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琰 吳國峰
(石家莊鐵道大學 河北石家莊 050043)
近十幾年來,隨著我國羽毛球健兒取得的輝煌成績與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羽毛球運動取得迅猛的發展,我國羽毛球不僅一直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同時學術界也研究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成果。
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具有內容新穎、信息量大、專業性強、學術價值高等特點,又具有專深的理論和卓越的見解。其發表狀況被認為是衡量此學科發展水平和科技產出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對科研機構、科技人員成就和貢獻的一種度量。而且學位論文具有學科專業區分明顯、易于衡量、評價研究等特點。因此文章選擇學位論文作為統計分析對象,通過統計分析我國羽毛球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來研究我國羽毛球的現狀與趨勢,為今后學科發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與依據。
目前中國相關資源最完備、高質量、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是《CNKI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累積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文獻至2012年10月,有170萬多篇,自1984年以來,收錄了全國621家碩士培養單位的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和404家培養單位的博士學位論文。從中國知網的《CNKI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選取了本文,于2013年5月8日以“題名”和“關鍵詞”為檢索途徑;以“羽毛球”作為檢索詞;以“或者”選擇邏輯關系。總共檢索到228篇有關羽毛球學位論文,其中博士學位論文9篇,碩士學位論文219篇。
學位論文分布的年代可以看出研究生的培養方向。2001~2012年《CNKI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的羽毛球研究的學位論文的年代分布分別為:2001年1篇;2003年1篇;2004年2篇;2005年5篇;2006年10篇;2007年20篇;2008年22篇;2009年34篇;2010年32篇;2003年55篇;2012年46篇。
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有關羽毛球的學位論文始于2001年,從2001~2011年,選取羽毛球作為研究主題的學位論文逐年增加(至今,因為2012年的博碩論文尚未收錄完全,故暫不做考慮),總體上呈波浪式上升的趨勢。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01~2005年間,學位論文的總體數量比較少,每年的出產量保持在個位數左右,但是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羽毛球的訓練方法等基礎性理論方面,很少涉及羽毛球的實際應用領域。第二個階段是從2006~2011年間,學位論文量呈明顯跨越式增長的趨勢,幾乎每兩年就上一個新臺階,尤其是2011年當年的學位論文量達到了55篇,幾乎占全部228篇學位論文的1/4,從數據上表明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加入到羽毛球的研究中,這也是同我國的羽毛球事業的迅速發展是分不開的。
本文按照《CNKI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所涉及的學科專業進行分類,排在學科前7名的學科分別為:體育教育訓練學163篇;體育人文社會學25篇;運動人體科學10篇;課程與教學論7篇;應用心理學5篇;藝術設計4篇;結構工程3篇。
由此可知,對羽毛球研究主要集中在羽毛球訓練理論與方法領域中,首先是體育教育訓練學163篇,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占到了全部學位論文的71%,應該看作是羽毛球研究的核心專業。其次是體育人文社會學25篇,可以看成羽毛球研究的主要學科,涉及到是羽毛球產業化、市場化、商業化、職業化等方面。另外有關其他學科應該看成羽毛球研究的相關學科。包括有運動人體學科10篇,是從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力學等方面來對羽毛球進行詮釋。有關羽毛球課程與教學論(與體育教育訓練學有交叉,其相當大部分包括在體育教育訓練學中)、應用心理學(與體育教育訓練學有交叉,其相當大部分包括在體育教育訓練學中)、藝術設計(涉及羽毛球服裝、球拍、延伸用品等)、結構工程(主要是羽毛球場館建設)都有涉及。而有些方面如:羽毛球場地、器材、規則、裁判員賽制、中小學羽毛球運動、計算機運動模擬等研究都涉及的很少。因此,只有從心理學、生理學、醫學、營養學、建筑學、美學、計算機等多學科領域對羽毛球運動進行綜合研究,才能有效地促進我國羽毛球運動的全面發展。
