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臨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游福海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必須堅持著眼于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履行職責,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紀檢監察機關必須要準確定位,把握重點,開拓創新,堅持始終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工作著力點,始終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工作突破口,始終把治理發展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作為工作切入點的“三個始終”,履行好組織協調反腐倡廉建設和保駕護航經濟建設的職責,全力以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強縣富民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加強監督檢查,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推動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對于貧困地區崛起振興乃至強縣富民戰略意義重大。臨縣紀委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針對資源整合、節約用地、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監督檢查,立查案件5件。對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7·27災后重建、“五件便民實事”實施跟蹤督查,協調解決各類問題44個,下達督辦通知22份。加強對環境衛生整治、信訪穩控、城建拆遷、經濟指標進度等工作的監督檢查,共對“一把手”29人約談、問責,保障全縣重大活動、重要工作、重點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是優化項目環境,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成立了縣紀委牽頭,政法、重點辦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項目環境整治領導組,將今年作為“項目環境治理年”,制訂了《實施方案》,建立完善重大項目服務監管機制,確保項目建設提速不失規范、服務不失監督、高效不失廉潔。組織項目的建設、責任、承載單位和涉企鄉鎮集中排查因干部履職不到位引發的問題,明確專人負責登記、受理。同時實行“五個一律”,設“高壓線”,通“高壓電”,對公職人員參與、策劃阻工事件和失職瀆職、“吃拿卡要”、充當保護傘等情況嚴肅處理,已立查案件2件,切實保障項目建設早落地、早投產、早生效。
三是關注民生熱點焦點,促進政風行風轉變。緊跟國家政策和中心工作,在審批改革上求突破,在制度建設上求保障,在政策措施上求優化,在監督制約上求強化,在運行機制上求實效。指導電視臺開辦《效能臨縣》專題欄目,組織相關單位負責人在演播廳面對鏡頭講程序、亮標準、促規范、提效能,接受群眾監督評議。圍繞關注民生、服務群眾、提高效能、改進作風等情況,先后兩次組織舉辦了“陽光投訴接待日”和“面對面對話會”活動,社會各界對60余家重點審批、服務部門進行投訴、評議,共征求群眾意見460余條,受理投訴110余人次,督促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突出問題,促進了各部門廉潔高效履職。
一是抓關鍵點以點帶面,全力推進作風轉變。臨縣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實施意見制定了32條細化落實的具體措施。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全縣公務接待費用同比降低18%,大型會議減少20余場,各類簡報、文件明顯減少,基層調研活動也簡樸、務實。縣紀委開展7次大規模的明查暗訪,處分了12名落實不力、執行不嚴的干部。針對作風建設難點和群眾反映的熱點,進行深入調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轉變全縣黨員干部作風的實施意見》,并連續發布領導干部婚喪嫁娶“六不準”等加強作風建設的制度規定,提醒警示領導干部嚴格執行遵守。同時,采取定點式檢查、反復式巡查等方式,狠剎領導干部打牌賭博、缺勤脫崗、公車祭掃、公款旅游及工作時間進行娛樂活動等行為,查糾違規問題25個,查處違規干部42名(含誡勉談話22人、黨政紀處分15人),召開了作風建設典型案件通報會,對查結的10起典型案件進行了實名通報,對全縣干部起到了較強的警示教育作用,讓社會各界切身感受到作風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效。
二是選準切入點綜合推進,強化糾風治亂。糾風治亂事關民生,事關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事關發展大局。制定了工資發放流程圖,嚴格制度要求,杜絕了拖延、克扣現象,全力保障全縣中小學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嚴格對各鄉鎮衛生院、縣直各醫療衛生單位“一單通”制度的健全和落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堅決糾正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收費,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兩免一補”資金和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免學費補助資金等教育經費撥付使用情況的監管;開展對公路“三亂”整治、警用車牌車輛專項治理、農資打假、公路煤炭運銷秩序整治等工作的監督,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
一是緊抓信訪,維護和諧穩定的發展大局。臨縣是信訪大縣,處理信訪問題幾乎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主要工作,耗費了他們的主要精力,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的因素之一。去年以來,臨縣紀委深入推行“三進三訪”和“三訴三解”信訪排查調處工作法,完善解決信訪問題的六項工作機制,進一步豐富充實全縣信訪工作的總體思路。今年,堅持“直查快辦,下查一級”,對成案率低、重訪率高的基層紀委處理的案件進行掛牌督辦,限期辦理,必要時直接查辦。共受理、查辦上級轉交辦案件和群眾來信、來訪、電話舉報190件,查結案件86件,處分干部106人。同時,對涉紀信訪總體情況實行流量分析、動態分析和預警分析,探索總結熱點問題形成的案件的特點和規律,查找制度漏洞、薄弱環節和主要問題;加大信訪責任追究力度,共查辦信訪責任追究案13件。
二是創新思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持管農廉與管農事相結合,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推廣“空巢老人幫扶服務”。去年指導劉家會鎮開展的“空巢老人幫扶服務”活動,抓住了該縣農村最普遍、最急迫的民生問題,找準了農廉工作與創新社會管理的結合點,成為紀檢監察工作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理念的具體體現。臨縣縣委研究決定,今年在全縣23個鄉鎮推廣“空巢老人幫扶服務”工作,使全縣基層干部在幫扶服務中,傾聽群眾呼聲,促進矛盾糾紛化解;在關心群眾疾苦中,增強干部為民意識,促進干部務實清廉。這樣就促使空巢老人幫扶活動成為轉變干部作風、密切干群關系、促進信訪問題化解、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有效載體和形式。完善“村財鄉管民監督”模式。在全縣631個村推行開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從源頭上遏制村級財務混亂、經濟合同不規范和集體資產、資源變相流失等現象,切實維護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推進農村財務公開。全縣2012年度的農村財務收支已全部在村內進行了公開,并同時在臨縣陽光農廉網上進行了公布。通過財務公開,加強了財務監管力度,提高了村級財務監管和民主管理水平。強化基層民主監督。為了規范程序、提高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能力,縣紀委舉辦了專門培訓,并進行業務指導。
三是探索實踐,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黨員領導干部能否做到清正廉潔,直接關系到發展大局、人民群眾的利益、干部隊伍建設,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要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為核心,以提高制度執行力為抓手,探索建立領導干部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在定政策、作決策時綜合考慮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承受度,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確保符合群眾意愿。抓好廉政責任制的分解落實。明確了責任領導、協辦領導、牽頭單位、參與單位和具體任務、要求、完成時限,各鄉鎮、各部門結合實際進一步進行了量化、細化,明確責任,嚴格考核,嚴格問責。建立科級干部廉政檔案制度。為縣、鄉720余名科級干部建立了廉政檔案,包括干部基本情況、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廉潔紀律、民主生活會等情況,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監督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積極推行廉政風險防控。在26個政府組成部門開展了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共清理職權344項,確定崗位風險等級1280個,細化辦事流程462個。實行“四色風險”預警,遏制了關鍵環節和重要崗位的腐敗現象。加強非公企業紀檢組織建設,對全縣基本達到“六有標準”的110個黨組織全部建立紀檢組織,進一步拓展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