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敏
(新疆財經大學體育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2)
實現高校體育目標,只靠每星期兩個學時的體育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終身體育思想的目標,必須通過課內外相結合來實現。實施“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可以將課堂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內外體育競賽活動有機結合,使體育課程教學形成課內外一體化,將學生課外體育參與鍛煉情況納入體育課程綜合成績,成為課堂體育的有益延伸。而參與課外體育鍛煉主要以游戲、健身、競賽等形式為主,經過調研發(fā)現,體育競賽是學生課余體育中占比重較大的參與鍛煉形式之一。在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背景下,體育教師既要完成課堂體育教學,又要組織和參與所有課內外體育競賽裁判工作,顯然是不現實的。而培養(yǎng)一批適應高校體育競賽特點,能夠勝任課外體育競賽的裁判和組織工作的大學生裁判員,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途徑和方法之一。本文以籃球項目為例,探討高校籃球競賽學生裁判員培養(yǎng)的相關問題,旨在提高高校籃球運動課內外學生參與積極性,推動校園籃球的運動發(fā)展水平。
籃球運動深受廣大學生的青睞,是高校學生最喜歡和最普及的運動之一,各高校也都普遍開設籃球選項課,作為體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籃球教學也都試圖在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確立“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師、學生雙主體共同改造課程客體的過程中,做到興趣和技術兩者兼得,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與提高素質融為一體,在體現體育多功能的同時進一步突出其增強體質的基礎性,以實現運動教育向健身教育的轉變,最終讓學生選擇籃球項目自我鍛煉并因之終身受益。在高校大學生中培養(yǎng)籃球裁判員,不僅可以輔助教師開展籃球課內外教學工作,提高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和技戰(zhàn)術水平,同時學生在籃球裁判培養(yǎng)的過程中,可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籃球課程教學改革理念所提倡和要求的。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在長期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對于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有著重要影響。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課余體育競賽和體育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體質,提高身體素質,而且使大學生從體育中感受到身心愉悅,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專業(yè)本領技能的學習。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實踐環(huán)節(jié)方面,重要的還是要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在課內外一體化理念下,本著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思想,積極開展校園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利用一切有利于開展校園體育活動的手段和方法,將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學安排,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將校內活動擴展到校外,將在校學習體育活動延伸到節(jié)假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吸引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基于這一理解,培養(yǎng)普通大學生籃球裁判員就顯得更加迫切。
籃球運動是高校大學生群體活動中參與度最高的一項體育運動,籃球比賽是籃球運動中最具魅力的運動參與形式,有著最為廣泛的大學生基礎。籃球裁判員是促進籃球運動發(fā)展和保障籃球比賽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裁判員水平直接關系到籃球比賽的水平與這項運動的發(fā)展。隨著高校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高校組織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日漸豐富,課外各層次的籃球比賽如院系、班級、社團之間的比賽不斷,這些比賽的組織為大學生裁判員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的機會,從而使比賽能夠在公平、公正、和諧、安全的氛圍下順利進行。
