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徐州 221140)
旋風腳是武術運動跳躍運動作之一,一般以左腿向左擺動,右腿蹬地起跳,在身體騰空向左旋轉的同時,右腿直腿擺動里合,旋轉近一周時右腳與左手在左額前相擊響后,左腳落地,繼而右腳落地。旋風腳動作漂亮,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旋風腳技術由三個部分構成,完成這個動作并非單一輕易能做好的,舉例以右旋風腳來說明,其整個動作包括上步起跳、身體騰空轉體里合腿、落地三部分。
踏跳動作伴隨著旋轉,當在空中完成這個動作時所需的能量則需從地面獲取。動作有:轉體、擰腰、上步掄臂等。做動作時,左腳、左手的動作在同一時間完成。在做左上步動作的同時,左手要配合左腳的工作向前上方擺起,而右臂則要自然的握拳向下方擺動。與此同時,右腳要上步,身體有左面向后轉體180°,右腳腳尖向內扣,膝關節自然彎曲,做好起跳的準備,同時左腳提起向上方主動擺動。
在跳起的一瞬間,在腳掌捻轉離開地面時候,主動擰腰、轉髖、猛力蹬地,并伸直髖、膝、踝關節,從下到上、有外面想內里已扇形擺動的形式呈現,與此同時手臂做向上掄擺。當身體的旋轉達到平角時,里合腿必須最大程度的靠近身體,當里合腿的旋轉角度到達平角時,兩腳掌要保持內扣,左手在臉前迎擊右腳掌,轉體達到270°時擊響。
擊響后,兩腳在空中下降的過程中需要準確完成騰空旋轉等動作,并掌握輕落、站穩要素。根據練習的深度不同,一般落地方法分為以下三種:(1)對于初學者,做到左腿自然下落著地,轉體90°擊響即可(因初學者腿部力量、全身協調及柔韌度不夠)。(2)當動作比較熟練時,可以在完成騰空動作的同時,雙腳亦同時落地。(3)右腿快速里合擊響后先于左腿落地,不論那一種落地姿勢均應注意落地時前腳掌著地緩沖,以保護踝、膝、關節(此動作用于具備了一定的騰空高度和較好的爆發力時)。
教師首先先示范標準動作,讓初學者對旋風腳技術有一個直觀了解,對各動作有最初印象;其次對旋風腳技術作簡單的理論分析,旋風腳分為上跳起步、轉體騰空里合腿、轉體落地三個階段進行分解訓練。在實際教學中,要使初學者意識到三這個階段之間聯系的重要性。
2.2.1 力量練習
田徑運動對于鍛煉下肢肌肉爆發力和速度耐力有很大幫助。田徑運動項目中的變速跑、多級跳等運用對達到鍛煉目的,效果更明顯。青年少如果想加強下肢力量,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爬山、跑臺階等,用這些方便且富有趣味的活動來實現。
2.2.2 柔韌性練習
古語說“練拳先練筋”,由此可以柔韌性的練習在武術練習中的重要性。肩部、腰部、腿部的柔韌素質訓練在武術柔韌性的訓練中顯的至關重要,而肩部、腰部、腿部的柔韌訓練一般采取兩種訓練形式:被動訓練、主動訓練。前者需要第三者協助,再運用搬、壓、撕、拉等鍛煉,鍛煉肌肉的伸展和關節的活動范圍,使二者達到最佳狀態;后者主要練習柔韌性,主要通過壓、耗、控等運動來實現控制肌肉的收縮。在柔韌性的練習中大多的采用自動式慢張力法進行訓練。之所以選中主動式的柔韌性練習,其有三處好處:(1)由于是自助式的聯系,能夠很好地感受肌肉和韌帶的拉伸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超越身體強度的運動力度,這樣就能控制損傷和劇痛的發生頻率。(2)對于牽伸反射的聯系也有很大的幫助。(3)自動式聯系可以放松肌肉的對抗性,鍛煉中可以最大程度的緩慢拉長肌肉纖維。
2.2.3 協調性練習
跳擺、收腿擊響的完成一般要借助助跑來接起,以使助跑、起跳動作銜接更好。當動作完成得很熟練時,可以對肌肉進行靈活控制。當對肌肉的收縮程度和收縮的時間掌控得恰到好處時,運動之美也隨著展現再來。
2.2.4 旋風腳擺腿練習
大致可分負重擺(用1~2kg的沙袋綁小腿練習里合腿、外擺腿等,以增強收擺的力量與速度,左右腿都可以練習)、快速擺(不負重,快速擺腿主要是提高擺腿的速度和掌握擊響腳的空中位置和時機)包括里合腿、里合拍腳、轉身里合拍腳、轉身騰空里合腿等。
2.3.1 助跑
旋風腳的助跑對騰空動作的完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助跑可以使人獲得更大慣性和起跳的高度,以便更好的完成技術動作,在助跑時,旋風腳的步幅不能保持一致,因由中、大、小恰當結合,節奏鮮明,要能體現出緩、快、慢來。
2.3.2 擰腰
