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燕 盧三妹 霍紅 周倩怡
(華南農業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642)
近幾年,在校女大學生的人數不斷上升,據教育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新入學的女生比重首次超過男生,達到52.9%;2010年考上大學的女生數量比男生多35萬,普通本科生中女生為6286980人,占學生總數的49.68%,[1]個別高校甚至已經超過50%,如南開大學2010年新生里女生約占53.1%,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女生比重高達70.64%;[2]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高校“男多女少”的局面已經改變,而女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反映: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等問題,19~20歲年齡組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與2005年相比,城市、鄉村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為5.64%、3.78%,立定跳遠分別平均下降2.72cm、0.92cm,仰臥起坐分別平均下降3.02次/分、2.48次/分,800m跑分別平均下降3.17s、1.87s,[3]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在校女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容樂觀。針對高校女生人數不斷上升的趨勢以及體質健康下降的問題,研究女生參與陽光體育活動狀況,對進一步提高女生體質健康水平以及完善學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方案,促進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持續、有效開展具有實踐意義和指導價值。
選取華南農業大學2010~2011年度陽光體育活動評比中獲得前8名的學院1~2年級女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調研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查閱大量與本研究有關的學術專著和學術期刊,查閱有關我國女大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現狀方面的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
針對本研究所涉及的內容,編制以班級陽光體育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狀況為主題的調查問卷;在上體育課時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89份,有效率為94.5%。
1.2.3 訪談法
通過召開學生陽光體育工作會議、走訪個別學院、在課堂與學生交談、與體育老師交流等形式,了解陽光體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2.4 數理統計
所得有關數據通過MicrksoftExcel200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調查當中70.90%的學生對國家、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意義有所了解;98.94%的學生知道學校正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97.88%的學生對“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一理念十分認同。說明絕大部分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目的意義認識到位,這為陽光體育運動的持續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從啟動之日起至今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仍有28.58%的學生和個別老師對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持無所謂態度,說明學校、學院對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還不夠深入,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率。同時,健康知識和體育知識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體育參與的動機、態度和行為,而且體育教師和學院輔導員是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組織者和推動者,因此要把陽光體育運動與體育教學、學院班級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輔導員負責督促學院、班級積極開展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則在教學中除進行體育技能傳授外,更要加強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要充分利用校內廣播、校報及班會加強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報道,特別是對新生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新生入學教育的時間,講解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目的意義以及學校陽光體育的運作機制、激勵機制、考評和監督管理等,引導學生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認知并積極參與陽光體育活動。
《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教體藝[2006]6號)文件提到: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班與班之間以及班內的體育活動,目的是通過班級體育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加體育活動,力求做到“人人有體育項目,班班有體育活動”。[4]調查中92.24%的學生所在班每學期都有組織與班與班之間的體育活動,73.02%的學生參加了班里的運動隊。這說明學院和班級都十分重視開展以班為單位的體育活動,女生也十分支持班級的體育工作。然而,調查中雖有58.73%的學生喜歡參加班里組織的體育活動,但在各大運動場所里,女生的身影卻是少得可憐,很多班級比賽中,女生也只是充當看客,較少在比賽場上一展英姿。這與女生進入大學后,愛動的天性隨個體的發育完成而減弱、惰性變大有關外,更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班級活動對女生的組織不到位,加上沒有相關條例的約束,致使她們參與率不高。因此要加強女生參加班級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制定學院、班級陽光體育活動考評辦法,將參加體育活動納入到學生綜合測評,從制度上規范和督促更多的女生參加班級體育活動。
體育競賽是體育活動中最為有趣和最能調動參與積極性的形式,為了更好地引導、促進班級陽光體育的有效開展,我校制定了班級比賽規程,挑選學生興趣較集中的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毽球、足球、跑步、體操、跳繩這8個項目作為班與班之間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的項目。調查中64.55%的女生對這些項目的設置認為較合理的,但也有32.80%的學生認為這些項目技術要求較高、對抗性太強,不適合女生開展。而她們在課余鍛煉選擇的項目排在第1位的是跳繩,占58%;第2位為羽毛球,占54%;第3位為毽球,占46%。這反映出女生喜歡運動技能簡單、強度不大和沒有身體接觸以及場地要求不高的項目。由于運動技能是體育鍛煉的載體,它的掌握直接影響到人們從事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效果。因此,針對女生缺乏運動技能的問題,有計劃地組織女生進行運動技能的訓練。在項目設置上,增加技術動作和場地要求不高,可以男女混合參加的項目,如兩人三足跑、4×25m迎面接力跑等短距離的比賽項目,激發女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教體藝[2005]4號都有要求高等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定時間用于體育鍛煉,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要有制度、有組織、有要求、有記錄;每個學生每周至少要參加2~3次課外體育活動。調查當中,69.32%的學生課外有參加體育活動,其中每周參加3次及以上的只有12.70%,而每周參加1~2次的學生有39.69%;每次運動時間在1h或以上的人數只有9.52%,大部分在30min左右,占57.15%;她們在參與形式上,62.43%的學生喜歡選擇與同學結伴進行,而選擇獨自進行和認為應由班級來組織體育鍛煉的分別有19.58%、17.46%;從每周鍛煉的次數和每次持續的時間來看,女大學生的體育活動嚴重不足,而體育活動不足是體能素質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針對女生活動形式選擇的特點以及活動時間不足等問題,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活動人際環境,讓女生自由組成體育活動小組,并選出組長,每周由組長組織她們進行活動;班級開展活動時,多進行一些一次活動由多節次組成,每節次時間在20~30min左右的活動。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增加女生參與活動的次數和強度,提高鍛煉的效果和參與率。
(1)女大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意義認識到位,并支持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但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參與人數不多,且運動嚴重不足,導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
(2)針對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以及缺乏運動技能等問題,有必要組織女生進行運動技能的簡單培訓和健身知識的傳授;班級開展體育活動以提高女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信心為主。
(3)繼續加強陽光體育運動目的意義的宣傳工作,把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體育職能部門和學院要改變服務管理觀念,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加強對班級陽光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的督促、引導,使班級體育活動基本做到有場地、有設施、有制度、有管理、有活動和效果好,進一步促進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健康持續的發展。
[1] 數據來源:教育部網頁教育數據統計公布數據整理而得。
[2] 張國.女學生“占領”高等學府[N].中國青年報,2010-11-08.
[3] 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布[R].教體藝[201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