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清輝
近期到國家行政學院學習的官員們發現,學校的管理比以前要嚴格了許多。
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出席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時強調,要大興學習之風。3月18日,中組部印發了《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定》,這是繼中共中央的“八項規定”后,中組部又出臺的“九項規定”,直指一些干部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管理學院學習培訓時的不正之風。其后,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校校長劉云山再次強調要端正學風。他表示,近年來一些人把進黨校視為“認認人、養養神、串串門”,不忙學習,忙社交、忙吃喝,跑門子、拉關系,有的讓人代寫論文,有的甚至還有陪讀班子,這不僅損害了黨校聲譽,也損害了黨的形象。
嚴肅干部學風,中組部專門發文,且強調之細,實屬少見。國家行政學院作為中國培訓高、中級國家公務員的新型學府和培養高層次行政管理及政策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自然是以上規定的重要實施者。
中國新聞周刊:自從中共中央提出大興學習之風并推出“九項規定”后,國家行政學院有哪些新的舉措和變化?
周文彰:我們也做了一個學員須知的文件,把中組部的“九項規定”糅進去了。
我們的干部隊伍總體上還是愛學習的,但也客觀存在一些問題,就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講話中說過那樣,還有“不愿學、不勤學、不真學、不深學、不善學”現象。最嚴重的情況是學用脫節,學歸學,用歸用,學和用是兩碼事。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興學習之風”的號召,我們要求學員“讓學習成為習慣”。學習不是語言,更不是口號,它應當是一種行為或行動。而且學習也不是一時一事,而是持續不斷。持之以恒的行為,就是習慣。
中國新聞周刊:官員會不會不好管理,在嚴格學習紀律、強化學習考核方面校方制定了哪些措施?
周文彰:學員難得到北京來一次,有可能會利用這個時間跑跑項目,招商引資,會會老同學、老朋友;相互宴請的現象過去也有。中組部的文件下達之后,我們加強了管理,一人一卡,開門、吃飯、健身、進大門、進圖書館,叫“五通”。誰吃飯不吃飯,什么時候回宿舍,后臺數據都有。過去我們沒有用后臺數據,現在用起來了。
以往在辦出入證時,不太在意車輛屬于公車還是私車。但現在,辦車證時嚴格把關,加強學員車輛管理,杜絕公車駐校。課堂上的管理也比任何時候都嚴格。實際上,學員缺勤的情況一直并不多見,因為每個班的教室都是固定的,每人的座位也是固定的,課桌上擺有桌簽,誰缺勤一目了然。
中國新聞周刊:怎么評價一個學員培訓合格?有沒有違規的、不合格的情況?
周文彰:“九條新規”規定,未經批準擅自缺課的學員,將會面臨責令退學的處理。即便有事需要請假也不能過多,凡是累計請假超過總學時1/7的,也會被視作退學。當某個學員缺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不發結業證書。學習考核主要是寫體會,文章一般都很正式,而且大家都有這個能力,所以不合格的心得體會、學習報告幾乎沒有。
中國新聞周刊:為官員之師會不會有壓力?
周文彰:壓力非常大。我們這里老師一定是集體備課和試講,新教師上課和老教師上新課,都要集體備課,并先內部試講,大家一起討論。
中國新聞周刊:有時候看到講臺下的學生有升遷的,有被雙規的,作為老師會有哪些感想?
周文彰:可以肯定,現在不少省部級領導,包括有的中央領導,是在國家行政學院學習過的。他們之所以能夠不斷向上,都是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上進的,學習工作都是很扎實很出色的,都有好的學風,否則他們過不了那么多考察公示關。而那些墮落的官員,沒經得住考驗和誘惑,令人十分痛心。
中國新聞周刊:你說過官員是高危職業,學院設有專門防范風險的課嗎?
周文彰:我們有很重要一塊教學板塊,就是公仆意識教育、黨性教育,就是提醒大家,教育大家,敲警鐘。有時候我們會請紀檢干部來講課,請先進模范人物作報告,他們有的是搞信訪的,有的是基層干部。我講的也很多,中央提出的領導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我都逐一作為專題仔細講過。
我們有時還組織參觀監獄,到國家信訪局去受教育。學員一看到國家信訪局門口那么多人上訪,有的是拖家帶口,上訪很多年,心靈還是很受震撼的。
我們還在山東臨沂建立了國家行政學院公仆意識教育基地,學制比較長的,像青干班,會到那里學習五天,體驗戰爭年代的黨群關系。
學風就是黨風,或者是黨風當中最重要的構成。正反兩個方面告訴我們,學風是一個執政黨最重要的作風,什么時候學風正了,我們的思想、思路、政策、方針就能夠比較有力地結合中國的實際,事業就不斷向前推進。所以,從我們黨成立到現在,中央一再強調端正學風,就是這個道理。