站在生物學的角度來說,結合轉動力學的動量距規律,當人在做扭腰運動時,可以得到一個來自自身的旋轉上的速度。腳在整個擰腰的旋轉動作中,處于一個支點的位置。腳與地面產生的各種外力生成了一種角動量,就是這種動量使身體發生旋轉。即是我們在進行練習時強調的“力發于根節”。因此可以看出,做旋風腳練習時首先要注意起跳腳要稍內扣,這樣才能產生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以借此加大腳與地面的摩擦力。
2.3.3 起跳
想要掌握好旋風腳首先要掌握好起跳,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起跳的動作直接影響著起跳的高度,旋風腳的完成質量受保持住。起跳的一瞬間要保持頭上頂,即頭要正,頸要直,下意識的保持住那股向上頂的勁,這股一直向上頂的勁不但可以保持人體的自然中正,還可以使身體感覺更加的靈巧,便于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更改重心,還能振奮精神,使運動者看起來更隨意。起跳腿(右腿)足趾屈肌群的收縮力要特別強,要發揮利用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三頭肌等肌肉的收縮力量,達到較理想的騰空高度。
2.3.4 空中里合腿
腹部肌肉收縮,背部、臀部肌肉拉伸,注意主動肌和對抗肌的協調配合、興奮——抑制相互轉化,還要注意上肢協同配合等。空中旋轉動作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當空中旋轉時擊響要速度,如果動作稍有遲鈍會使身體快速下降,會使動作完成不達標,導致效果打折。
2.3.5 落地的動作
旋風腳接豎叉或馬步。從整個動作的完成情況來看,騰空動作的跳躍動作、落地的準確程度決定了落地動作的穩定性。在動作完成過程中,騰空旋轉過度或旋轉不到位都會使身體失去平衡。因此,騰空跳躍動作完成的準確決定了落地動作是否穩定。除此以外,我們還要重視落地時動作的準確性,當落地時的姿勢不準確,比如:低頭、俯腰會造成落地動作不穩定。由此可見,要使落地動作穩定,就必須先做好跳躍動作和落地動作的練習,使兩個運動準確度更高。
以下三個方面的聯系可以很好的糾正由于技術要領沒有掌握好或者是柔韌性不好造成的失誤。(1)多做里合高抬腿。在高抬腿的過程中做里合狀,并盡量使單腿高過頭頂且站立腿要成扣腳型,并且在空中做輕松狀。(2)在騰空轉體里合腿的練習中要將動作完全打開,充分體會頭上頂,上體直立,腿被動里合的感覺。尤其要注意的是右膝伸直且可以不拍腳。(3)在動作中做好防護聯系,將工作的要領完全體會。
分析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起跳時制動不夠、柔韌性差、腿部力量不夠等。教師首先要幫學生指出錯誤的原因,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弄明白自己沒做好動作的原因,再進行針對性練習。如果是起跳時制動不夠,可做一些動作幫助做起起跳高度。如:助跑、翻腰等;柔韌差的學生應多做正側壓腿、正側踢腿,以改善柔韌性。對于腿部力量差的學生,進行負重提踵、跳繩等素質練習。
當出現腿動比腰動早,會約束到腰動。我們所進行的訓練目的在于使運動協調,注意動作的先后順序,最后達到提高身體旋轉能力的目的。
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雙腳落地,后單腳起,單腳落,利用好運動的慣性順利銜接后面的動作(豎叉、馬步等)。
在武術比賽中,旋風腳技術是常用到的技術之一,運用頻率也相當高,因此要對此動作結構與要領作深入分析,掌握透徹,以提高旋風腳訓練效果的前提。旋風腳可分為上跳起步、轉體騰空里合腿、轉體落地三個階段;旋風腳的專項練習包括力量練習、柔韌性練習、協調性練習、旋風腳擺腿練習等練習手段;其輔助練習主要以助跑、起跳和空中里合腿以及落地的動作練習。
[1] 弓云武.習武練功500問[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2] 吳保占.武術旋風腳涉及的工作肌群與訓練方法分析[J].搏擊,2009(10).
[3] 薛盛才.怎樣練好“旋風腳”[J].中華武術,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