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領導干部如何提高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能力
■王彩霞
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有效預防和成功應對群體性事件,提高領導干部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能力,關系到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大局……
群體性事件是社會經濟發展特定時期的必然產物,是轉型跨越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我國現階段正處于各種矛盾爆發的高峰期,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群體性事件多為利益沖突或認識偏差而引發。一般情況下,群體性事件具有內容的復雜性、蔓延的迅速性、影響的負面性等特點,是社會矛盾激化的特殊表現形式。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維護職工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碧貏e是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有效預防和成功應對群體性事件,提高領導干部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能力,關系到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十分迫切,非常必要。
為了有效地防控決策嚴重失誤和因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處置失當導致事態惡化、造成惡劣影響,領導干部必須具備四種能力,即危機識別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快速應變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正確防范、應對和處置群體性事件。
危機識別能力。“勿輕小事,小隙沉舟”,“落一葉而知秋”。群體性突發事件并非是“空穴來風”,在其醞釀、發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表現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覺的跡象。海恩法則告訴我們:一起重大飛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個事故征兆,每個事故征兆背后300個事故苗頭,每個事故苗頭背后有1000個事故隱患。海恩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每個群體性事件在其醞釀、發生、發展的過程中,都必然會表現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覺的跡象。領導干部一定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現象,準確分析判斷,較好地把問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內部、化解在始發狀態,有效地防范和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駕馭全局能力。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需要綜觀全局,顧及各方——既要考慮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又要考慮經濟損失;既要考慮國家政策法律的規定,又要考慮當地群眾的切身利益;既要考慮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慮社會的承受程度;既要考慮事件本身的處置效果,又要考慮其后續影響以及對周邊的廣延性。否則,一著不慎,牽動全局,甚至會影響全局。
快速應變能力。群體性突發事件來勢猛、發展快,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局面失控。領導干部要勇于面對、敢于擔當,要有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勇氣,有處變不驚、沉著果敢的氣魄,有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膽略,有令出法隨、雷厲風行的作風。一要迅速查清事由。對事件起因、事態程度、發展趨勢、社會影響等情況進行深入調查摸底,掌握實情,為妥善處置做好基礎性保障工作。二要因情施策,區別對待。根據事件的不同起因和性質,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尤其要時刻注意事件的動向,不斷地應對調整。三要適度超前性決策。要充分考慮事件的發展變化,對事態發展有一定預見,從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四要群策群力,尋求最佳方案??傊熳之旑^,迅速果斷采取行動,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局勢。這是領導干部應急能力高低的最終體現。
組織協調能力。應對群體性事件,領導干部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聚合人力、物力、財力等有效資源要素,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使各個環節絲絲相扣,以高超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以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柔性的而非暴力的、開放的而非隱蔽的方式,妥善而有效地處理好群體性突發事件,避免因組織拖延、調控不當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損失。
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綜合培養和不斷實踐的過程。提高應對復雜局面、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能力,要求領導干部從多方面入手。
重視學習長本事。“打鐵還得自身硬”。群體性事件成功處置的案例無一不是多種知識融會貫通、各種能力交織發揮作用、多年工作經驗厚積薄發、有膽足智敢擔當的結果,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決策能力和戰術水平。一旦群體性事件發生,能夠快速反應,拉得出、打得響、戰得勝。
重視實踐求創新。培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一方面要在已發生的事件經歷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累領導經驗,提高組織指揮能力和現場處置能力。另一方面,要對處理高發的群體性事件,組織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演練,使領導干部熟悉應對突發事件的職責任務、基本要求、處置方法等。同時,要加強應急機構的建設,增強其工作職責,上下形成體系,使其真正成為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指揮中心。
深入調研查隱患。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增強對各種突發問題辨別處置的敏銳性至關重要。而敏銳性的培養,離不開調查研究,來源于實踐,來源于基層,來源于一線,來源于群眾中。領導干部要自覺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捕捉一些深層次、高質量的情報信息,見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預測和預防工作。在事件平息后,要及時進行回顧反思,既要總結成功經驗,又要查擺剖析失敗教訓,尋求解決辦法,不斷提高實戰水平。
激勵約束嚴考核。各級黨組織要把駕馭復雜局勢、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能力評價的重要方面,促進領導干部能力意識的自覺修煉。對能力過硬、表現突出的優秀干部,要及時表彰,不拘一格,大膽起用;對工作不力、能力平庸的干部,要不留情面,堅決調整;對那些因工作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格追究責任,嚴肅查處。
領導干部一定要轉變作風,深入一線做群眾工作,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要把改善民生,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愛之以心、謀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一馬當先,勇于擔當。
在第一時間準確作出第一判斷。群體性事件一旦發生,往往狀態不確定,影響不確定,時間緊迫,信息有限,必須立即對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發展態勢作出準確判斷,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全力應對,控制局面,減少負面影響,降低損失。
在第一時間果斷作出第一安排。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員安全,如果有傷亡情況,爭分奪秒,緊急救治;二是維護穩定,控制組織者,安撫受害者,疏散卷入者和旁觀者,控制信息,控制輿情,防止不良信息被炒作;三是遏制事件發展,既要遏制事件本身,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力求不使事態擴大、蔓延,又要遏制媒體不當輿論。
在第一時間迅速采取第一行動。領導干部靠前指揮很重要,要第一時間趕赴第一現場采取第一行動,現場決策、現場指揮、現場處置、現場化解矛盾、現場解決問題、現場控制媒體并引導媒體正面報道。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聰明智慧和真情實意獲得群眾的信任、理解,達成共識,化解群體性事件風險。
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信訪工作,特別是問題比較突出的改制企業,要主動下訪,解民情、順民意、辦實事。當群體性事件發生時,勇于面對,積極處置,不斷提高應對能力。深入開展“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活動,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確保黨的形象不受損,群眾合法權益有保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積極的努力。
(作者系山西汽車運輸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