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彩云
(趙彩云,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策劃編輯)
《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6635.3億元,較2011年增長14.2%。而數字出版實現營業收入1935.5億元,較上年增長40.5%,增速遠超傳統出版。越來越多的數據與事實證明,傳統出版業風光不再,頹勢顯現。此種形勢下,各出版社都在加快數字出版的步伐,而在更嚴苛的競爭中,與大中型出版社相比,小型出版社因資金、資源、人才所限處于尷尬位置。小型出版社能否擁有數字出版領域的話語權,抑或默默無聞被淘汰,取決于出版社對于發展契機與路徑的把握。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北交大社”)是一家底子薄、資金少、以教育出版為主的典型傳統小型出版社,在近些年數字出版語境下,在政府強力推動數字出版的環境中,北交大社進行了一些向數字出版轉型的有益探索,或許能為小型出版社的數字出版之路帶來一些啟示。
優質的內容服務是數字出版的本質和核心。一個好的項目對出版社的正向作用可能有3~5年,而不可替代的內容資源對出版社的支撐作用則可能持續10年、20年甚至更長。小型出版社沒有能力建設大的閱讀平臺,如盛大文學的“短、平、快,適合在線看,能夠被簡單復制”的內容和模式不適合小型社,小型社要做專做精,集中有限兵力進行深層次挖掘,建設自身的核心優勢內容資源。
北京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專業是全國知名、廣受認可的重點專業,在相關領域有一定的話語權。依托學校的學科優勢和教師資源,北交大社開發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度報告》《鐵路重載運輸》《中國鐵路百年》《軌道交通寬帶移動通信系統》《城市交通系列》《綠色交通、低碳物流及建筑節能技術研究》《高速鐵路供電系統RAMS評估理論及其應用》等重點項目,與學校圖書館、《都市快軌交通》雜志社等合作,建設交通運輸專業數據庫,增強內容的原創性和專業性,實現全媒體出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此基礎上,輻射橋梁技術、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等,不斷地擴大規模、提高質量,打造與學校重點學科發展緊密相關的最先進的資源庫,提供綜合產品服務,實現增值性應用。應該說,專業化內容是每一個小型出版社向數字出版轉型的根基所在,不僅要牢牢守住,更要發揚光大。
開展數字出版,技術、人才、內容、設備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使得底子薄的小型出版社一時無法承受,而又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一樣去融資,可行的辦法是積極尋求資金支持渠道,開發重點項目,申請國家專項基金資助。
首先,小型出版社可以針對出版基金的指導思想和支持重點,開發相應項目。例如,“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的支持重點之一是“充分利用中國優秀文化出版資源,組織具有民族特色、弘揚中華文化、適合對外推廣、面向世界的文學藝術、歷史文化、漢語教學等各類選題,推進傳播手段和技術創新,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北交大社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優勢,有針對性地開發了“中華詩歌手語經典誦”項目,精心篩選古詩80首、弟子規12首、三字經12首,合計104首曲目,每首曲目配有演唱、朗誦、手語教學等相關內容,演唱畫面視頻均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精美畫面,欣賞者在學習古詩、聆聽民樂的同時,享受視覺饕餮盛宴,領略“詩”、“歌”、“樂”、“舞”的文化魅力;該項目還應用MPR技術,實現點讀、點視。該項目入選了國家“十二五”重點電子音像出版規劃,并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資金的保障讓出版社有底氣與享有盛譽的柳松柏導演、中央民族樂團、銀河合唱團等合作,精益求精,打造出基金專家驗收組贊許的好作品,為出版社數字出版打響了第一槍。
其次,出版社應重視項目的后期宣傳推廣,不能讓數字出版項目僅僅是“看上去很美”,而是要實現雙重效益。“中華詩歌手語經典誦”項目最終的多元化產品面向特殊教育市場、中小學市場、留學生市場等,目前在國學教學、音樂教學、手語教學等方面的輻射推廣已取得一定成績,使出版社嘗到了數字出版的甜頭。
數字出版產業鏈包含內容、技術、渠道、終端以及增值服務等眾多參與者,有技術的沒內容、有內容的沒渠道,是很長時間以來數字出版面臨的尷尬,只有開放資源、共享資源、加強協作,才能有很好的協同效應,共贏未來。
北交大社的“中國新農村建設100佳”項目對接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代表性,但是非常龐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出版社自身力量有些捉襟見肘。通過尋找外援,出版社與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達成了合作意向。2013年3月21日,CCTV-12青春榜樣暨大學生云計劃就業工程、中國新農村建設百佳工程發布會在京舉行。《青春榜樣》系列旨在以紀錄片的真實和淳樸,刻畫出一個高尚、美麗、充滿青春魅力的人群。“尋找最美村官”的拍攝與制作是《青春榜樣》的首個系列,目前已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青春榜樣》系列圖書出版就納入了北交大社“中國新農村建設百佳”系列。“最美”系列作為央視品牌,影響深遠,通過合作,“最美”系列也為出版物與出版社增光添彩。如此,在數字出版時代,小型出版社尋找專業的合作伙伴,采用合理化的運營方式,多方互惠,可實現內容價值最大化。
對小型出版社來說,能不能越過數字出版這個分水嶺,數字化技術人才是關鍵,編輯是核心。北交大社于2009年成立數字出版中心,由掌握數字出版的專業技術人員、市場開拓和營銷人員組成,社里編輯全程參與。同其他傳統出版社類似,交大社的編輯大多有一定的專業背景,在長期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專業知識。但在網絡時代,大家在享受網絡信息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海量、碎片化的信息,造成了信息體驗的倦怠。所以,對信息的識別、選擇、判斷和提煉尤為重要。在這方面,編輯需要增強能力,學會對海量信息不斷細分;掌握一定的數字技術,開拓適應市場的數字化產品;熟悉數字出版盈利模式,適應數字出版需求。
總而言之,數字出版已呈遍地開花之勢。面對市場的嚴峻考驗,小型出版社要勇闖華容道,才能突出重圍,成功轉型,在這次數字化洗牌中獲得新生。
[1]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R].2013-7-9.
[2]劉波濤.傳統編輯人員如何應對數字出版[J].科技與出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