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培訓中識別干部的“思維”。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在培訓過程中,改變傳統的以講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分小組討論問題、熱點工作調研、演講、知識競賽等方式了解干部思維,從而發現具有成長潛質的干部。二是在談話中識別干部的“政德”。建立領導與干部談心談話制度,每年“縣委書記與鄉鎮主要領導、縣直單位負責人”、“組織部長與實職副科級領導干部”、“分管干部的副部長與科級后備干部”都要進行一次談心談話活動,通過干部的言談舉止,了解干部的內心想法,從而識別干部的政德。同時,注重傾聽干部所在單位黨委、單位同事對干部德行的評價,年終通過“干部互評,部門評議,領導點評”等環節對干部“政德”進行全面、真實的評價,從而選出政德好的干部。三是在實踐中識別干部的“能力”。選派年輕干部到重點工程、重大項目、信訪接待等急難險重崗位進行歷練,通過在工作一線觀察年輕干部在挑上重擔后所表現出來的思想素質、工作能力以及所起的作用,識別發現優秀干部。四是在民意中識別干部的“信譽”。通過進村入戶、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干部是否為群眾干實事、辦好事、解難事,是否贏得了群眾的信賴。
點評:只有通過多種途徑煉就識別干部的“火眼金睛”,才能做到知人善任,才能把黨和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好干部選拔到合適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