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超
(四川警察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目前對武術產業開發的力度不夠、步伐滯后、政策不寬以及思想觀念等因素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我國武術產業的開發和進展。如何更好地加快武術產業化進程和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品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實際的問題。因此我們應從以下所分析的現狀和諸多不足因素著手,只有逐步改革現有的不合理體制和弊端,尋求武術產業的發展對策,才能更好地發展武術,找到一條武術產業發展的正確道路。
武術產業化是指武術事業的基本運行方式向市場經濟的要求轉化,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武術發展規律,開發武術經濟資源,把武術與經濟結合起來;運用經濟的原則和行為,拓寬武術市場,形成市場運行新機制。產業涵蓋所有與武術相關的經濟活動,如武術物質產品和武術信息產品,以及武術勞務。
武術產業的發展模式大體上則可歸納為三種:一種是以武養武的形式,如開辦培訓班、興辦館校、舉辦比賽和表演等;二是興辦與其他行業相結合的開發形式,如影視、出版物和醫學相結合而形成的多種武術產業等,這一類中的影視和用品方面的產業形式也已形成;三是圍繞武術所搞的大型開發形式,比如貿易、旅游等。
任何一個產業,要想發展、要想在競爭中求生存,必須要有自己的先進思想作指引,我國目前的武術產業仍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雖然改革開放為武術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提供外國體育產業的成功模式,但我們必須記住自己目前的發展狀況和自身特點,盲目生搬硬套國外模式,試圖一蹴而就,只會導致我們向“左傾錯誤”思想邁進。中華武術門派眾多,難免帶有封建色彩和小農經濟的烙印。武術求發展必須擺脫落后觀念和陳舊制度的束縛,進行符合時代潮流的改造和包裝,轉變陳舊觀念,摒棄阻攔進入市場的羈絆和“右傾錯誤思想”。
從目前看,武術產業活動大多處于一種自發、松散的狀態,偏重短期效益、缺乏長期規劃,未形成一套系統的武術市場運行體系和管理體系。如紅火的武術館校,而今卻大量萎縮。如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與拳擊、空手道、泰拳對抗賽等賽事,也相繼擱淺。如曾創世界單行本發行之最的《武林》雜志,現已今非昔比。武術的產業活動,僅停留在“武術搭臺、經貿唱戲”的低水平,是搭臺的配角,僅限宣傳的作用,并未向經營的主體轉化,市場的普及性和持續性均未達到,而武術產業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以武為主,以武養武”。
在武術競賽體制中除了錦標賽以外,其他的競賽模式較少。盡管,武術的競賽逐漸走向市場化趨勢,如舉辦的“散打王競賽、地方各級散打擂臺賽、國際性的各種對抗賽”等,但與k-1和UFC等賽事相比,還存在規模較小、比賽的觀賞性和刺激性不強、包裝宣傳力度不夠、賽事的持續性不強。目前很多武術競賽仍處于企業贊助狀態,整個運作過程缺乏商業化調控。
武術產業缺乏既懂武術又能熟識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精通市場營銷的經營管理隊伍,目前武術產業者經營方式落后、市場開發措施欠缺,嚴重阻礙了武術產業的發展。光有優秀的運動員而沒有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去管理、經營和運作武術產業是不行的。隨著武術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對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
產業化道路必須建立在相關的市場運行法規的前提下,1993年國家體委主任會議制定了《關于培養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產業化進程的意見》,指出體育要“面向市場,走向市場,以產業化為方向”等政策,標志著武術產業已有了一定的基礎。為此體育主管部門,要從產業結構調整入手,站在發展的高度來研究武術產業的法制建設問題。制定出產業市場相關的管理條例,解決的武術產業經營管理、商業性競賽管理、經紀活動管理以及賽事轉播經營權的管理、武術文化價值等無形資產管理的一系列市場運行機制問題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政策保障。
對目前實行的武術段位制和現在成熟的外來武術項目相比,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市場運營上都還有一定的差距。解決這些問題的需要我們瞄準市場的脈搏,走市場化的發展道路,對段位制的技術和考核體系進行適當調整,更加完善中國武術段位制度。在眾多的武術拳種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拳種進行改革,可以采取以下的發展模式和策略:確定習武理念;建立會員制度;制定段位的設置辦法;確定段位的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段位教材。
