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慶
時下,似乎有一種怪現象:有少數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為了“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不惜“集中兵力”,動用車輛,前呼后擁地“下基層”。然而,對于“走上門”來反映情況、請示問題、咨詢政策的基層群眾,卻漠然置之、無人問津,每每給“上門”群眾的感覺是:“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
其實,“聯系群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下基層”聯系群眾和接待從基層“走上門”來的群眾,這都是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溝通思想、交流情感的好機會,二者相輔相成,同等重要,既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厚此薄彼。
“為群眾辦實事”,其途徑也是多渠道、多方面的。“下基層”,面對面地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為群眾辦實事;傾聽“上門”群眾的呼聲,不斷改進工作,為“上門”群眾伸張正義、討回公道,抑或向“上門”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消除其思想上的疑團,這同樣也是為群眾辦實事。
“下基層”與“走上門”,二者既是相互聯系、相互融通的,又是彼此影響、彼此制約的。作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首先,要做到真心實意下基層。要身入、心入基層,認真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而決不能把“下基層”作為沽名釣譽的一種手段,變成“作秀”、“裝門面”的形式主義。其次,要善待“上門”群眾,從自身找準群眾頻繁“上門”的原因。領導干部應喜迎“上門”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切不可冷落他們的心。再次,要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不要等基層問題成了堆,鬧出了許多亂子,群眾“走上門”時,領導才“下基層”去解決。高明的領導干部,總是“防患于未然”。不少地方的領導干部都有一條切身的體會,“干部下訪多,群眾上訪少”。
歸根結底,要強化公仆意識,樹立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不能設想,一個不能全心全意“下基層”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能夠善待并聯系好“走上門”的群眾;也不能設想,一個“門難進,臉難看”、厭惡群眾“走上門”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能夠真心“下基層”、熱心為群眾辦實事。只有真正做群眾的貼心人,想基層群眾之所想、幫基層群眾之所需,才會既能真心實意“下基層”,又能善待群眾“走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