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黨代表任期制,結束了過去那種‘報到時握握手、開會時拍拍手、表決時舉舉手、閉會后揮揮手’的‘四手’時代,黨代表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了,榮譽感和使命感更強了。”實行黨代表任期制后,很多黨代表都深有感觸。
2008年,中央制定出臺《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暫行條例》后,遼寧省各級黨組織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學習貫徹落實。2010年,省委下發了《中國共產黨遼寧省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實施辦法(試行)》,在全省推行黨代表任期制工作。全省各級黨組織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制定具體辦法,及時組建工作機構,探索建立配套制度,并圍繞充分發揮代表作用,落實代表的權利與職責,不斷探索和完善代表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組織引導代表正確履職行權,推動黨代表任期制工作健康有序開展。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探索,黨代表任期制在遼寧正全面推開,到目前為止,有11個市、56個縣(市、區) 制定出臺了貫徹落實黨代表任期制暫行條例的實施辦法,8個市、45個縣(市、區) 成立了黨代表聯絡工作機構。全省各級黨代表有序參與、發揮作用、聯絡服務,正逐漸常態化、經常化和規范化,黨代表任期制工作在遼寧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2009年,營口市充分利用網絡,開設了網上“黨代表直通車”。以黨代表履職、開展活動為主要內容,以實名制方式,為400多名市級黨代表設立了個人登錄賬戶和密碼,黨代表只要登錄市委組織部網站,就可以在“黨代表直通車”欄目,就市委中心工作和廣大黨員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等,建言獻策,發表意見、建議和評論。網上“黨代表直通車”設立了“建言精選”、“活動集錦”、“代表風采”、“代表課堂”、“代表動態”等專欄,分別用來選登一些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的代表提案或建議、黨代表開展活動情況、宣傳黨代表先進事跡和工作成果、組織黨代表進行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定期通報黨代表隊伍的變化情況等。市委組織部還制作了“黨代表滿意度統計卡”,及時進行統計調查。“黨代表直通車”開通后,得到各級黨組織、黨代表和廣大黨員的熱情關注和支持,不斷有代表發來意見和建議,反映黨員群眾心聲,為市委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
黨代表想為群眾辦事苦于沒抓手,群眾想見黨代表不知道去哪里找。針對這一問題,2012年3月,大連市西崗區在全省率先建起45個社區黨代表工作室,全區257名黨代表進駐工作室輪流值班,接待群眾來訪,為黨代表履行職責、發揮作用、聯系黨員群眾搭建了工作平臺,受到了黨代表和基層黨員群眾的歡迎和好評。目前,大連市各級黨委已全面開展黨代表工作室建設工作,阜新市、撫順市順城區、本溪市溪湖區、鐵嶺開原市、葫蘆島興城市也啟動了黨代表工作室建設工作。阜新市建立了涵蓋五項民生工程、十大產業和百個系統化網格的“五、十、百”特色黨代表工作室,起到了以點帶面、示范帶動的作用,為黨代表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搭建了平臺。全省目前共建立各級黨代表工作室1934個,其中區級黨代表工作室1個,街道(鄉鎮) 級黨代表工作室225個,社區(村) 級黨代表工作室1680個,行業黨代表工作室18個,產業園區黨代表工作室10個。
