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國土資源廳
國土資源部門作為管理土地資源的重要政府工作部門,行使著土地的行政審核、審批、處置、確權、登記、發證和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等重要職權。近年來,國土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國土資源系統也成為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和反腐敗工作的重點部門。目前,黨中央、國土資源部相繼下發文件加強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各級政府和國土部門也相應制定了懲治腐敗、治理商業賄賂的方法和措施。做好國土資源部門的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促進依法行政,對于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發揮國土資源的最大社會和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土部門行使著土地的行政審核、審批、處置、確權、登記、發證和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等重要職權,具有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權職能,有自由裁量權,還擁有巨額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權,崗位重要,誘惑很大,多個環節容易出現問題。
近年來,國土資源部門的職務犯罪呈現上升態勢,成為大案要案頻發的重要領域。如國土資源部原部長田鳳山受賄案(被判處無期徒刑)、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原副司長溫明炬受賄案(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監測與統計處原處長沙志剛受賄案(被判處無期徒刑)、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陳愛民、李江華、徐建斌受賄案(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無期徒刑、有期徒刑15年)等一系列在全國造成重大影響的案件。其中,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國土資源局原局長羅亞平利用為開發商拿地、辦理審批手續等機會大搞權錢交易,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補償金,涉案金額上億,被稱為“職級最低、數額最大、手段最惡劣的女貪官”。
職務犯罪呈多發性、群體性。如2010年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重點督辦的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中的系列職務犯罪案件,涉及9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正廳級3人,副廳級2人,正處級2人,副處級1人,正科級1人,原國土資源部地籍司監測統計處處長兼“土地調查辦”基礎圖件組組長沙志剛,原國土資源部地籍司副司長、“土地調查辦”副主任溫明炬,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原院長朱留華、原常務副院長杜兆洪、原副院長張建平及原財務處長呂寶玲等人相繼落馬,被外界戲稱為“傷痕累累的地籍司”。
職務犯罪手段、罪名多樣化。因國土部門涉及的行政職能多,職務犯罪易發環節多,呈現出犯罪手段、罪名多樣化的特點,查處的案件中貪污、受賄、挪用、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及非法批準征用、占用土地等罪名均有觸犯。
涉案金額大,社會影響惡劣。土地蘊含的巨大財富,導致國土部門職務犯罪案件涉案金額普遍較高,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嚴重地損害了國土部門形象。
內外勾結、共同犯罪居多。多數案件都是國土部門工作人員與開發商、投資商等人勾結,違法違規,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大肆斂財,共同犯罪。
建立、健全工作管理制度和監督制約機制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該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并嚴格落實工作制度,加大權力監督、制約力度。
1.建立內部督察機制。要針對各部門、各環節辦理的行政審核、審批、處置、確權、登記、發證等事項,進行抽樣跟蹤督察,強化在事前決策階段對制度設計的監督、在事中執行階段對遵守程序的監督、在事后總結階段對責任追究的監督,使監督工作更加及時、準確、得力,做到關口前移,防范在先。
2.實行行政事項告知制度。明確告知土地工作服務管理對象其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以及辦理程序、政策法律依據、行政紀律和投訴程序等公開行政事項的內容和范圍,同時依法全面、及時、真實地公開行政執法的依據、程序和結果,自覺將執法活動置于公眾監督之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杜絕暗箱操作和權錢交易。
3.加強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加強重大事項、重要工作的民主討論,加大集體決策權,增強重大事項、重要工作決策處理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制約個人決定權。
加強與檢察、紀檢等部門的協作,促進外部監督
要充分借助檢察、紀檢部門的專業優勢,完善預防職務犯罪協作制度,推動全局性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開展。
1.定期召開預防職務犯罪研討會。分析國土資源系統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隱患、薄弱環節和違法違紀案件情況,研究制訂預防工作計劃,安排部署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分析通報國土資源系統開展職務犯罪預防的工作情況,發現典型,進行經驗交流、推廣。
2.執行案件查處情況通報制度。一是對國土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發現的案件,要密切配合,積極做好案件的通報、移送和協查工作;二是國土部門發現涉嫌職務犯罪的案件或案件線索,要及時移交檢察機關,不得瞞案不報或越權自行處理;三是檢察機關和國土部門應相互提供必要的協助,國土部門對檢察機關開展的有關本部門的“專項行動”應給予支持,檢察機關也應當將行動情況及時反饋;四是加強執行宣傳、教育、調研和咨詢力度,利用國土部門組織的有關業務培訓、工作會議等機會,舉辦預防職務犯罪的法制講座,利用警示教育基地和典型案例,組織開展警示教育,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生動性和實效性。
3.執行信息交流制度。一是檢察機關可以將查辦的國土部門職務犯罪案件情況,特別是案件發生的原因、特點、手段、規律與趨勢,向國土部門通報,以促進國土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水平不斷提高。二是國土部門對于通過群眾來信來訪整理、分析發現的違法犯罪的線索及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應及時通報檢察機關,以加強預防工作的針對性。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政法制教育
職務犯罪案件的發生,首先來源于行為人本身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質變。因此,國土資源部門所有工作人員都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增強拒腐防變意識,筑牢預防職務犯罪的思想防線。
1.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政法制教育的經常性。保證思想教育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要把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采取集中組織學習、開展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等措施,強化對黨員干部的集中宣傳教育;通過分層次培訓、廉政談話、定期考核等多種形式,扎實開展黨員干部的日常教育,構筑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
2.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政法制教育的實效性。要按照“突出重點對象、突出重點時段、突出重點環節”的原則,通過正面教育、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促進黨員干部增強勤政廉政自律意識,規范工作圈、純凈社交圈、凈化生活圈,不斷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真正做到守得住物質上的清貧,耐得住生活上的寂寞,頂得住酒色利祿的誘惑,擋得住庸俗關系的拉攏,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