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鋼琴演奏的心理學研究應該采用實證研究方法,這種方法既可以使我們科學地認知鋼琴演奏行為的諸多心理現象,也可以使我們客觀地認識鋼琴演奏心理的各種運動規律。
首先,鋼琴家應該明白所有的動作都來自于心理的付出,即在做此動作時所需耗費的物質。這樣一來,就有必要形成新的神經沖力。正如被用完的電池需要充電一般,心理也必須為未來的努力進行充電。電池的充電來自于發電機,但是到底是什么在給神經細胞充電沒有人知道。而神經細胞的營養很大程度上仰仗于血液的供給,以此推論,用以提高血液狀態的事物也同時是用以提高心理素質的事物。另外,血液循環也必須被保持在最佳狀態。
對于鋼琴家或鋼琴學生來說,沒有比長時間不休息、不運動和不深呼吸地練琴更愚蠢的浪費時間的方式了。出去兜一圈,做一些深呼吸,通常可以恢復神經的力量,獲得更大效率。為此,把練琴的時間分為許多短小的間斷比一個長段要好。
在彈奏時,通常是害怕錯音和忘譜導致那些缺乏經驗的鋼琴家緊張。而他對那些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其他事情卻并不操心,諸如音色是否從始至終精致,觸鍵是否美妙,強弱對比是否有效和符合卡農對位中穩健的審美判斷,踏板是否踩得理想,彈奏是否在樂句、段落、句子、插句、對比和高潮都有合理的分配,以至整體結構輪廓展現得清晰無誤。如果他在彈奏中對這些問題給予了認真嚴肅的思考,那么也許根本就沒有時間或意圖來擔憂他的準確性和背譜了。緊張通常發生在自我意識過度放大超過了彈奏者想要表達的藝術訊息意義的時候。
當然,所有這些的前提是,演奏者已經可以徹底駕馭這首樂曲。駕馭的能力是應對緊張的極佳良方。當一個鋼琴家知道他能夠把一個作品準確穩定地彈出,并且不失美妙之感時,他就不該擔憂。如果他還是擔憂,那么他應該像關心他自己的神經一般去關心一下樂曲。
但是如果我們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在心理方面,我們總是會發現在他的深處是一個錯誤的,更坦白地說是并不正大光明的心態在作祟。表演者害怕是因為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渴望來自聽眾的掌聲和恭維。對于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來說,這些想法都不存在。當然,如果聽眾聽懂了他的演奏,他會高興,他也同時會對成功和隨之而來的事情而高興。不管什么情況,并不存在緊張的必要。表演者會帶著使下一次演奏更加理想的態度誠實地、發自內心地挑剔他的表演,沒有比他自己更嚴峻公正的法官。
所以,無論藝術家彈得好壞與否,他總是會再進一步精益求精,不管是用以保持他獲得的優良水準還是在以后的表演中超越自己。于是,表演者面對自己的彈奏時永遠保持一個學生的心態,而這正是他可能從事的一個最引人入勝的主題。無論大小,表演者如何還有時間害怕呢?他要想的事情太多,已經無暇顧及憂慮或神經。他給人演奏時不害怕,不顫抖,而是帶著真誠的研究調査的精神。面對公眾彈琴緊張的問題隨之消失,因為他的目的和所期待的回報都遠遠高于了立竿見影的掌聲。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也就是生理或技術角度,大部分鋼琴家的緊張是由在琴鍵上的大跳引起的。作品中的跳躍越多,害怕錯音的程度就越大,于是他要借助于一絲不茍的練習來達到對跳躍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過于謹小慎微也是毒藥,他必須要拿得起放得下,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這樣可以獲得想要的準確度,而不會背包袱。
緊張同害怕的緊密關系對那些有近距離研究的人是一目了然的。每一個第一次打仗的士兵都是害怕的。如果有槍彈呼嘯著從他頭邊飛過,他仍然做到了堅守崗位,那是因為不服從或逃離會同樣給他帶來死亡。只彎經過了反復的經歷以后,士兵才能學會在危險包圍他時保持冷靜。同樣,表演者也需要在舞臺上反復地歷練以獲得忘掉聽眾存在的勇氣。
不要小看了勇氣這件事。如果要我概括所有想得到的用以獲得堅韌神經控制的前提,無論是智力、身體或道德方面,我都會選擇勇氣這個詞來使它具體化。無時無刻,是勇氣使得神經折服于毅力,需要勇氣來規律生活習慣,需要勇氣在旁人面前保持本色,需要勇氣擁有自己的藝術信念。勇氣,勇氣,勇氣。
讓我們用一點時間想一下對付緊張的明智辦法。當然,大家必須明白這種文章里的話是不足掛齒的,只有一位訓練有素的醫生在面對高度神經崩潰的病患時才能給出相應的對策。但是,我肯定有一些簡單的事情是可以被控制的,只要花費很少一些耐心和恒心就可獲得這些治愈方法,它們無疑可以幫助音樂家、老師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