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絳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李希平
夏日的故絳大地,一片勃勃生機。槐泉村的千畝核桃沉甸甸地掛滿了枝頭,愛里村的53個玫瑰大棚“綻放”在鄉間,郝家窯田野上的2000畝苗木綠意盎然……一項項由各村黨支部引領發展的主導產業,不僅鼓起了當地農民的錢袋子,也牢固樹立了基層黨組織在百姓心中的威信。這是絳縣扎實開展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如今,絳縣的205個農村黨支部“化身”為助農增收的“服務部”,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成長的強勁“引擎”。
“鉚定”黨建主題——“五個有”導向機制實現農村黨建與富民目標的有效融合
“群眾要致富,關鍵看支部;引領作用強,增收就不愁。”這是絳縣廣大干部群眾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否發揮作用的形象總結。
近年來,絳縣依托獨特的小氣候和自然資源,把農業發展定位在“特色”上,“一村一品”勢頭強勁,山楂、櫻桃、核桃、中藥材、草莓、食用菌、苗木、畜牧等特色農業產業蓬勃發展。但如何把特色產業做精、做大,讓農民的錢袋子更鼓?絳縣通過創建農村服務型黨組織來“撬動”產業發展,引導黨支部把著力點放在服務上,全面推行“五個有”導向機制。
村村有致富典型,開展“爭當調產富民模范”主題實踐活動,每個村樹立3~6名帶富模范;行行有技術能人,在全縣建立千名農技推廣能手隊伍和萬名科技當家人隊伍;業業有增收狀元,在農村開展“產業引領標兵”評選活動;戶戶有翻番規劃,制訂每一戶家庭的收入翻番規劃,將“個體”發展融入美麗鄉村的“群體”實踐;年年有推動重點,各黨支部制訂農村年度發展規劃,并落實村干部年度目標承諾機制,年度考核時組織黨員和隨機抽選出的群眾代表一起給支部“算賬打分”,讓農民做裁判,給支部挨個過“篩子”,確保承諾落實“算數”。
“五個有”導向機制將農村基層黨建的主題“鉚定”在服務發展上,倒逼著黨支部在發展產業上想辦法、出實招,全面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讓農村黨支部化身為助農增收的“服務部”。
練就“強健肌體”——“兩樹兩帶”工作法提升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的本領
盛夏的田野間郁郁蔥蔥,筆直的白楊、婀娜的楊柳,以及大片鮮艷的紫葉李和日本櫻花,一同構成了郝家窯1300畝苗木基地的美麗圖景。正是在該村20畝黨員苗木示范園的帶動下,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成了遠近聞名的苗木示范村。如今,村里又建起了160畝大田西紅柿黨群共建示范園,30戶村民入股,黨支部負責技術、施肥、銷售,預計可帶來一年80余萬元的收入。
“五個有”導向機制標定出目標后,絳縣推出農村黨建“兩樹兩帶”工作法,即:樹立黨員模范典型,注重發展產業推廣科技,帶動群眾調產致富,創造單產最高附加值;樹立黨組織辦實事形象,注重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情,帶動一村一品產業形成品牌規模發展。
絳縣先后評選表彰了60名“調產富民模范黨員”、10名“引領產業發展支部書記標兵”和10名“辦實事惠民生村委主任標兵”。縣里還對205個農村黨支部進行了分類,把產業相同村的黨支部組織到一起,交流經驗、共享信息,并組織他們分批次外出學習、換腦筋。2013年3月,縣委組織部帶領新莊、韓莊、澮南等草莓種植村的黨支部書記和致富能手赴山東煙臺參觀,引回了個頭大、含糖高的草莓新品種。縣里還對組織外出學習、取回“真經”的黨支部予以差旅費補貼,鼓勵農村黨組織引領群眾發展一村一品,增強增收致富的本領,打造出農村黨組織和黨員的“強健肌體”。
打造“紅色引擎”——“評星定級”樹立系列引領單產最高附加值先進黨支部
西吳村黨支部對新建韭菜大棚給予1000元補助;史村黨支部建起了櫻桃協會,帶領群眾建溫室大棚,承辦了兩屆櫻桃節;下高池村黨支部引進一個藥材加工廠;新莊村黨支部把黨的活動辦到互聯網上,通過Q Q群聯絡在外務工黨員;上呂村黨支部建起了養殖合作社;橫東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種起了涑水池蓮……一個個黨支部,猶如一臺臺領跑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釋放出推動增收致富的澎湃動力。
絳縣對205個黨支部實行評星定級,打造星級服務型黨組織,在今年七一期間,評選出了20個“引領單產最高附加值先進黨支部”,帶動引導全縣205個農村黨支部見賢思齊、比學趕超,紛紛圍繞本村主導產業,帶領群眾“抱團”闖市場,把著力點放在用電用水、資金幫扶、土地流轉、技術培訓、產品銷售等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情上,發展產業協會、成立合作社,在服務增收上使勁給力。
“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黨群共謀發展模式,實現了“村村有項目,支部搞服務”,將205個農村支部串聯成線,網羅成面,源源釋放出富農增收的正能量。如今,全縣涌現出“一村一品”專業村49個,專業合作社555個,各類黨員示范戶、科技推廣戶1000余個,輻射帶動農民4萬余戶,帶動群眾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