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車改革已進行19年,但年復一年的改革似乎一直掛著“空擋”,超編配車、公車私用的勢頭依舊強勁。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省工商聯主席李衛華
我國耕地面積占全球耕地面積的8%左右,但是我們養活了全球超過21%的人,這是我們的成就,但是我們這不到10%的耕地,卻耗掉全球化肥總量的三分之一,接近35%。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指出農業生態環境正急劇惡化
當然沒信心啦,我哪知道1%在哪里呀?
——質檢總局的數字說內地99%的奶粉是符合質量標準的。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委員面對記者“對國產奶粉有信心嗎”的追問時,爆出冷幽默
網絡反腐大部分靠文字、照片、視頻等,從這些途徑“揪”貪官,容易流于表面化。
——海南省儋州市副市長鄭剛
過去“造大城”運動,造成了土地城市化的速度要比人的城市化速度高一倍。人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未城市化,根本原因在于:第一,土地產權制度。農民土地是集體的,而城市土地是國有的。土地變成了各級政府最大的財源。第二,政府職能。其他國家的城鎮是從“市”來的,而我國的城市是從“城”來的。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
為什么產生“跑部錢進”的現象?就是因為要趕著去批項目?,F在的審批制度是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審批制度一多,容易造成腐敗。你做一件事要經過他審批,他不給你批,你賄賂他才給你批。目前來講,應該降低政府開支,讓政府少收點,給老百姓多分點。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痛批當下行政審批太難
沒有政府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社會的法治化。倘若執法者奉行權大于法、以言代法,人們怎么能相信法律?
——《人民日報》評論說
群眾之所以對政府機構的長名紛紛吐槽,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長了不好記,更是出于對背后重權力重管理、輕權利輕服務的擔憂。
——《學習時報》刊文指出,政府機構名稱過長問題,不是一件小事,代表著權力與權利的關系,應該回到尊重權利、親民的本質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