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娟
(河北體育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4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殘疾人體育活動日趨活躍,殘疾人群眾體育已經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顯示一個國家政治穩定以及經濟發展的衡量標準。2012年倫敦殘奧會的圓滿閉幕,殘奧健兒們共奪得95塊金牌,231塊獎牌,獲得了金牌和獎牌榜雙第一的優異成績,為祖國贏得了榮譽,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標志著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的進步,更標志著中國人民對于殘疾人事業的傾情投入和全力支持。這些成績的取得極大激發了廣大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的熱情,為推動殘疾人體育健身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殘疾人群眾體育是以體育鍛煉為運動手段,促進身體康復、改善身體機能、增強體質為目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多年來,黨委和國家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體育工作,力爭提高殘疾人體育的參與,通過制定法律政策、投入資金、興建體育場館等方式加大對殘疾人群眾體育的投資興辦,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實行為殘疾人事業發展和保障殘疾人權益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制保障。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了今后殘疾體育事業發展的方向。以上政策綱領的提出,為殘疾人群眾體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進一步促進了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發展,是實現殘疾人自身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由此可見,現階段殘疾人體育健身工作已納入全民健身事業大局,做好中國殘疾人群眾體育事業,對于推動全世界殘疾人事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就目前的殘疾人群眾體育參與的人數而言,男性的比例大于女性,其中參與體育鍛煉16~45歲的男性的比例較多,而對于女性的參與現狀而言,主要是受到自身身體狀況和參與意識的影響,參與行為受到一定的限制。現階段殘疾人群眾體育的參與時間多為上午9點,下午4點,參與的時間尚不明確,參與的動機不確定;我國目前殘疾人群眾體育的鍛煉形式多數以間接的體育參與者,多為體育比賽的觀看者,而直接進行體育參與的人數比例很少。
調查我國殘疾人實施群眾體育活動場所,以公園里鍛煉、街道路旁居多;其次是在免費的體育場所鍛煉、在家里鍛煉、樓前后的空地、道邊路旁。目前殘疾人選擇體育鍛煉的場所放映出殘疾人在參與體育鍛煉時受到其自身的身體缺陷的影響,多數殘疾人選擇在居住比較方便的公共場所。
在我國的殘疾人體育鍛煉內容是上選擇多以居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為主,健身跑、健身走排在前兩位。其次為棋牌、釣魚、健身操等。由此可見殘疾人體育參與的活動多為一般性體育項目,而且選擇體育鍛煉的項目多以進行體育康復訓練及力所能及的訓練為主,聽力言語殘疾人更鐘情于球類活動,視力殘疾、肢體殘疾和綜合殘疾人由于行動不便,則多選擇器械性力量練習作為他們主要的活動內容,智力殘疾人則多選擇舞蹈和秧歌等有氧體操活動。因此,各級各地在開展殘疾人群眾體育應以殘疾人殘疾的身體特點,有組織有目的的選擇性開展符合殘疾人體育鍛煉特征的體育項目,發展殘疾人體育的殘疾意識,帶動殘疾人群眾體育開展。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型進入了新階段,隨著人們對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廣泛需要,群眾體育已成為人們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殘疾人作為群眾體育參與的一部分,其參與的目的上附有特殊的意義,殘疾人的群眾體育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重視。然而,社會的輿論、個人的身體條件等一系列的因素都會制約和限制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正常進行。
2.1.1 自身的身體狀況
就目前殘疾人參與體育的現狀而言,由于個體的身體特征,使他們在選擇參與體育活動時,害怕面對旁觀者給予的冷嘲熱諷及自身不能獨立完成體育活動,已成為殘疾人放棄參與體育鍛煉的首要因素。因此,個體的體育參與意識是直接影響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針對于此我們應加大力量宣傳殘疾人體育教育,培養殘疾人運用體育鍛煉達到自我保健、康復鍛煉的目的,從而提高殘疾人群眾體育鍛煉的意識。
2.1.2 殘疾人的體育鍛煉意識
