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方俊
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傳統的電工電子技能訓練一般是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后進行,技能訓練和理論互相脫節,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所學內容,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教學效果不明顯。
2.教學方式單一,目前,電工電子實習基本是教師講解和演示、學生模仿制作,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教”,而不是“指導”或“培養”;學生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是“模仿”而不是“創作”。很顯然,這樣的教學只是一種簡單操作訓練,不能真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經費不足,設備老化,實習內容落后,跟不上社會新技術的發展。例如,多年來國內多數電子實習內容之一就是組裝一臺半導體收音機,采用的電路板是設計好的,使用的元器件都是配套的,學生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不能實行因材施教。實習內容的廣度和難度一樣,沒有考慮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動手能力的差異,沒有學生自主設計的內容和選修的內容。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不能充分體現其個性和愛好,不能發揮其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能力,更談不上因材施教。
5.學校與企業脫節,學生所學技能到企業基本沒用,再加上技校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對專業知識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認識,學生對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的學習感到困難很大,因此學生學習沒有興趣,缺乏動力。直接影響實習訓練的效果。
6.實習教師只懂理論而實踐經驗不足,也缺乏創新精神。而且學校對實習教師隊伍建設重視程度不夠,與理論教師隊伍的建設相比,力度明顯落后。滿足實習教學需要的高學歷、高職稱、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不多;“雙師型”教師缺乏。不能很好適應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
1.改革技能教學方法,促進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結合。采用一體化教學方法,對于專業課直接在車間進行,邊講邊做邊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如在講授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時,雖然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等都是最普通、最常用的電子元件,但對于沒見過、沒用過這些元器件的學生來說,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只能是空對空,學生沒有感性認識。如把技能教學自然地滲透理論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非常顯著。
2.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電子技術迅猛發展,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改革傳統單一的實習內容。在學生完成基本的實習內容基礎上,再設置一些拓展性實習內容,供不同興趣愛好和能力的學生選修,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2)讓學生自主設計實習內容。對于那些創新意識和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鼓勵他們在完成教學大綱指定的實習內容外自主設計實習內容,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3.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實踐教學硬件建設。根據實習教學和企業需要建設:(1)電工電子基礎實驗室;(2)電子綜合實驗室;(3)工廠電器與電機拖動實驗室;(4)PLC實驗室;(5)家電維修實習室(6)音視頻實驗室(7)多媒體應用實驗室;(8)電工電子實訓基地等。這些先進的實習環境,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能為企業培養合格的技術人才。
4.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定期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使他們認識到掌握技術的重要性,學校再根據企業需要,開設實習課程。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了鞏固學生已掌握的技能和繼續提高其學習興趣,我們在課余時間成立電子制作和家電維修興趣小組,教師指導學生制作一些簡單的電子產品,如門鈴、聲光控開關、收音機、萬用表等。制作內容從簡單到復雜,從知識性到創造性。制作電路的選擇要注意考慮趣味性和實用性,以提高學生制作興趣。
5.建立培養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適應技能教學。高素質師資隊伍是提高技能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學校應打破理論教師與實習教師的界限,培養一批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且具有一定理論知識的雙師型教師擔任實習教學、開發新的實驗項目、組建新實驗室、指導學生實習。
總之,中職學校電工電子專業技能教學質量好壞,一定會影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對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和創新能力。電工電子專業技能教學改革是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要做好這項工作,關健是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不斷加以探索和創新,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1]楊虹,楊水根.加強實踐教學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當代教育論,2008(11).
[2]黃艷芳,吳波,趙晶,曾建唐.電工電子實習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究,2011(3).
[3]蔡珍貴,劉曉艷,文大為,周紅英.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創新人才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