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聿文
中共群眾路線的經典表述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前兩句講的是中共的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后兩句講的是中共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群眾工作中的反映。顯然,在這里,一切為了群眾是目的,是中共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也就是,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必須對人民負責;一切依靠群眾則是手段,要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尊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這樣理解群眾路線,就要求中共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健全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公民有序參與,保證人民當家做主,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就要求中共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自覺杜絕特權意識,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就要求中共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推行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透明化,公開黨務、政務、司法,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并形成制度和機制。
事實上,今天重提群眾路線,民眾并不只是簡單地希望領導干部下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而是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過去物質匱乏時代,民眾希望的可能是中共能夠帶領自己致富,但現在不一樣,人們的選擇多樣化,而且在物質有了剩余后,還需要精神生活的提高,不但吃得飽,還要吃得好,生活有品質,人格受尊重。尤其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民主意識、平等意識、競爭意識、權利意識都在不斷增強,政治參與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更加期望社會生活的民主和自由。因此,適應人民群眾這種需求的變化,中共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明白自己手中的權力只能來自人民群眾的授權,并通過這種授權為人民服務。這也就是習近平講的: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
所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惟有繼續推行社會民主和社會自治,才能使廣大領導干部自覺實踐群眾路線,真正密切執政黨和群眾的聯系,增強黨的合法性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