制定武術產業人才的教育工程、建立武術教學科研人才中心,為國內外武術組織、機構和武館選派專業援外人員;加快對武術高學歷人才的培養,調整改革武術專業課程設置,增設經濟、法律策劃、營銷、公關、中介等課程,加強武術專業學生的經營管理和創業能力培養;在綜合性大學和體育院校中設置體育經濟、體育旅游專業或專業方向,以體育學(含民族傳統體育)和工商管理類課程為基礎,培養從事體育產業經營管理的專門人才。
突破傳統競賽體制的限制,借鑒拳擊、網球、足球、籃球等的成功的賽事模式,制定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的賽事制度。例如成立一個“中國武術職業聯盟股份有限公司”,邀請武術館或武術俱樂部加盟組成一個實體,整體運作。每個武術俱樂部須擁有全國前6名的選手,至少有3~5名,保證競賽的水平。一年為一個賽季,每個星期為一輪競賽,競賽在全國城市內輪流開展。對場地、服裝等進行統一包裝,制定統一競賽規則,并通過媒體對賽事進行直接跟蹤報道。轉播權、廣告收入、門票收入及各種支出等由職業聯盟統一管理,賽季結束后,按照每個俱樂部的競賽排名進行利益的統一分配。
現在不少外國人懷著對東方文化的興致,抱以對武術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渴望,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紛紛來中國學習武術。我國也多次派出團隊進行表演、教學、傳授,形成了廣泛的民間文化交流,這一渠道的發展,預示著中國武術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廣闊而深遠的前景。武術積極向奧運邁進,正是武術追求的目標之一。探觀韓國,自1993年起,陸續向世界各國派出教練員和表演團,增強援外有力地推動了跆拳道在世界范圍內的開展,1998年漢城奧運會跆拳道向全世界展示,終于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成為正式競賽項目。跆拳道的成功給我們帶來了希望的啟示。隨著中國的入世和2008北京奧運的成功,也將給武術產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體育用品和運動裝備市場,一直是體育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體育產業一大塊市場。武術的運動裝備和武術商品的開發上明顯滯后,沒有響亮的品牌。著名的曼聯足球俱樂部,在球衣的銷售上,一年贏利上千萬英鎊。美國的耐克、德國的阿迪達斯自不用多言。再說國內的品牌,體操有“李寧”;乒乓球有“紅雙喜”等。在武術產業商品的生產方面應結合固有的人文特色,推出自己的品牌、加快生產集團化、規模化的道路。另外,武術的服務性行業品牌意識較差,武術搏擊俱樂部服務質量較低,要在國際上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首先要樹立品牌戰略意識,加強經營、建立良好的信用。創立武術產業的品牌,是武術產業發展規范化的必然要求。
武術的中介產業(武術經紀人,中介公司等一些中介機構)是武術產業鏈上是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外在國外這些體育中介產業發展的相當成熟。譬如:美國的拳擊經紀人,組織一場拳賽,賽前做大量的宣傳工作,并拉很多的贊助,往往要耗資上億美元。使一場拳擊競賽受到很多人的關注,這樣就使這些經紀人獲得巨大的收益。在歐洲各國的足球聯賽,經紀人已相當普遍并在球員的轉會及賽事的安排和運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產業化對中介人才的特殊要求,可在高校設置武術產業經營管理專業。建立良性循環的中介產業,對規范武術競賽市場,推動武術產業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使武術產業價值贏得更大的市場,獲得利益最大化。
在目前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國的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給武術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武術產業已經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認同,也有越來越多商家企業參與到武術產業的經營中來。當人們更看重文化和健康的同時,武術會成為每一位現代人的朋友。武術這么豐富的內涵、這么奧妙的哲理、這么巨大的市場前景。它前途似錦;它商機無限;它魅力無窮……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相信,武術產業將向世界展示中國武術獨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市場價值,相信中華武術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1] 王建民.試述武術市場對武術發展的影響[J].科技信息,2005.
[2] 張超慧,張五平.體育產業全球化趨勢及其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6(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