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文波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對黨員、干部的一次“考試”。“考試”成績如何,要請人民群眾當“考官”,由廣大人民群眾來打分。
歷次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的經驗告訴我們,開展教育活動,必須發動和依靠群眾,不能關起門來搞。無論是“三講”教育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還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都堅定地相信群眾,緊緊地依靠群眾,廣泛地發動群眾,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并使群眾的作用貫穿教育活動的始終。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作風建設,集中解決“四風”問題。而黨員、干部作風怎么樣,存在哪些問題,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問題解決得怎么樣,作風改進了沒有,人民群眾感受最真切、評價最客觀。反對形式主義,要問問人民群眾,會議文電是否減少了?反對官僚主義,要問問人民群眾,推諉扯皮是否減少了?反對享樂主義,要問問人民群眾,貪圖安逸是否減少了?反對奢靡之風,要問問人民群眾,鋪張浪費是否減少了?
群眾的參與必不可少。如何杜絕黨員、干部在“考試”中弄虛作假?唯一的辦法是請人民群眾來參與,請人民群眾當考官。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對象是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只有從活動伊始就讓人民群眾參與進來,每個環節都注意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整個過程都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評議,才能避免“自說自話,自彈自唱”,防止“閉門修煉,體內循環”。因此,查找問題要傾聽人民群眾意見,解決問題要讓人民群眾監督,活動成效要由人民群眾評判。
群眾滿意就是打分的標準。但凡考試,都想有個好成績。評判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成績的標準是什么?就是群眾滿意。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敢于直面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的矛盾,深入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不見成效不罷休。只要教育實踐活動能夠取得讓人民群眾看得見、讓人民群眾真滿意的效果,他們自然會給黨員、干部的“答卷”打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