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沙化”不能等而視之
在中國土地沙化版圖中,近日備受關注的南方沙化現象,從面積來看,大約只占0.5個百分點,幾乎微不足道。南方固然水多土肥,但近年來水土流失問題頗為嚴重,聞名遐邇的五大淡水湖深受圍墾之苦,面積連續萎縮。久負盛名的“八百里洞庭”已不復往昔風采,從全盛時期的6000平方公里縮小到如今的不足3000平方公里;無獨有偶,五大淡水湖之首的鄱陽湖面積亦大幅縮小,不僅在應對洪澇災害時力不能及,而且干旱時造成泥沙淤積,湖底抬高,沙化蔓延。長江、珠江等流域都出現沙化跡象,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美濕地的四川若爾蓋濕地近年也出現沙化問題,當年紅軍長征時,這里曾是沼澤遍布、水草豐美之地。由此觀之,南方地區沙化面積雖小,從沙化土地類型來看,治理難度相較于北方也相對容易,但卻不能等而視之。(《瞭望新聞周刊》)
好一些,“寢室關系”!
最近流行于學生間的一句話叫做 “感謝室友的不殺之恩”。面對近日集中爆發的室友投毒致死、爭執間的刺死案件,這句流行語實在是充滿諷刺與悲涼。大學校園好似不再是清凈的象牙塔,而是充滿愛恨情仇、勾心斗角和競爭報復的小社會。今年1月,針對12所高校的問卷調查顯示,僅43%的大學生對寢室關系表示滿意。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培訓課固然有用,但大學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心,遠遠比不過對成績名次、升學率、就業率的重視。室友的“兇險”雖然只是個例,毀不了一所大學,但一個慘劇,會毀掉至少好幾個學生的一生。大學該痛徹反思了。(《南風窗》)
環保人才結構不平衡問題凸顯
由于積年累月的過度開發,我國環境破壞較為嚴重,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8000億元。但與此相關的問題是環保人才供需結構不平衡現象日益凸顯。據悉,盡管近年來環境專業的教育發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出現了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不協調的局面。目前環保單位聘用的職位主要以環保工程專業設計人員和環境科學高級技術人員為主,但隨著環保市場的國際化,涉外商務、環保法律人才也逐漸成為環保行業的緊俏人才,但可惜的是,后者似乎并不多見。(《組織人事報》)
整治“中國式過馬路”效果不理想
盡管全國多地嚴厲整治“中國式過馬路”,然而從實施成果來看,效果并不理想,一些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并未得到明顯改觀。處罰難度大、執法成本高,讓重拳整治陷入“兩難”窘境。(《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