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宗禮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黨員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當下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對照黨章,對照廉政準則,對照改進作風要求,對照群眾期盼,對照先進典型,查找和發現黨員干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從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
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黨員干部在“四風”方面究竟存在哪些問題,群眾心中最清楚,他們最有發言權。然而,少數單位在聽取意見、查找問題時,“征求意見表”空表來,空表去,成了“跑龍套”;座談會上與會者談形勢、談認識,就是不談問題,成了“走過場”;“意見箱”空空如也,收不到一條意見與建議,成了“擺設”。最終,聽取意見、查找問題的結果是“零問題”。
難道黨員干部在“四風”方面真的是“零問題”?恐怕不是那么一回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四風”的表現,黨員干部隊伍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只是程度不同、輕重有別而已。群眾不愿意提問題、提建議本身,就至少表明聽取意見、查找問題的態度、方法存在問題。
正如一本書的書名,《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零問題”的背后可能存在著群眾不想說、不敢說、不愿說等許多問題。要實現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預期目的,就必須當心“零問題”現象,注意從方法和態度方面分析研究聽取意見、查找問題后面的問題,以科學的方法、誠懇的態度增強發現問題的全面性、準確性和解決問題的及時性、實效性。否則,教育實踐活動就難以達到不虛、不空、不偏的要求。
要避免“零問題”現象,就要多用談心式、啟發式的工作方法,在與基層群眾談生產、談生活、拉家常的親和氛圍中聽取意見,避免硬邦邦地談問題、談建議;要用分散式、個別式的交流方法,多到群眾家中、生產崗位上,特別是要到邊遠偏僻的生產生活區域的人員中聽取意見,避免眾人齊聚一堂,誰也不愿帶頭說逆耳之言;要采用直接式與間接式相結合的方法,既可以由黨員干部自己直接去征求意見,也可以安排工團組織或群眾代表間接征求意見,讓那些礙于面子不想當面直言的基層群眾減輕表達心聲的心理負擔。
“只有落后的干部,沒有落后的群眾。”只要黨員干部聽取意見、查找問題的方法得當,態度誠懇,用心聽取群眾意見,用情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用力整改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零問題”現象就一定會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