“設崗定責,讓我找到了為群眾辦事的新平臺,我要立足人民群眾服務員崗,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讓群眾滿意。”自從認領了人民群眾服務員崗,撫順市順城區黨代表王志剛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提高黨代表履職能力,撫順市順城區針對全區309名黨代表的個人特點,將其特長、年齡、工作職能等信息統一輸入數據庫,根據服務中心工作、崗位職責相宜、崗責區域對應的要求,按照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以及“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思路,通過個人申請、民主推薦、公示定崗等程序,為每一位黨代表設置了相應崗位。目前,全區共設立基層黨建指導員、法律政策宣傳員、社情民意信息員、區委區政府工作落實監督員、人民群眾服務員等5類崗位。在科學設定崗位的基礎上,順城區委對各級黨代表按職業劃分為機關事業類、農村社區類、非公企業及新社會組織類三大責任區,結合區域功能具體定職責、定任務、定措施。據統計,撫順市順城區自開展黨代表設崗定責活動以來,黨代表共下基層指導工作1100多次,化解各類矛盾1063個,為群眾協調解決問題975個。
丹東市黨代表網站于2011年6月9日正式開通,是我省第一個為黨代表建立的專業網站。網站設有公告通知、政策法規、市委決策、黨代表工作動態、提案提議、黨代表資料庫和學習園地等20個大欄目、70余個小欄目;開通之初,網站即上傳50多萬字的文字資料、100多幅圖片、長達15個小時的視頻資料。“丹東黨代表”網站的開通,使黨代表足不出戶便可知曉黨組織的工作動態、黨代表活動開展情況,并能夠通過黨代表專用密碼登錄通道就相關工作問題展開討論,構建了黨代表工作新機制,為黨代表展示自我和行使監督權、批評權、建議權提供了新平臺,受到了各級黨代表的歡迎,也有力地促進了丹東市黨代表任期制工作的深入開展。
遼寧省各級黨組織以滿足黨代表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通過采取授課、輔導、經驗交流、座談、參觀學習、現場觀摩等方式,定期開展黨代表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增強黨代表的主體意識和履職能力。沈陽市以“了解社情民意,為民排憂解難”為重點,通過“以會代訓”的方式對黨代表進行培訓,切實增強黨代表聯系服務基層黨員群眾的意識。大連市依托黨校這一陣地,分批次、分層級對黨代表進行了有計劃的培訓。朝陽市為新一屆市黨代會代表,在市委黨校舉辦了兩期培訓班,專門對98名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就如何開展代表工作、發揮代表作用進行了培訓。據統計,全省各地共對黨代表舉辦各種培訓1500余次,共培訓各級黨代表10.4萬余人次。
為充分發揮黨代表作用,很多地區結合實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黨代表聯系服務黨員群眾活動。遼陽市弓長嶺區于2010年在全區開展“四聯四送”活動,“四聯”即區委常委聯系代表團、區委委員聯系黨代表、黨代表聯系基層黨員和群眾;“四送”即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溫暖。弓長嶺區將每月25日確定為黨代表活動日,結合工作崗位和自身優勢,劃分黨代表聯系群眾責任區,組織黨代表分組開展活動。目前,弓長嶺區已有9名區委常委與8個代表團、37名區委委員 (候補委員) 與166名黨代表、近200名黨代表與2000余名黨員群眾建立了聯系。
鐵嶺開原市在黨代表中開展了為基層和黨員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雙聯系”活動,市本級每名黨代表聯系一個村(社區)和一戶家庭,每年為聯系點和聯系戶解決一件難題。據統計,自“雙聯系”活動開展以來,全市300名黨代表聯系了267個村、18個社區、300戶家庭,通過活動了解了民情、解決了民憂、溫暖了民心。
錦州北鎮市開展了黨代表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聯系基層黨組織、黨員、群眾的“三進三聯”活動,由代表團安排每位黨代表在本單位聯系5名黨員群眾,重點聯系弱勢群體、業務骨干、致富帶頭人和產業大戶,通過深入了解黨員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注意掌握傾向性問題,解決黨員群眾的實際困難。
盤錦市結合開展“萬名干部大走訪,創先爭優助基層”活動,推行了黨代表聯系黨員群眾公示制度,在每名黨代表所在黨組織轄區醒目位置,制作黨代表公示牌,公示黨代表的姓名、年齡、職務、電話號碼,不僅方便了群眾與黨代表的聯系,而且把黨代表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對黨代表履行職責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統計,遼寧省各級黨代表聯系服務黨員群眾工作開展以來,全省已有4702名市級黨代表、25983名縣(市、區) 級黨代表、90241名鄉鎮級黨代表開展了聯系服務黨員群眾活動,分別占各級代表總數的82.5%、96.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