參照《CNKI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進行統計,研究生所在機構共有54家培養單位發表了有關羽毛球方面的學位論文,排在前14名的分別為:北京體育大學33篇;首都體育學院21篇;湖南師范大學16篇;蘇州大學14篇;西安體院學院14篇;東北師范大學12篇;上海體育學院10篇;武漢體育學院10篇;遼寧師范大學9篇;沈陽體育學院6篇;河北師范大學5篇;華東師范大學5篇;福建師范大學5篇;北京工業大學5篇。
從事羽毛球研究的機構大致分為體育類、師范類、綜合類、理工類四種院校。從發文量來看,體育類院校師范類院校占據了主導的地位。其中體育類以北京體育大學為領頭羊,發文量達到了33篇,研究的范圍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共同發展;其次首都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在發文量上都有不俗的表現。而師范類的院校研究更偏重于羽毛球的實際應用研究、教育方法等方面,東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都屬于發文的佼佼者。值得一提是為綜合類院校的蘇州大學(該校具有體育學的博士與碩士授予權),發文量竟然達到了14篇,這與該校的師資力量強大與學科發展歷史淵源是密不可分的。而理工類的學校主要是涉及到羽毛球場館的建設問題,特別是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羽毛球的場館,北京工業大學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文量達到5篇也就不足為怪了。
利用能夠揭示或表達文獻核心內容的關鍵詞,在某一研究領域文獻中出現的頻次高低來確定該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動向的文獻計量方法是詞頻分析法。因為文章核心內容的濃縮和提煉是一篇文獻的關鍵詞,所以所在領域的文獻中如果反復出現某一關鍵詞,則反映了該關鍵詞或主題詞所表征的研究主題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228篇學位論文關鍵詞出現頻率在6次以上的為:羽毛球76次;現狀27次;對策24次;羽毛球運動14次;普通高校9次;大學生、俱樂部、技戰術、發展對策和對策研究都為8次;高校和羽毛球教學都為7次;現狀調查、男子單打和身體素質都為6次。
詞頻數最高的關鍵詞為“羽毛球”(76次),由于其特殊性,對研究熱點分布起不到相關作用,所以把它排除。關鍵詞被分成了三類。第一類關鍵詞為核心,是羽毛球的訓練研究方法,如現狀、對策、羽毛球運動、對策研究、技戰術、身體素質、發展對策等;第二類關鍵詞為主要,學校羽毛球教學研究,如:高校、普通高校、大學生、羽毛球教學等;第三類關鍵詞為次要,是社會性性羽毛球運動的研究,如俱樂部、男子單打等。
在《CNKI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學位論文的統計分析看出,自21世紀初尤其是近幾年以來,我國學術界的普遍關注研究羽毛球,越來越多的研究者也被吸引并投入到該領域。其表現為:逐年增長的學位論文、日益增多的研究學科和逐漸增廣的研究范圍。其中,體育與教育學領域的論文數量居多,且各自的核心研究機構已經基本形成,但是他們在羽毛球研究中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蘇州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6家單位,成為了羽毛球研究的的主要研究機構。另外,羽毛球研究的熱點相對突出,表現在羽毛球競技技術、學校羽毛球教學、社會性羽毛球運動已經成為羽毛球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雖然,我國羽毛球研究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數量增長的很快,但在理論研究上就偏少或偏淺了,理論聯系有價值的研究比較少,交叉學科研究偏少,而且很多研究重點并沒有結合學科特色,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所以在今后研究中,首先,要重點加強應用研究(羽毛球),特別是發掘社會性、商業性羽毛球運動這種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向,將羽毛球研究的理論、方法應用到具體行業中,不能做表面文章,要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其次,應結合羽毛球研究的專業優勢來進行跨學科、多視角的綜合研究。
[1] 師忠凱,華薇娜.國外知識管理方向學位論文定量分析[J].新世紀圖書館,2004(4):14-17.
[2] 馬費成,張勤.國內外知識管理研究熱點——基于詞頻的統計分析[J].情報學報,2006,25(2):163-171.
[3] 陳靜.新奧運周期我國羽毛球運動可持續發展研究[J].科技信息,2011,20: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