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榮 李峰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6)
近年來,核心力量在體育運動訓練中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是關于運動員專項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目前在我國還個比較新的研究課題。據有關資料顯示,有關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在我國運動訓練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只10年左右的時間,還缺乏對該類應用研究進行分析的專門性文章,特別對核心力量訓練的定義目前還沒有統一,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分析,為未來核心力量的應用研究提供參考。在相關研究中對核心力量訓練在背越式跳高中的影響和訓練方法的研究甚少,所以本文將結合背越式跳高的技術特點,搜集大量有關核心力量訓練的相關文獻,以及與背越式跳高技術訓練相關的資料,分析、總結核心區力量訓練對提高跳高起跳技術的影響。為我國跳高運動向世界高水平方向的發展打下基礎,為完善背越式跳高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總體來看,對核心力量的研究雖然在我國已經有了10多年的時間,但是還不夠完善,目前對核心力量的定義還沒有統一的定論,對核心區力量的訓練在背越式跳高中的應用性研究也只有王玉寶這一篇文章。所以,本文將研究核心力量提高跳高起跳技術的影響。認為核心力量訓練在背越式跳高起跳中的應用研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研究核心力量在背越式起跳中的應用為我國跳高運動向世界高水平的發展打下基礎,為完善背越式跳高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從解剖的角度分析,人體的核心區域包括脊柱、骨盆和髖關節等骨骼以及它們周圍的韌帶、肌肉和結締組織。根據這些部位的解剖特點,我們可以認為人體的人體的核心區域是指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間的區域。
黎涌明等人認為人體主要核心部位的穩定程度就是核心穩定性,核心力量是指附著在人體核心部位的肌肉、結締組織和韌帶在大腦神經支配下收縮時所產生的力。核心穩定性主要取決于核心部位肌纖維的力量和韌帶彈性勢能,怎樣使他們之間相互協同合作,即核心力量。因此,核心穩定性是核心力量訓練的結果。本文比較贊同黎涌明等人的觀點。
起跳技術包括著地緩沖、蹬伸和擺動,如何將她們獲得的水平速度轉化為垂直速度是這三者最主要的任務,同時盡可能大的獲得垂直速度和適宜的騰起角度,從而為順利的完成過桿創造條件。
緩沖階段主要是由于緩沖落地時脊柱和下肢各關節受力彎曲,導致身體軀干各部位被迫壓縮,當身體各部位處于扭轉或彎曲拉伸的姿勢時,脊柱受到很大程度的壓縮、扭轉和拉伸等作用,而處于運動狀態的脊椎所承受的負荷大過安靜時的很多倍。這一階段脊柱成拱形,有很好的彈性勢能,對身體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時也貯存了大量的彈性勢能。而脊柱周圍有很多的肌纖維負責維護脊柱的穩定,倘若這些小肌肉群沒有足夠的力量,就會直接影響到脊柱的穩定和彈性勢能的轉化,從而影響身體的穩定性,甚至出現運動中的損傷而影響到運動成績。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這一階段參與運動的主要核心肌群是脊柱周圍的肌肉和結締組織,還有臀大肌、股四頭肌來完成身體著地緩沖的工作。通過核心區力量的訓練,可以加強脊椎周圍深層小肌群的力量和肌纖維的彈性勢能,維護脊柱在緩沖下的穩定。因此核心區力量訓練可以使運動員身體承受更大的身體重力,增加脊柱壓縮的弧度,使脊柱貯存更多的彈性勢能,還可以增大著地瞬間著地腳快速下壓的速度,減少了運動員著地的時間,為充分蹬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背越式跳高起跳不是原地蹬伸,它是運動員在快速運動中將水平速度轉化為垂直速度的蹬伸動作,而且身體是處于不穩定的單腿支撐,同時受到離心作用力的影響,身體要在不穩定的狀態下完成著地緩沖后的蹬伸技術。需要充分的身體素質和完善的技術動作做支撐,在蹬伸階段腹直肌、臀大肌、股四頭肌等起到維持身體穩定且帶動身體快速啟動的作用,同時協調上肢參與擺動,獲取更大的騰起初速度和獲得更加適宜的騰起角度,減少了起跳前身體重心與橫桿的距離,為順利過桿創造條件。所以在蹬伸階段核心區力量能帶動膝關節和髖關節周圍的肌群克服人體的慣性。因此核心力量訓練讓運動員獲得了更大的騰起初速度和獲得更加適宜的騰起角度,減少了起跳前身體重心與橫桿的距離,同時使得緩沖階段脊柱獲取的彈性勢能更好的為配合下肢充分蹬伸創造條件。從而獲得更高的騰起高度,創造更好的運動成績。
背越式跳高起跳的擺動動作是上肢和下肢相互配合協調擺動的結果,而且擺動還要與蹬伸動作相配合,充分而合理的擺動為運動員改變身體重心運動的方向和將水平速度轉化為垂直速度起到重要的作用。蘇聯著名跳高教練吉雅契可夫研究得出:跳高運動員向上運動是靠擺動腿的擺動,可見擺動動作在跳高起跳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Hodges等人運利用肌電圖儀對人體全身運動史的肌肉發力做了一個實驗,結果表明核心肌肌電力量的產生明顯早于上下肢肌肉,尤其是腹橫肌的肌電明顯快于三角肌和下肢主要參與運動的肌肉群。因此,他們認為,核心肌群的提前動員使身體的核心部位首先做好準備,為四肢的發力建立支點[7]。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核心力量訓練可以使得擺動更加充分,快速的帶動上下肢肌肉的收縮,提高起跳離地瞬間的身體重心的高度,另外擺動是以脊柱為軸連同上下肢一起參與擺動,使人體向擺動方向轉動,而擺動動作的突然停止可以促進擺動是產生的慣性向全身轉移,增加軀干和起跳向上的速度。
(1)核心力量訓增強了緩沖階段脊柱的彈性勢能,增大著地瞬間著地腳快速下壓的速度,減少了運動員著地的時間,加快了蹬伸的速度。而擺動動作由于核心力量訓練可以促進擺動肢體的動量向全身轉移,讓運動員獲得了更大的騰起初速度和獲得更加適宜的騰起角度。
(2)核心力量訓練根據不同項目運動特點所產生不同的運動效果。但是最終的效果一樣,通過針對性的訓練可以激發更深層次的、平時比較被動參與運動的小肌肉群參與運動,協調大肌肉群更好的為技術動作的完成提供條件,從而提高運動成績。
[1]王拱彪,龍麗.核心力量訓練在排球訓練中的作用[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12.
[2]Tefordetal.A simple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general fitness: the tri - level profile[J].Australi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1989,27:20-24.
[3]黎涌明,于洪軍,資薇.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展[J].體育科學,2008,28(4):19-28.
[4]林華,王潤生,叢培信.核心力量訓練原理初探[J].山東體育學院報,2008,24(2):6.
[5]HODGES P W,RICHARD60N C A.Contraction of thabmusclesas—associated with movement of the lower lira [J].Phys There,1997,77(2):132-142.
[6]黃玉寶.核心區力量對背越式跳高技術的影響分析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2,5.
[7]馮敦壽.跳高起跳擺動腿與手臂的模擬動作生物力學研究[J].體育科研,1981(11):14.
[8]陳東,李濤,曹曉培.背越式跳高起跳中肢體擺動動作對起跳效果影響的研[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7(3):24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