息發布,穩控社會輿論和統一思想;統戰部門負責對各民主黨派力量的動員和宗教人士的轉移動員安置工作;紀律檢查部門動態監督各工作崗位和各條戰線領導干部和黨員的履職盡責情況,形成了“各負其責、有序參與、盡職高效”的工作格局。
部門之間的聯動。災情發生后,指揮部多次召開“災情通報會”、“災情研判專題會”等,在做好分工負責工作的基礎上,互相支持配合;按照指揮部的統一要求,國土、交通、公安、民政、財政、水務、衛生、旅游、氣象、法制辦、應急辦、電力、通訊等10余個部門主動協調支持。民政、衛生、通訊、電力等部門及時落實食品、飲用水、藥品等必需物資供應,加快水、電、氣、路、訊等受損基礎設施的恢復;氣象等部門密切監測氣象信息,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組織避險轉移,切實做到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從根本上規避次生災害。
人員之間的聯動。根據救災和善后安置的需要,在全市抽調215名干部,分成8個小組,由市委組織部總協調,副局級領導干部任組長,分別負責綜合協調、現場控制、失蹤失聯者及尋親者信息核實登記、轉移群眾及游客家屬安撫、應急處理、后勤保障等救災和善后工作。
各級黨組織通過領導干部靠前指揮,果斷決策和科學協調,促進了救援和安置等各項工作的有力有序。市委主要領導按照責任片區分工駐守一線,靠前指揮,日夜堅守。在市委的統一指揮下,全市1024個基層黨組織、2萬多名共產黨員及時到位,第一時間集合黨員“救援軍”,“亮身份、戴標識、作表率”;200余名公休期間的干部主動提前返崗,充實救災力量;指揮部組織了搶險救災、醫療救治、衛生防疫、生產自救、治安巡邏、宣傳報道、聯絡調解等300多支黨員突擊隊,戰斗在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最前沿;各鄉鎮(街道)緊急調動大量挖掘機、推土機等機械設備,日夜奮斗在道路搶通的第一線。在黨員干部的模范帶動下,全市10余萬普通群眾積極開展自救,部分災情較輕的鄉鎮黨員干部,也在開展自救的基礎上主動請纓,自發組織志愿隊參與重災區的搶險救援工作。
在全面發動黨組織力量基礎上,注重發揮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力量。面對萬余人受災現狀,政府和專業的力量顯得不足,指揮部確定了在中興鎮、青城山鎮、虹口鄉等沿山鄉鎮建立鄉鎮黨委牽頭,村(社區)黨組織負責,自治組織安排落實的整合方案,形成災害預警的“巡查員+黨組織+領導小組+專家組”聯動模式,動態掌握險情,提前發出預警。社會組織發揮“志愿軍”的作用。廣泛應用志愿者隊伍、社會工作者隊伍等為主體的社會組織,在安置點群眾情緒的疏導、心理健康支持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充實了工作力量。
在救災的各個階段,市委明確要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嚴格做事方式方法,對黨員干部表現進行跟蹤管理,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街道)根據實際認真做好安置點的科學管理,積極調配各項生活物資保障受災群眾的生活,志愿隊伍配合安撫小組認真做好群眾情緒疏導工作,讓群眾知曉利害、理解支持;實行24小時巡邏制度,堅決杜絕個別群眾自行返家現象,防止二次受災的發生。成立善后工作組,依法依規盡可能滿足遇難者家屬的合理訴求,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的穩定;建立市級部門對口幫扶制度,認真配合各鄉鎮做好安置點管理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各鄉鎮成立專門工作組積極與成都市相關部門對接,認真配合在我市開展的對口幫扶工作,努力將幫扶物資落實到村、到戶、到人。
從“5·12”汶川地震到“8·13”、“8·19”特大泥石流災害,再到“7·10”暴雨泥石流災害,都江堰市近年來經歷了多次的災難考驗,在緊急救援和災后重建中,市鄉(鎮)黨委政治動員能力不斷提升,干部隊伍得到不斷錘煉。(作者系都江堰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