在非體育專業(yè)大二、大三年級籃球愛好者中選材開設籃球裁判公共選修課程,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一批適合本學校及基層籃球比賽的組織與裁判工作的大學生裁判員,具有籃球裁判理論知識與臨場實踐的能力。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培養(yǎng)籃球比賽臨場執(zhí)裁能力為主,安排學生在班內教學比賽、班級間友誼比賽、社團之間及院際之間的籃球比賽中擔任裁判,鍛煉裁判能力。理論學習主要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對籃球技戰(zhàn)術理論、籃球裁判理論與方法、籃球裁判員素養(yǎng)等知識板塊進行系統學習,讓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特點有全面了解。最終考核體現在擔任校內院際籃球比賽的組織與執(zhí)裁,配合體育教師完成校內籃球比賽各項工作,以完成各項工作的程度,由裁判組教師考核打分。培養(yǎng)出來的合格裁判員,將會是學校各層次籃球比賽的裁判員中堅力量,可以很好地緩解教師裁判緊張的矛盾。這一舉措的順利實施,需要高校體育部領導的重視,教研室安排教學計劃和制定教學大綱,派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講,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在學校體育部門下設籃球協會或者在高校學生社團組織中注冊籃球裁判協會。這一措施是根據學校籃球群體活動的學生參與度高、籃球競賽頻繁場次多、需要大量籃球裁判員的特點,在全校學生中宣傳,鼓勵學生報名參加學生籃球裁判協會,利用舉辦籃球裁判員學習班和講座等途徑來滿足高校課外活動開展中對籃球裁判員的需求。由體育部派籃球裁判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系統地進行籃球裁判理論知識學習,講解籃球運動的規(guī)則知識,進行裁判方法輔導和訓練,觀看籃球裁判法教學片,使學生形成裁判視覺表象,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臨場實習,提高籃球比賽臨場執(zhí)裁能力。通過學生籃球裁判協會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到真正所需的知識,掌握實際操作經驗,并能在學校各層次的籃球比賽中擔任裁判和組織工作。這樣既實現了學生的自身價值,鍛煉了綜合素質,又較好地保障了課內外籃球運動的開展。
籃球選項課是高校中普遍開設的公共體育課程之一,是將有一定籃球基礎、愛好籃球運動的大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籃球技術和理論知識學習的課程,教學目標是以健康第一的理念讓學生掌握籃球運動技能,并期望將學到的籃球技能作為終身體育鍛煉的一個運動項目堅持下去,以達到健康的目的。教師可以在選項班學生中通過平時籃球教學,發(fā)現一些條件良好,并且對籃球裁判知識有興趣的學生,組織小范圍的籃球裁判培訓學習,重點培養(yǎng),使其具備和掌握籃球比賽裁判能力。可以通過選項課課內教學比賽,推薦承擔學校內各項籃球比賽的裁判工作,提高臨場實踐能力。
籃球裁判技能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要許多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共同作用才能見成效。籃球基本技戰(zhàn)術理論、裁判理論知識學習和更新、基本功的訓練、臨場執(zhí)裁實踐能力鍛煉就是一個系統,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籃球裁判員,體育教師在培養(yǎng)過程中不能忽略任何一點,更不能顧此失彼,重視這個輕視那個,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就拿基本功訓練來說,它就包含鳴哨、手勢、移動和站位、拋球環(huán)節(jié)訓練。比如容易出現問題的手勢不規(guī)范、不全、機械、沒有節(jié)奏感、運動員違例或犯規(guī)動作不吻合、移動跑位不當等,都要采取相應的訓練方法,如教師喊出手勢,學生快速做出相應手勢,對著鏡子練習手勢等。移動跑位時,該跟進的緊跟,根據攻守雙方戰(zhàn)術的變化和球的移動,要不停跑位,尋找最好的判罰角度等。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民體育的基礎,是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能夠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本文探討的大學生籃球裁判員的培養(yǎng)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指的是在堅持課內外一體化籃球教學基礎上,把籃球裁判員培養(yǎng)工作持續(xù)不斷推進下去,保障校園籃球運動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從而增強大學生體質,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
在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背景下,課外籃球比賽已成為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籃球作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參與積極性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利用多種途徑和方法來培養(yǎng)大學生籃球裁判員,需要廣大體育工作者探討適合于高校籃球比賽特點的大學生籃球裁判員培養(yǎng)途徑,以滿足高校籃球運動的蓬勃發(fā)展。
[1] 楊靜.對普通高校大學生籃球裁判員培養(yǎng)的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4(25):141-142.
[2] 王宇飛.高校培養(yǎng)籃球裁判員的優(yōu)勢探討[J].搏擊(體育論壇),2010,12(2):74-75.
[3] 張潔.高校學生籃球裁判員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與發(fā)展——以河南理工大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7(20):15-17.
[4] 靳厚忠,范宏偉,劉曉玲,等.高校籃球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體育學刊,2010,17(8).
[5] 金東濤,朱宏彬.普通高校開設籃球裁判教學的意義和方法[J].才智,2009(17):72-73.
[6] 馬國震.“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與學校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科教文匯,2009,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