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曉汀
撫順市望花區和平街道風華社區是一個開放式小區,現有16棟居民樓,1963戶,居民5381人,共有黨員302名。2012年以來,社區黨總支在上級黨組織的關懷和指導下,堅持以創建和諧社區、雷鋒社區為目標,以強化核心、服務中心、凝聚民心“三心”為主線,使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有了明顯提高,雷鋒社區創建有了良好的起步,和諧社區創建工作健康發展。
風華社區黨總支從社區實際出發,依照“化整為零、方便管理”的原則,規范黨組織建設,社區黨總支下設7個樓院黨支部,按支部黨員數量及樓院分布情況劃分成22個樓棟黨小組,便于及時掌握和了解社區流動人口中的黨員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細化黨員構成,因地制宜對黨員進行合理劃分,分類管理,針對社區常住黨員,建立社區黨員管理網、社區先鋒黨員管理網;針對流動黨員,建立松散管理網,通過發放流動黨員聯系卡等形式,加強社區黨組織與外出黨員的聯系;針對動遷區黨員,建立動遷黨員管理網,黨員帶頭為動遷居民留聯系方式,每逢節假日都會到居民住所走一走,了解需求,送去祝福。2012年5月,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社區黨總支把黨建工作落實到各個網格中去,讓網絡線縱橫深化,力求做到信息收集不留死角。
2011年,風華社區部分居民區開始動遷。社區黨總支在動遷居民中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建立動遷黨員管理網,更好地發揮動遷居民中165名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為動遷贏得了時間,為黨組織贏得了榮譽。
風華社區黨總支針對社區出現的新情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做好社區基層黨建工作。這一點從2013年1月31日在社區居民李霞家里召開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可見一斑。李霞同志2011年7月從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后,黨員檔案在郵寄過程中下落不明,在檔案流轉過程中,耽誤了她按期轉正的時間。對此她本人十分著急,及時向社區黨組織匯報了自己的情況,直至2013年年初才將檔案找回并把組織關系落到社區。此時,她已經懷孕8個多月,行動不便。社區黨總支負責人十分重視此事,責成支部書記劉穎盡快幫助她把轉正的事情落實。為了不影響李霞的生活起居安全,又不耽誤其轉正的時間,黨支部決定把預備黨員的轉正會議開到李霞同志的家里。
當天,與會黨員人數20多人,會議氛圍莊嚴、親切。大家對其轉正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肯定了她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進步以及在遇到檔案丟失的困難時積極樂觀的表現,并通過無記名投票,全票同意李霞同志轉為中共正式黨員。一次特別的家庭黨員轉正會議,在社區黨員中傳為佳話。
風華社區先后成立了“愛駐風華”黨員學雷鋒愛心團隊、“愛同行”殘疾人志愿者服務隊和風華社區梅園太極拳隊。其中“愛同行”殘疾人志愿者服務隊、風華社區太極拳隊被望花區委、區政府命名為好人團隊,黨員劉穎、董寶琴等在志愿者隊伍中一直發揮著模范帶頭作用。
2012年12月18日,即雷鋒同志誕辰72周年之際,風華社區黨總支舉行了“愛心牽手,情系風華”關愛空巢老人暨“學雷鋒基金”啟動儀式。社區黨總支積極爭取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同“雷字號”單位、學雷鋒先進典型、各行各業勞模、社會愛心企業家、青少年志愿者牽手的“五牽手”活動,與社區8戶空巢老人、7戶困難家庭結成長期幫扶對子,他們定期走訪空巢、獨居、“三無”老人以及失獨、特困家庭,為他們清理室內衛生、理發、洗澡、買糧、買油,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提供各種幫扶服務,讓空巢、獨居、失獨家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困難家庭樹立生活信心。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資助下,風華社區學雷鋒愛心基金正式成立,首批募捐愛心基金2.5萬元。社區老黨員于鳳蘭老人感動地說:“黨組織沒有忘記我們,住在風華我很幸福!”
社區黨總支扎扎實實地為黨員和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老百姓的信賴。在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伴隨著創建雷鋒社區的步伐,社區里樂于助人的多了,關心社區的多了,家庭變得和睦了,鄰里更加融洽了,人們的幸福指數提升了,處處洋溢著和諧溫暖的氣氛,一個美麗的風華社區正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