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 佩/本刊記者
有創新 才有“晉級”
● 裴 佩/本刊記者
園區作為企業招商引資、項目承接的重要載體,對做強做大產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近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將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廣漢經濟開發區、瀘州經濟開發區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至此,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達到5個。是怎樣的優勢讓它們“晉級”?它們未來又會怎樣發展?
攀枝花市——這片僅占國土面積千分之一的土地上,蘊藏著我國20%的鐵、63%的釩和93%的鈦。專家估算,這些礦藏的價值在10萬億美元以上。攀枝花市也因此被中國礦業聯合會冠以“中國釩鈦之都”的稱號。
在“中國釩鈦之都”,還有一顆璀璨的“釩鈦之星”,它就是攀枝花市部署釩鈦產業發展的最重要陣地——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
這是我省繼德陽旌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和成都金牛高科技產業園區之后,增加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新丁”。而“新丁”不止攀枝花市一個。廣漢經濟開發區、瀘州經濟開發區也被批準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這3個園區有其各自的產業定位,之所以能夠被認定成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也取決于其資源的比較優勢。”重慶工商大學校長楊繼瑞表示。
找定位、看潛力,找準產業發展著力重點,一直是我省產業園區跨越發展的秘訣之一。而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已讓這些產業園找準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定位——
成都市金牛高科技產業園區,作為成都高新西區的重要補充和延伸,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現代制造業和新材料為核心的四大主導產業。
德陽市旌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著眼于區位、基礎、資源、產業等四大優勢,推動各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企業向園區集聚,基本形成了機械制造、電線電纜、天然氣化工三大主導產業。
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作為國家批準的“直購電”試點開發區、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三個百億工程”中重點發展的“百億園區”,以有色金屬、化工、電冶為主要發展方向。
廣漢經濟開發區,形成了以高端裝備制造(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通用航空制造)為主導,積極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產業,配套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產業格局。
以擴區升位為契機,瀘州經濟開發區則充分發揮水鐵聯運和港口物流的優勢,重點發展新材料、飲料食品、臨港物流及現代服務業三大產業。
“依托特色資源,將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從發展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優化重構,這體現了全省在‘多點多極’、‘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的發展魄力。”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說。
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入門的門檻之一,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園區總產值的40%以上,近3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
為實現這樣的產值目標,這些“新丁”做了怎樣的功課?
“沒有創新就沒有攀枝花的今天!”攀枝花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局長丁建高一句話解開了“謎底”。
48年來,從破解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世界難題,到自主研發獨步天下的提釩工藝;從結束中國不能生產高速鐵路鋼軌歷史,到打破美國釩氮合金技術壟斷……攀枝花始終與創新一路同行。
從簡單依靠資源到轉向依靠內生動力增長,“自主創新”、“科研投入”已然成為其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共同選擇。
在廣漢經開區宏華集團的裝配場上,矗立著四個高高的鐵塔,這是宏華集團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鉆機。作為世界第二大陸地石油鉆機制造商和國內規模最大的石油鉆機成套出口企業,近年來依托科技創新屢屢刷新“中國深度”,這一次研發的海洋鉆機更是成功實現了從陸地到海洋進軍的夢想,推動企業從單一產品向多元化轉變。
宏華集團董事長張彌自豪地說:“我們在陸地鉆機方面已經做到世界的前列,甚至在有些方面已經做成了NO.1。這幾年,在海工方面,宏華將繼續堅持創新理念,下一輪爭取在海洋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而這一切,與廣漢經開區對科研的重視與投入分不開。2012年,廣漢經開區投入13.6億元的科研經費。又通過開展技術交流、項目對接等活動,與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優秀教育資源形成了產學研可持續發展機制。近年來,園區累計實施“產學研”項目達195項。
此外,廣漢經開區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還在不斷的完善,這將引導更多的企業圍繞轉型升級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園區又是企業的主要集中地。”省經信委主任王海林說,要發揮產業優勢,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就要把園區建成創新、科研的主戰場,將園區打造成為創新、研發的重要平臺。
項目是園區的靈魂,引資是園區的根本。“作為新增的3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它們的‘晉級’有利于其在更大范圍招商引資,對企業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楊繼瑞表示。
圍繞石油裝備這一特色主導產業,廣漢提出打造中國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服務產業“第一園”。2012年,在龍頭企業宏華集團的帶動下,園區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產業擴大產能的企業有4家,總投資高達23.8億元;園區新簽約項目3個,總投資8億元。截至目前,園區內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服務產業鏈聚集企業213戶,規模企業60戶。
廣漢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將以石油裝備技術產業與科教協同創新發展為特色,以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牽引,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支撐、科技創新、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中的促進作用,系統全面地推動科技服務業跨越式發展,力爭率先建成資源整合能力強、服務功能完善、示范效應顯著的科技服務體系示范區。
目前,為打造成川南重要的產業發展基地,瀘州經開區先后引進了太陽能光伏玻璃、青島啤酒、美國伊頓流體連接件等一大批國內外品牌企業。今年,園區提出主營業務收入力爭實現300億元、工業產值實現200億元的目標;到2016年,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將力爭達到500億元,工業產值實現450億元。
然而,由于整體經濟形勢低迷,對于攀枝花釩鈦產業園來說,今年是建園以來招商引資最為困難的一年。
不過對于眼前的暫時困難,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卻有另外的看法。園區黨工委一位負責人說:“經濟發展的減速,的確會給園區發展帶來影響,但這只會是短期的困難。長期來看,這會是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最好時期。”
今年1-6月,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將新簽約項目23個,協議金額140億元。這些新簽約的項目包括攀枝花新中鈦科技有限公司100萬噸人造金紅石/高鈦渣、30萬噸復合法金紅石型鈦白粉等釩鈦系列項目、攀枝花卡耐特晶源科技有限公司1GW(一期500MW)單晶、多晶硅片項目等。
“項目建成后,將對園區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做大釩鈦、鋼鐵機械制造、太陽能光伏等優勢產業發揮巨大作用。”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負責人介紹說,對于未來,園區提出要用10年時間,將釩鈦園區打造成年銷售收入500億元的工業園區。
以園區為“托盤”,以“企業”為中心,大力引進龍頭型、基地型重大項目,拉長做粗產業鏈條,我省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瞄準自己發展定位的基礎上,將繼續堅持因地制宜、集群集聚發展,走出一條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