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歡 劉國亮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2)
攻擊行為模型建立與選擇不僅是研究攻擊性行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它又是研究攻擊行為的必備條件,只有選擇最合適的攻擊模型,才能避免對實驗結果造成不必要的影響。目前專門針對大鼠攻擊模型構建比較的論文還沒有涉及,只是在有關攻擊行為的研究中簡要的提及。本文主要以有關攻擊行為文獻為研究對象,理清了不同大鼠攻擊行為模型構建的方法及原理,并對不同的攻擊模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今后研究有關大鼠攻擊行為提供理論依據。
Apomorphine誘導的大鼠攻擊模型[1]是通過給大鼠皮下注射Apomorphine,注射量為1.0mg/kg。該模型在醫學領域應用較為廣泛,Apomorphine屬于神經系統藥物,作用于多巴胺能受體。該藥物直接刺激大腦髓質起動囊,包括前庭中樞也受到刺激,因此,運動可增加本品的嘔吐作用。阿撲嗎啡不僅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也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可出現持續的嘔吐、呼吸抑制、呼吸急促、急性循環衰竭、昏迷甚至死亡。還能引起消化系統的代謝紊亂。另外還有報道:服用阿撲嗎啡還有可能出現運動障礙。雖然鄭現杰[2]將Apomorphine誘導的大鼠攻擊模型運用到攻擊行為的研究當中,驗證了藥物Apomorphine誘導的大鼠攻擊性模型可行,產生攻擊性行為后能進行正常的快速力量訓練,可以用于體育領域的科學研究中,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證實了快速力量訓練模型的可行性,但是此模型不適合作為運動領域的行為學研究,更適合病理性攻擊行為領域的研究,因為Apomorphine誘導的大鼠攻擊性模型在研究運動領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
獨居即把動物單獨飼養21天或更長時間,之后將一只非攻擊性的同種入侵者引入獨居者籠中,獨居者便會對入侵者發出攻擊。居住者——入侵者模型即首先去除居住者飼養籠中的雌性和幼體,將一只群養的雄性同種個體或嗅球摘除個體放入居住者籠中,僅需幾秒,居住者便會對入侵者發出攻擊[3-4]。用獨居的方法建立的居住者——入侵者模型,方法簡單、易于操作、不會對大鼠造成傷害,但是此方法容易造成大鼠抑郁。居住者——入侵模型中居住者對自己的生活環境非常熟悉,通過去除居住者籠中的雌性和幼體使雄性大鼠失去同伴及幼體,使大鼠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響,再加上外來鼠的入侵,會從心理上激怒居住鼠。居住鼠為了驅趕和保護自己的領域,會向入侵鼠發起攻擊。一般來說,居住鼠要比入侵鼠更有競爭優勢,因為在領域內,居住者要比入侵者更熟悉環境,已經和所處環境建立了比較穩定的關系。居住鼠在失去同伴和幼體的同時又遭遇入侵鼠的侵犯,由此導致攻擊行為的產生,相對來說對鼠類軀體和內分泌影響較小,而大鼠在失去同伴和幼體的時候反而會對神經系統造成較大的影響。居住者——入侵者模型適合用于由于社會關系的改變而引起的攻擊行為。
單籠飼養——晝夜顛倒模型是依據MeganE[5]、AllevaE[6]的方法進行大鼠攻擊行為構建。對大鼠進行單籠飼養,制造晝夜顛倒環境,每晚20:00開燈,早上8:00關燈,共10天。第11天9:30開始實驗,該時間段內大鼠處于夜間興奮狀態。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物都會經受各種環境條件的周期變化,大鼠也不例外,這種變化是由于地球、月亮和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而引起的。雖然環境變化劇烈,但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這就有利于生物的某些行為和活動總是在特定的時間發生,但行為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和環境的節律性相關。動物行為和生理節律極為常見,很多動物都是在每天的特定時段進行特定的活動,例如:蝙蝠在夜間活動;蜜蜂在白天活動。因此一天的日夜交替對大鼠的行為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晝夜顛倒雖然能引起動物產生攻擊行為,但是晝夜交替打亂了大鼠的生物節律,然而生無節律的改變又會影響到大鼠的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單籠飼養——晝夜顛倒模型是在打亂大鼠生物節律而誘導大鼠引起的攻擊行為,但是會對大鼠神經和內分泌的一些指標造成影響。雖然黃利軍[7]實驗結果指出:采用單籠飼養——晝夜顛倒產生攻擊行為,能進行正常的快速力量訓練,使機體產生良好的應激和對環境的習服能力,可以用于體育領域的科學研究,但是會對實驗結果造成不良的影響。
