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廣東 惠州 516001)
病案是醫院的業務檔案,是醫務人員在疾病診斷、治療、護理中形成的,以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和載體,對病人的健康狀況及罹患傷病的診治所作的全面而連續的原始記錄。隨著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病案信息的利用已由原來只服務于醫院的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增加到利用于社會基本保險、醫療保險機構付費、公檢法、傷殘鑒定等方面,為醫保機構、公安司法部門、社會、個人等服務。病案利用效益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通過利用病案部門提供的病案材料,對社會、經濟、科學等方面的活動產生的有益效果。病案利用效益評價是對病案利用效果的準確衡量與科學判斷,是病案利用工作系統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建立科學的病案利用效益評價理論,運用科學的方法,準確有效地評價病案利用效益,是改進利用工作服務質量、提高利用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病案工作理論內容的重要課題。
主要用來衡量病案被直接利用后對用戶所產生的經濟收益,收益的大小可用經濟數字表示,經濟數字是衡量病案利用效益的一種指標;同時也可用病案的凈收益與病案成本之比表示,這種表示方法,不能顯示病案經濟效益數字的大小,但能表示病案利用的產出與投入比,即病案利用的效益率。
是指病案在發揮備忘、備考、守信和憑證等功能時,有許多方面并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對保障社會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病案對社會產生的發展進步作用,用社會效益指標衡量。
病案利用工作的成本可以輕松地量化,但提供病案為社會服務過程中創造的效益是模糊的,病案利用效益,有很大一部分是無法或很難進行定量評價的,只能進行定性分析,即對病案利用效益的性質、范圍、程度等進行原則性分析,比較利用病案與不利用病案的差別,明確病案利用效益的客觀存在。
醫院病案管理者在建立用戶聯系制度與溝通病案利用者的工作時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有的病案利用者根本無法聯系到,更得不到其反饋的利用效益的信息。
病案管理部門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醫院領導和社會的應有重視和支持,資金嚴重不足,甚至有的病案管理部門連最起碼的人員編制都不夠。
評價量化病案利用效益,病案統計工作是基礎,許多醫院缺乏精通統計工作且了解病案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這給病案利用效益評價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病案利用是病案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病案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最終目的,它的成效不能簡單地以完成工作量多少來評價,而要以用戶獲得的實際價值來體現,即提供的病案信息是否具有針對性、可靠性及先進性,用戶利用病案信息,解決問題的結果如何,獲得收益多少。病案利用效益評價是根據利用效果信息反饋進行的,只有對病案利用效益進行科學準確的評價,才能保證病案利用工作系統的良性循環。進行效益評價及其理論方法的研究,不僅是病案利用實踐的要求,也是完善病案管理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
研究病案的價值形態,對于正確理解和把握病案價值,充實病案價值理論體系乃至科學地鑒定病案的價值,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效益評價是深化病案價值的過程,是病案工作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通過效益評價,提高病案管理者對病案的認知水平,使其知道病案的利用價值是病案利用效益實現的前提條件。
病案管理是對病案實體和病案信息兩者的管理,效益評價是對用戶利用病案的受益程度進行科學判斷,通過評價,既能發現病案管理過程中的失誤與不足,也能展現病案管理的成績。通過科學的病案利用效益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病案管理水平,更有利于改進病案利用的方式、方法及服務質量,激發病案管理者不斷總結經驗,監督、督促病案管理健康發展,促進整個病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科學性就是效益評價指標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反映病案價值轉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規律。全面性就是效益評價指標必須全面綜合地反映病案價值產生效益的各個方面和病案價值功能在應有效果方面所發揮的程度和質量,使效益評價指標能夠體現病案利用效益形態、領域和功能的所有方面。
效益評價要關注病案價值及其實現與時間的關系,病案價值隨時間的變化呈現出兩種截然相反的雙向影響規律:一種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案價值呈現出遞減性的規律,病案具有當前利用價值;另一種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案價值呈現遞增性的規律,病案具有長期利用的價值。在病案利用效益評價指標體系中,首先要盡量涵蓋可以即時產生的效益指標,以形成對病案利用效益評價的現實基礎;同時,評價指標的選擇還要考慮長遠的發展需要,以便使病案利用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具有較長的適應性。
效益可以劃分為三類,即可量化的貨幣效益、可量化的非貨幣效益和不可量化的效益。病案利用效益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的復雜性和廣泛性,令評價指標體系不可能完全是定量指標,為了全面的比較,必須考慮所有不確定的因素,使那些難以定量的指標可以用定性指標來反映。
效益評價指標的可用性,是指病案利用效益所有評價指標應該能夠用直接或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及各個評價指標須能統一到某一單位,使評價指標能夠評價不同的對象,比較利用效益的實際程度和優劣狀態。效益評價指標的標準化,是指在對病案利用效益進行評價分析時,需要對所有數據進行標準的初始化處理,使數據在一個確定規格和能夠無量綱化的標準中得以科學評價。
用戶在利用病案時,有時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間接產生社會效益,或直接產生社會效益,間接產生經濟效益。在評價利用效益時,要全面考慮,只分析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是片面的;只追求社會效益,不重視經濟效益,也是錯誤的。只有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結合起來評價才能反映利用工作的效益。
國外對檔案(病案)利用效益的評價比較常見的方法是德爾菲法,德爾菲法又稱專家調查法,它依據系統的程序,采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能與調查人員發生聯系,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提問題的看法,經過反復征詢、歸納、修改,最后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預測的結果。德爾菲法廣泛應用于各種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具體指標的確定過程。
用德爾菲法評價病案利用效益必須要有熟悉病案管理的相關專家,專家可以由以下人員組成,即:醫院主管部門領導、醫院主管部門高職稱病案管理人員、醫院主管病案領導、醫院病案管理高職稱人員、醫院病案管理高年資人員、保險機構查檔人員。目前病案利用很大部分比例,是利用在保險機構的理賠及查檔,保險機構人員熟悉病案的巨大作用。
1.確定調查目的,擬訂調查提綱。首先必須確定目標,擬訂出要求專家回答問題的詳細提綱,并同時向專家提供有關背景材料,包括預測目的、期限、調查表填寫方法及其它希望要求等說明。2.選擇一批熟悉本問題的專家,一般至少為20人左右,包括理論和實踐等各方面專家。3.以通信方式向各位選定專家發出調查表,征詢意見。4.對返回的意見進行歸納綜合,定量統計分析后再寄給有關專家,每個成員收到問卷結果。5.看過結果后,再次請成員提出他們的方案,第一輪的結果常常能激發出新的方案或改變某些人的原有觀點。6.重復4、5兩步直到取得大體上一致的意見,對意見進行綜合處理。
對病案利用效益評價研究,可以將病案利用效益清楚準確地反映給社會和醫院管理者,改變病案工作長期得不到社會和醫院領導重視的局面,推動病案事業健康快速發展,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研建設服務。在思考評價方法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建設評價病案利用效益的人才和建立有關制度,努力使評價工作日常化。
[1]黃建軍.病案的作用與社會化服務問題[J].中國病案,2012,13(8):7-8.
[2]何小菁.試論病案利用效益評價[J].蘭臺世界,2010,(4)下半月:34-35.
[3]李妍婷,趙明,丁蕾,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最終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2):149-152.
[4]李明.試論評價檔案利用效益的途徑[J].蘭臺世界,2007,(9)下半月: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