從心里學角度出發,動機是個體內部存在的迫使個體采取行動的一種驅動力。而體育鍛煉意識是在體育鍛煉動機的需求下產生的,因此殘疾人體育鍛煉的動機是存在與長久壓抑在體育鍛煉的意識之下的,所以改變殘疾人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促進殘疾人進行體育鍛煉。我國目前現有的殘疾人群,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性單一,參與目的局限性和實施可行性差,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不明確。因此,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激發殘疾人群鍛煉的意識,帶動殘疾人群參與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
2.2.1 殘疾人體育的運動場地不足
現階段我國服務于殘疾群眾體育的健身場地缺乏,直接影響到殘疾人群眾體育的參與現狀。就目前而言,我國一線、二線城市應用于開展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場館僅局限于在殘疾人聯合會下屬的專門的體育運動場館,而社會上收費的高檔體育運動場館的設立只是少之甚少,雖然近些年國家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開辦符合殘疾人特點的無障礙體育設施,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原因并不能完全滿足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造成絕大多數殘疾人選擇在家中、街道、公園進行體育活動的開展,造成現階段我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缺乏一定的場地選擇。
2.2.2 我國的殘疾人群眾體育管理體制不規范
我國目前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體育部是中國殘疾人群眾體育管理的核心部門,承載著全國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的組織管理運行的核心職能,負責指導并開展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當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在開展殘疾人體育參與的組織形式多為競技體育為主,而針對與群眾體育的開展,只是以開展少數的殘疾人群眾體育的活動,并沒有專項組織殘疾人群眾體育的普及與推廣,因此殘疾人群眾體育的開展與實行受到了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約。
在全國范圍開設殘疾人體育鍛煉服務管理體系,來保障殘疾人群眾體育的參與,體系以改變社會對殘疾人群的歧視、偏見的思想觀念為出發點,以提高殘疾人群自身對體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各省市區要建立專門的康復醫院和集康復、托養、技能訓練等功能為一體的殘疾人養護中心及防治康復基地。成立由殘疾人聯合會、衛生、民政、財政等部門組成的殘疾人康復工作領導機構,通過對殘疾人的體育監測,建立殘疾人參與體育康復鍛煉的運動檔案,并及時對殘疾人參與的運動效果及康復手段進行跟蹤,以確保殘疾人群眾體育鍛煉的實施,達到運用網絡體系監督、監測殘疾人參與群眾體育的現狀,并對產生的問題及時糾正。力爭使殘疾人體育在和諧、健康的社會環境中發展,從而促進殘疾人群眾體育的開展。
目前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是以提高我國體育人口的現狀的基礎上開展的,殘疾人群眾體育最為特殊的體育人口參與的一部分,我國需要加大力度建設殘疾人群的體育康復路徑,為滿足不同殘疾程度的人群提供最簡便有效的體育健身器械,在全國范圍內達到不同程度的殘疾人共同參與群眾體育可行性。
政府和社會相結合的投資方式,是在我國社會轉型以我國的經濟發展背景為模式提出的投資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政府管理為主,社會為輔的體育經營管理模式的弱點,加大了社會團體參與體育投資的力度,增加殘疾人體育投資的費用,改善殘疾人體育資金緊缺的現狀,到達政府和社會相結合的統一管理模式。
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為殘疾人群眾體育提供了堅實的人力保障,為殘疾人參與群眾體育提供科學的鍛煉指導,負責殘疾人體育的康復、治療等多項運動技能的學習,組織殘疾人實施體育比賽、運動訓練,并結合不同殘疾人的生理特點,制定行而有效的運動訓練計劃,到達激發殘疾人參與體育的熱情,帶動殘疾人群眾體育的開展。因此,政府應加大力度,推行殘疾人健身指導員的隊伍建設,能夠勝任從事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工作的開展。
[1] 周芳.我國殘疾人體育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5(1).
[2] 莊茂花.論黑龍江省殘疾人競技體育的現狀及影響其發展的因素[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1).
[3] 徐成立.我國殘疾人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D].985代論文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