單籠飼養——空瓶慢性應激模型是給動物7天適應期后,進行定時喂水訓練10天(僅每天早9:00~9:10和晚21:00~21:10給予飲水,其余時間不給水)。于第18天晚21:00~21:10開始給予情緒應激刺激,具體方法為在定時喂水期間給予大鼠空瓶刺激誘發其情緒應激,刺激的給予是無規律的,一天一次(早或晚)或一天兩次。邵楓、林文娟等[8]人研究表明:空瓶刺激能誘發情緒應激組動物明顯的情緒應激反應,表現為咬籠子和空瓶的攻擊性行為,而單純的缺水僅能引起生理應激組動物微弱的情緒應激反應,表現為少量的探究行為;另一方面,在慢性情緒應激期間,情緒應激組動物的行為表現并沒有因空瓶刺激的長達14次的反復給予而改變,始終以攻擊性行為為主,說明動物處于強烈的情緒應激狀態。這說明大鼠在接受到10天的定時給水的信號刺激,形成了條件反射.這種由于單純的缺水誘發的情緒應激形成的大鼠攻擊行為雖然穩定性較高,但是會引起由于缺水引起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代謝紊亂,會對研究大鼠攻擊行為有關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相關指標造成影響。孫戰軍、辛峰等[9-10]指出:通過情緒應激刺激和單籠飼養獨居雙攻擊建模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大鼠的攻擊性行為的發生頻次,可達到預期的建模效果。實驗存在的問題:攻擊性行為刺激長期施加于大鼠的非穩態負荷有待進一步探討,負荷過重可能導致大鼠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激素調節分泌異常,對不同器官和整個系統機能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和后果,從而導致不同生理疾病或過度訓練的產生,在此方面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探討。
大鼠攻擊模型的構建是研究大鼠攻擊行為的必備條件。但在目前實際的應用中,所建立的大鼠攻擊模型大多會對實驗結果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構建一種穩定性高、可復制、易操作和仿真性高的大鼠攻擊行為模型進行大鼠攻擊行為研究尤為重要。攻擊行為模型的建立雖然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但在應用攻擊模型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在今后大鼠攻擊行為建模的過程中,攻擊模型的建立要避免對實驗造成不良影響。在選取大鼠時要開闊思維,合理的運用雄性、雌性以及幼體相結合的方法。大鼠攻擊模型的研究還必須注重其理論依據,注重比較目前不同大鼠攻擊行為模型,注重對已有成果的總結和概括,并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努力尋找更合理的建模方法。只有如此,大鼠攻擊模型才能更科學的建立,才能得到自身理論的完善,才能真正為以后有關大鼠攻擊行為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
[1] Vallo Matto,Lembit Allikmets,Tatjana Skrebuhhova,et al.Apomorphine-Induced Aggressiveness and(3H)Citalopram Binding After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in Rats[J].Pharmacology,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1998,59(3):747-752.
[2] 鄭現杰,胡柏平.攻擊行為大鼠快速力量訓練對骨骼肌收縮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8,5.
[3] Cheryl A Frye,Madeline E Rhodes,Alicia Walf,et al. Testosterone enhances aggression of wild-type mice but not those deficient in type I 5α-reductase[J].Brain Research,2002,948:165-170.
[4] Klaus A.Miczek,Subuhee Hussain,Sara Faccidomo.Alcoholheightened aggression in mice:attenuation by 5-HT1Areceptor agonists[J].Psychopharmacology,1998,139:160-168.
[5] Megan E·Breuer,Marilyn Y·McGinnis,Augustus R·Lumia,et al.Aggression in male rats receiving anabolic androgenic steroids:effect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vocation[J].Hormones and Behavior,2001,40:409-418.
[6] Alleva E.Assess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rodents[J].Methods in Neuroscience,1996,14:111—137.
[7] 黃利軍,胡柏平.攻擊行為大鼠快速力量訓練對腓腸肌代謝酶及肌纖維形態影響的實驗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0(6).
[8] 邵楓,林文娟,陳極寰.慢性情緒應激對大鼠行為的影響及變化趨勢[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1):5.
[9] 孫戰軍,胡柏平.大鼠攻擊性行為應激狀態下快速力量訓練效果的初步探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9(5).
[10] 辛峰,胡柏平.攻擊性行為應激對快速力量訓練大鼠骨骼肌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標影響的實驗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