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旺 韓子波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 河南直管局,河南 鄭州 450016)
西名村分水閘位于南水北調京石段總干渠樁號275+650處,位于河北省、新樂市境內,分水口門為總干渠上的重要建筑物,主要負責向新樂市區供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分水口門為總干渠上的重要建筑物,按1 級建筑物設計[2]。分水口門設計水位由總干渠節制水位決定,按其工程規模為小型,總干渠上最近節制閘閘前設計水位減0.1m 的水位波動考慮,過閘水頭損失除中管頭分水口外,均要求不大于0.2m。分水口為1 級建筑物。
工程場地地震基本烈度根據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地震加速度圖》為6°,分水口抗震設計烈度取7°,地震加速度代表值ah=0.05g。
設計水位 73.669m;加大水位 74.084m。
自重;水重;上、下游靜水壓力;揚壓力;浪壓力;地震荷載等[3]。其中浪壓力,揚壓力,淤沙壓力小,故略去。
分水口結構的自重包括底板自重、八字墻、閘墩自重、胸墻自重、啟閉機自重等。本分水口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鋼筋混凝土,根據國家標準混凝土容重可采用23.5KN/m3~24.0 KN/m3[1]本分水口的混凝土容重是24KN/m3。
(1)底板的自重:2395.47KN;(2)八字墻自重:1061.5KN;(3)閘墩自重:624KN;(4)胸墻自重:57.6KN;(5)啟閉機自重:10KN;(6)分水口結構自重:4148.57KN。
作用在分水口底板的水重應按照其實際體積及水的容重計算確定。水的容重一般為10KN/m3,[4]在多泥沙河流上的分水口,應考慮水重含的懸移質泥沙對水的容重的影響,由于本分水口在南水北調渠道上,本渠道引水含泥沙極少,因此采用10 KN/m3。分水口底板存水的面積為88.36m2。
(1)當渠道為設計水位時,88.38×5×10KN/m3;(2)當渠道為加大水位時,88.38×5.415×10KN/m3。
根據實踐經驗,對水閘閘室抗滑,穩定起控制作用的是上游可能出現的最高擋水位,下游位常水位或無水時的水位組合條件。因為后一種組合時,上下游水位差較大,對結構的抗滑穩定不利。
渠道的設計水位為73.669m,加大水位為74.048m,底板相鄰沉陷縫長度8.5m。
本分水口為混凝土鋪蓋,如下圖。
(1)當渠道水位為設計水位時:P1=1/2γH22 L;p1=1/2×10×5×5×8.5=1062.5。

上游水壓力計算圖
(2)當渠道水位為加大水位時:P2=1/2γH22 L;p2=1/2×10×5.38×5.38×8.5=1230.1。
地震荷載水平向地震慣性力和地震動水壓力; 地震荷載作用分向系數1.0。
(1)水平向的慣性力
采用擬靜力法計算地震作用效應,沿水閘高度作用于質點i 的水平向地震慣性力代表值按下式計算:

式中:Fi——作用在質點i 的水平向地震慣性力代表值;ξ——地震作用的效應折減系數,取為0.25;GEi——集中在質點i 的重力作用標準值;ai——質點i 的動態分布系數;g——重力加速度。
列表計算見表1。

表1 地震靜荷載計算值
(2)地震動水壓力
采用擬靜力法計算地震作用效應,總地震水壓力按下式計算:

列表計算見表2。

表2 地震動荷載計算值
水閘在施工,運行,檢修中,各種荷載的大小及分不情況是隨機變化的[1],考慮各種荷載出現的機率,將實際上可能同時出現的各種荷載進行最不利的組合,并將水位作為組合條件。荷載分為基本組合和特殊組合兩類:(1)基本組合:設計水位:分水口自重、水重、靜水壓力;加大水位:分水口自重、水重、靜水壓力。(2)特殊組合:加大水位、分水口自重、水重、靜水壓力、地震荷載。
計算結果見下表3。

表3 各種組合計算值
本分水口結構布置和受力情況為對稱

W=1/6BL2=1/6×2.9×62[1]=17.4m3
式中,B——閘室的寬度m,本設計為2.9m;L——閘室的長度m,本設計為6m。
底板應力計算結果列于表4。

表4 基底應力計算值
土基上的分水口對基底應力的要求是在各種情況下要求分水口的平均基底應力不大于基底允許承載力,必須滿足:

計算結果見下表5。

表5 渠道在各種運行狀況下的水位
經計算不能滿足規范要求,所以本地基必須經過人工處理。
[1]水利部.水閘設計規范SL-265-2001.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2]李麗梅.南水北調京石段分水口天津: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在線論文
[3]林益才主編.水工建筑物(施工、地質、勘測、水文、力學、治河專業適用)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4]陳寶華,張世儒編著.水閘.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